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喜欢央视财经评论丨霸座、抛物…不文明行为,法规约束刻不容缓!美好生活共同打造,公共利益不可侵犯!
90后竟是睡眠特困户?!成助眠类产品消费主力!“缺觉”的背后,万亿元市场正在打开
随着消费升级,月嫂的职业门槛也在提高,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月嫂收费普遍都在万元以上,高收入也是吸引了不少学历较高,以及医护行业的专业人才投身其中。
消费需求提升 月嫂门槛“水涨船高”
刘恩静原本是天津一家国企的员工,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不过就在去年,拥有大专学历的她决定做一名住家月嫂。
月嫂 刘恩静:完全做这行的时候,就开始发现身边的人,本科生、专科生特别多,最年轻的二十七八岁,发现自己只有月嫂证根本就不行,然后我又考了一些产后恢复,比如催乳、舌诊,还有身体理疗的课程。
服务电商平台数据显示,89%以上的消费者希望月嫂有母婴健康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69.7%以上的孕妈希望月嫂有产后康复经验,68%以上的新生儿家庭希望月嫂有早教能力开发的经验。消费者需求升级也直接抬高了月嫂的行业门槛,一些医护行业背景的人才也开始进入月嫂行业。
北京某月子会所护士长 张晓颖:我们的从业人员一定要有专业知识,一定要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各个方面,内科、外科、妇儿都需要了解。
在北京一家月子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在两年前,有大专学历的应聘者还是凤毛麟角,但今年的行情让他感到吃惊。
北京某月子中心负责人 迟春戈:因为急着要护士(母婴护理人员),我就发了一个广告,一天还没到,已经超过一百个护士(母婴护理人员)应聘,而我要求的标准是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三年到五年经验,5000元-8000元的工资,很多人都愿意到这边来应聘。
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50%-60%的母婴保健服务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学历为高中毕业或中职院校毕业,拥有大专、本科学历的从业者不超过30%。但是今年,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数普遍提升了10%-20%。
月嫂技能证书五花八门 消费者难辨真假
月嫂市场规模扩大,整体素质提高,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要想挑到一名称心如意的月嫂,还是没那么容易。
北京兰先生的宝宝刚满两个月,孩子出生前他就开始物色月子会所了,但是一番挑选下来,真是不容易。
消费者 兰先生:3万元的月嫂(月子中心)和6万元的月嫂(月子中心),也有10万元的月嫂(月子中心),但是怎么区别,没有办法。北京好像有好多月子会所,但是真正能拿出来有口碑的月子中心也就两三家或三四家。
和兰先生一样挑花眼的消费者还有很多,由于目前月嫂从业者的技能认证并没有统一标准,选月嫂大多靠感觉,碰运气。
消费者:面试就是她的证书,比如月嫂证,还有催乳证这些东西,不是特别了解,应该不可能有假的吧。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月嫂培训”,搜索结果有上万个。不少培训机构声称,只要经过七天到半个月的培训,证书保拿,并且推荐工作。
北京某月嫂培训机构:咱们是15天就学出来了,直接上咱们公司来就行,3000元是全能班,680元基础班。
记者:这个证我交了3000元以后是保拿证吗?
北京某月嫂培训机构:对,保拿证了。
而另一家培训机构则表示,自己颁发的证书全国通用。但当记者追问颁发机构是哪里时,工作人员却是含糊其辞。
北京某月嫂培训机构:培训是1080元,培训完了会给您颁发一个全国通用的证书,是人力资源部门下属部门颁发的,就是最权威的一个机构,不是咱公司给您颁发的。
业内人士坦言,无标准正是造成颁证机构遍地开花、缺乏监管的根源。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玲:现在社会上,月子机构或者说家政机构,自己就发很多证,自己给自己评了,可能两天三天的培训,就说他是高级的、中级的,没有一个标准,没有这个标准就造成了滥竽充数。
母婴保健专业技术规范有望明年出台
月嫂行业的从业技术标准不统一,不仅消费者无从辨别,从业者也感到很迷茫,因为少不了要遭遇各种培训机构的忽悠,多花冤枉钱。如何来破解这一难题呢?记者了解到,月嫂行业相关的技术国标,有望在明年出台。
记者在查询了2019年1月1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新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发现,目前,在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中,并没有“母婴护理师”和“月嫂”的职业称谓,仅有“育婴员”这一职业。
而虽然由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早在2016年2月就正式实施了,但是由于这个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因此在实际落地中,月嫂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资质,依旧大多由培训机构说了算。专家表示,职业细分和行业规范的认定,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
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母婴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赵惠萍:母婴这个行业分了16个大类,它就应该有不同类别的职业培训规范,服务规范,还有执业证书的规范,这样,家政行业、母婴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地去发展。
除了要尽快对职业类别进行细分,业内人士还提出,由于产后护理属于技术密集性的工种,因此,对相关人员的技术规范也应更加规范和统一。据透露,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国家标准,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行业的服务质量。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刘玲:这个标准可能明年初就能够出来,正在制定当中。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喜欢央视财经评论丨霸座、抛物…不文明行为,法规约束刻不容缓!美好生活共同打造,公共利益不可侵犯!
90后竟是睡眠特困户?!成助眠类产品消费主力!“缺觉”的背后,万亿元市场正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