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成长
种下时光,收获未来
这是中国人幸福的底色
我们从哪里走来
探寻最初的开始和成长的故事
许自己一个未来 就是国之未来
我们踏上一路追梦的征程
这是当时在上海青浦县任屯村拍摄的一张照片,解放前,由于血吸虫病肆虐,这里的人口减少了一半。
1950年,全国处在血吸虫病疫情威胁之下的人口,超过1亿人。△纪录片《我们的征程》第五集精彩片段
由于长期战乱,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公共卫生体系近乎于零,再加上缺医少药,国民健康指标恶劣,人均寿命仅有35岁。1955年,一场防治血吸虫病的战役在全国展开。三年之后,江西省余江县因为率先消灭血吸虫病而闻名全国。在那个交通运输还十分落后的年代,国家甚至会动用民航飞机,全程冷链运送疫苗。种牛痘、吃糖丸成了一代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来,原华北制药厂退休职工刘彦林对战场有着一段特殊记忆:“有时候一瓶药就是一条命,特别是青霉素这一类的消炎药品,拿出来就一瓶药,给谁发?那么几个伤员怎么办?大家说谁的伤重就给谁。”
当时,中国只能在实验室里制取青霉素,全国一年只能生产几百克,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一支价格相当于0.9克黄金。六十年前,华北制药厂老厂区是新中国第一批青霉素的诞生地。“一开始没有成功,最后一天我正在那里整理产品时候,车间主任就进来了,这一批产品合格了,那是大大地高兴,几千瓶救多少命。”刘彦林说。他半夜爬起来就写作品,1958年4月25日,在石家庄报纸发表的《初生的婴儿 我要告诉你》。
从那一天起,中国依赖进口青霉素的历史宣告结束。这意味着曾经价比黄金的青霉素将很快降到只有几角钱一支,将能从肺结核、脑膜炎、炭疽等肆虐的疾病中,拯救出无数中国人的生命。
如今,又一款抗感染药物完成了基础研究。就在今年年底,这款新药在华药集团新厂区正式投产。从缺医少药,疾病流行,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国人的生命线得到更全面有力的守护,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35岁提高了77岁,这是中国人的幸福,也是宝贵的变革。△纪录片《我们的征程》第五集精彩片段
曾经,没有条件修建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一根麻绳、两根竹竿就成了人们的健身器材。
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应运而生,开创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新局面。
“我们从1951年开始创编第一套,一直到第九套。让大家树立这种全民健身意识,广播体操是跟着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也同时见证了我们体育事业的发展。”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张平说。70年后的今天,各种群众体育设施已经遍布每个乡村和社区。人们对锻炼有了更高的热情,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四亿人,全民健身不再是一句口号。
“全民健康了,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更加富强。无论是哪一项体育运动,都能够体现我们中国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彭荷萍说。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每十个人中间,就有八个人目不识丁。一个文盲遍地的国家,不可能走向现代和强大。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汉语拼音方案》,推广简化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成了扫除文盲的三大武器,帮助更多的人走出愚昧封闭。
1958年,万荣县青谷村成为全国拼音模范村,“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到青谷村搞试点,利用汉语拼音扫除文盲,学习普通话。” 《小学生拼音报》创始人陈儒英说。当年,和陈儒英一起学习汉语拼音的还有青谷村的村民程宽牛。“那时候自己没有文化,就看见人家有文化的人,就好。村里边组织人学习汉语,我就积极参加。就这个b、p、m、f,这个d、t、n、l的,开口闭口都是说这些话。”山西万荣县青谷村村民程宽牛说。汉语拼音和普通话成为消灭文盲的利器,让无数中国人感受到文化赋予的力量。又一个开学季到来了,今天的中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提高到99.95%,已经基本消除了文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地域分布最广、民族多元、文化多样的基础教育体系。
让近14亿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承诺。2020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将达到95%,从识字读书、扫除文盲,到建立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知识改变了无数中国人和这个国家的命运。“
六集纪录片《我们的征程》10月2日至10月7日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今晚21:18将播出第五集《春风化雨》一起看70年中国的巨变!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