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20斤工具,爬70度山坡,他们从悬崖上向下爬行,只为守护你的春运回家路!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2020-02-02

墩义堂站位于安徽省西部山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一个偏远的四等小站。春运期间,每天有将近100列火车经过这里,但都不停车。小站没有一个旅客,每天唯一停靠的列车,是凌晨5点多从合肥空驶过来用来测试高铁各项性能的动检车,停靠大约十几分钟后还要原路返回。


这里的铁路职工主要职责就是养护、维修


1


大别山深处的高铁“夜行侠”

彻夜弹奏春运高铁安全曲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墩义堂站和附近的综合维修工区,有工务、电务、供电、维护管理等4家单位的72名职工,负责11座隧道、22座桥梁,78公里的上下行线路、信号、接触网设备的养护维修。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主要在深夜12点至凌晨4点,由于长期夜间工作,他们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夜行侠”。

墩义堂站


每天下午4点,是这里安排部署当天晚上深夜12点到凌晨4点“天窗点”作业任务的时间。

到现场作业,专业工具必不可少。而这一大堆专用工具,都装有芯片、专属编码,只有经过严格细致的电子扫码、一一确认核对并上传给调度平台数据库备案后,这些工具才获准被带进现场作业。相应的作业完成后,这些工具收回库房时,同样需要进行电子扫码,确保每一样工具都完整归位。

专用工具


现场作业时间开始,导轨打磨、调试维修信号灯都是他们的工作范围。

导轨打磨


晚上12点多,雨开始下起来了。合肥工务段线路工长李卫和几名职工来到隧道和桥梁的结合部。仔细观察这一段钢轨后,用专业工具测量,他们发现两根钢轨高低水平不一致,有偏差,已经超出误差允许范围。李卫带人赶紧用金属钉耙扒拉枕基旁的小石块,用专业捣固机捣固、夯实,抬高钢轨比较低的一边,消除钢轨安全隐患。


线路工用专业捣固机捣固夯实


在大桥桥面上,还有一个重要设备——温度调节器需要检测维护。高铁的钢轨是无缝焊接在一起的,但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夏天天热的时候,钢轨很容易被挤压拱起来,造成桥梁梁体墩台变形,影响列车行车安全;冬天天冷,钢轨又容易冷缩被拉断。这个时候,温度调节器能够平衡掉无缝钢轨热胀冷缩的力,从而让列车快速平稳地通过。

温度调节器


凌晨6点多,紧张的作业完成后,李卫和十几名职工终于回到宿舍,顾不上脱掉淋湿的衣服、裤子、鞋子,李卫掏出手机就给妻子发了一条简短的微信,报个平安。

李卫


和女朋友谈了三年恋爱的副工长汪洋,也正在给女朋友发微信、报平安,希望第二天早上女朋友一醒来就能看见他的问候。他们俩都在铁路系统上班,但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平时很难碰上,这也成为他们俩谈恋爱的主要方式。

汪洋给女朋友发微信


而这些“夜行侠”也坦然地告诉记者,无论工作有多辛苦,他们的动力来自于亲人们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李卫妻子:埋怨肯定有埋怨的,也跟他吵过,也闹过。孩子有次发烧烧到39度、40度,晚上就我一个人带孩子,我也埋怨过,我说你就不能请个假回来吗?他讲那不可能的。

2020年1月8日晚,墩义堂站附近下起了大雪,当地工务、电务、供电、维管、车站等铁路职工,又一次在凌晨0点-4点“天窗点”除雪作业。2020年春运,1月10日-2月18日,共40天,预计铁路旅客发送量约4.4亿人次,同比增长8%。

墩义堂站铁路职工除雪作业


2


芦溪路桥养修工区桥隧工
 “猫耳洞”里的“清洁工”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芦溪路桥养修工区是中国铁路南昌局萍乡工务段的一个偏远工区,它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海至昆明的沪昆铁路就从这里经过,每天运行的客货列车达200列以上。这个工区有10名职工,负责200多个涵洞、9座铁路桥梁、3个隧道和沿线山体的巡视与检修工作。

萍乡工务段


28岁的桥隧工郭天,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工作,这已经是他经历的第四个春运了。他和同事将到20公里外的作业点,对一些涵洞、隧道、山体护坡等进行巡查和维护。

郭天需要清理的一个作业点是一个杂草丛生、树枝快要将洞口掩盖的涵洞,它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排水。像这种直径一米的涵洞,通常都称它为“猫耳洞”。这样的涵洞,他们工区管了200多座,工务段更是管了8000多座。如果涵洞里面淤泥不及时清理,遇到强降雨,水很容易漫上道床、钢轨,造成列车停车。南方的冬天潮湿又阴冷,下去几分钟,郭天的脚就冻得冰凉,而到夏天的时候,蚊虫特别多,还有蛇。

下水清理涵洞


直径一米的涵洞内空气郁闷,垃圾散发出阵阵恶臭。郭天只能只身一人蜷缩着身子一寸一寸行进。

郭天清理涵洞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接到工务的工作觉得又苦又脏又累,不过转眼间四年也就这么干过去了。从工作当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去担当,也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萍乡工务段芦溪路桥养修工区桥隧工郭天说。

当郭天他们在涵洞中一步一步清理时,另一组桥隧工正在一个叫打石岭的作业点,对这片的山体护坡进行检测、维护。桥隧工们每人要背20到30斤左右工具上山,没有修检查小道之前,桥隧工上山作业时,都是匍匐前进。

打石岭山不高,相对高度大约90多米,但山体坡度却很大,接近70度,有的地方和地面几乎垂直。即使修了条水泥检查便道,依旧陡峭难行,一不留意,还有踏空的危险。

打石岭山


登上山顶,系好安全绳索后,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萍乡工务段芦溪路桥养修工区班长谢勇与另外一名工友,开始从离地七十米的悬崖上慢慢向下爬行。在几乎垂直的石头网面上,他们一只手要握紧安全绳带,另一只手拿锤子去敲击检查,只要稍不留神,身体失去平衡,手脚就可能被划伤。


谢勇检查的主动防护网,是铁路防御山体崩坍落石的最有效手段,当出现孤石危岩坍落的时候,主动防护网能像蜘蛛网一样把它们紧紧包住。即便有了这样的防御利器,细心的谢勇还是发现了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石头。

桥隧工进行检测


当谢勇这组在忙着山体护坡的检测维护时,郭天和同事已经在新白原隧道作业了。这条长度532米的隧道伸手不见五指。夏天闷热潮湿,蚊虫特别多,一个班下来,郭天和同事满脚都是包。冬天的时候,温度又比外面低好几度,寒风刺骨,特别是列车通过的时候,风加上风沙打在脸上,都是刺痛刺痛的感觉。

这条隧道顶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积水、渗漏等情况,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2019年萍乡工务段就开始对整个隧道进行重新加固,现在已基本消除病害,但全部整治项目还没结束,仍然需要郭天和同事一周一次进行观测。特别是在春运期间的雨季,隧道孔壁四周哪里有新增裂纹、渗水等这些检测的关键点,更需要认真排查。

郭天和同事观测新白原隧道


到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3.9万公里以上。在万里铁道线上,其实像郭天、谢勇这样的“90后”铁路职工数不胜数,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历练成长、闪光发亮,他们的青春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精彩,在追梦的路上一直努力奔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