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财经评论丨国家出面“团购”!药价还能降多少?“疗效”有多好?

央视财经 2019-11-29
9月24日,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4+7”试点)扩围的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上海开展联合招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拟中选药品价格平均下降59%,始于2018年11月的“4+7”试点由此扩大范围到全国。


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扩围,药价还能降多少药品大幅降价之后,质量又该如何保障

9月27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

试点扩围 药价还能降多少?

新闻链接

国家药品集中采购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通俗讲就是国家组织多个城市地区进行“团购”药品,申报最低价格的企业中标,实现以量换价,降低药品价格。
2018年11月,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和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沈阳7个城市共11个试点城市开展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有关方面同时希望以此改变药品流通模式,切断药品流通的利益链。
 江滨:竞争不充分的药品依然有降价空间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江滨:都是降价,但幅度并不完全一样。和试点时相比,有完全没降的,比如右美托咪定,一种镇静药物,降幅为0;用于高血压的氨氯地平,降到6、7分钱一片,和之前的市场价比降幅差不多达到99%。这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竞争企业数量,独家生产的就没人竞争;竞争足够大的,降价幅度也大。


 王冠:国家出面“团购” 药企和患者都受惠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从药企的角度来说,参加政府大量采购,要的就是薄利多销;从患者角度来说,当然希望质优价廉。所以,这实际上是国家“组团”来替患者进行“团购”,而且因为是带量采购,扩大到全国,不光明确了采购量,还有预付款,企业生产时候更踏实,也更愿意薄利,因为这个销售和市场足够大。

以量换价 质量如何有保障?

 江滨:药价降了 质量不会降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江滨:价格降幅特别大的药确实会引发一些疑虑,到底是药原来的暴利空间大,还是以后质量会缩水?客观来说,原来药品营销有很多制度成本,但集中采购、或者说带量采购确实能把不合理的成本降下来。而且,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准入条件没有变,所以质量是有保证的;另外从法律环境看,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假药惩罚空前严厉,有理性的企业不会铤而走险,因为得不偿失。


 王冠:打铁还需自身硬 低价不如“独家”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除了必要的准入、监管门槛,企业自己也会算经济账,一旦耍花样压低质量,代价一定是被踢出政府集中采购范围,这是自断财路。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低价就不如独家,有能力不降价的,一定是在技术、能力上足够领先,自己拥有的议价权够大,换个角度说这也是倒逼药企进行创新。


 江滨:多赢局面得益于制度的完善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江滨:要让患者能够用到便宜的药,药还要符合规格保证质量,药企还要有利可图,这种平衡或者多赢,需要通过制度改革与完善来实现。
从“4+7”试点开始,我们看到大量团购、保证使用、预付货款,起了非常明显的作用,直接推动了企业下调药品价格,因为药品支出减少,客观上让医疗服务可以向真实价值回归,提高医生合法收入,让医保资金可以使用得更有效率等等,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


 王冠:好政策要看价格 更要看“疗效”


央广财经评论员 王冠:说到药品集中采购,很多关注点都在价格如何更低,但药价低是为了减轻人们的用药成本,更好地康复身体,价格合理且有效的药不可或缺。供需双方始终存在着一个博弈的困境:如何让药企少挣点钱,同时又别打消积极性,别出现“见光死”,保持产能的持续?这实际上是一道非常难的题,这就是我们说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政策设计的结果,不仅体现在患者感知上,也体现在行业的健康度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