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北!湖北!好“屏”如潮!

央视财经 2022-09-06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今天焦湖北。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湖北省最靓丽的一张名片,这里被誉为“中国光谷”。湖北有国内最大的、品类最齐全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基地。从“缺芯少屏”到好“屏”如潮,国产屏幕如何通过智能制造加速崛起?

湖北:好“屏”如潮 点亮智造之光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记者来到TCL华星光电的生产车间,很多电视、电脑、手机的屏幕就产自这里。


这里生产出一些“屏幕之最”,比如全球最低刷新率穿戴设备屏,低刷新率意味着低电耗,可以超长待机。


一款折叠手机,使用的是边框最窄的折叠屏,只有1.8mm,几乎没有折痕,不仅有上下两折,还有内外三折的屏幕。


这里的一台机器里,摆放了9块折叠屏幕,模拟人手正进行折叠动作,一分钟可以折叠30次,一块屏幕需要进行20万次的疯狂折叠来测试性能。

  • 无尘车间 安静如图书馆 洁净如ICU病房

这里还有国内领先的柔性面板生产线,相比火花飞溅、机械轰鸣的传统生产车间,这里的生产车间只有极少的工人,像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同时非常洁净。记者穿着严实的连体无尘服,并且要经过两次洗手、踩过粘尘垫、穿过风淋室吹风除尘后才能进入车间。


这里的地板上都布满了细小的孔,地板下面是一个个直径35cm的桶形大孔,作用是让空气中的微尘通过孔洞流到地下,而天花板的细孔则送入净化过的洁净空气,厂房越洁净,生产出来的屏幕品质也就越高。整个工厂看不到一根管线,整个生产靠1000多台自动化设备和600多个机械臂来完成,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玻璃变身屏幕的奇妙之旅。


  • 技术迭代  “柔软”显示屏的智造之旅

一块柔性屏幕是如何制作而成的?首先玻璃被机械手臂运送到设备里,涂上一层柔性基底材料,它是实现柔性屏幕的核心材料之一,这种材料绝大部分被国外垄断,不过就在今年首次使用了国产产品,涂完之后需要做电路层,类似Excel的纵横网格,每一格就是一个像素点,也是一个独立的开关,电路层就是每个像素点的开关。


记者通过显微镜看到线路原貌,只有3到5微米的宽度。这些线路形成千千万万个小的开关。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下,可以有33.6万个这样的小开关。


开关做好了之后,就进入最为关键的环节——给这些“开关”接上灯泡,制作“小灯泡”的设备叫蒸镀机,价格达上亿元。蒸镀过程类似蒸馒头,用一个掩模版,类似于筛子放在玻璃基板下面,每个筛孔对准每个凹坑,在筛子下面加把火,把有机发光材料气化,附着在凹坑里。


蒸镀做完之后,再通过一台机器封装,可以防止水汽和氧气的入侵。这个区域的灯光是黄色的,因为封装用到的材料对光线比较敏感,封装以后的产品微微发黄,之后再用激光照射,将柔性基底从玻璃上剥离下来。


  • 研发脚步从未停止 未来屏幕超乎想象

这里还有像透明玻璃的屏幕,透光率超过了55%,但是点亮之后,可以显示高清、亮丽的画面,这是最新的透明显示技术,如果用这样的屏幕当车窗,不显示的时候可以看窗外风景,点亮之后车窗变成了移动的显示屏,成为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我国面板生产不仅在规模上,部分技术也已经领跑全球,并且研发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将会出现更多的屏幕打破我们的想象,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湖北:十年磨一“线” 手机“智造”加速跑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生产线是工业制造的生命线,持续升级迭代的智能产线,赋予了工业制造更强的势能。在湖北一家出口量最大的手机生产企业,自动化工程师们十年磨一“线”,助力产线跑出加速度。


组装一台巴掌大的手机,要经过贴片、测试、组装、包装等几十道工序。零部件多达上千个,最小的不足0.2mm。因此尤其是手机组装环节,产线上仍需大量人工,这是行业痛点。


胡徐舟,产线自动化工程师,他的任务就是在兼顾成本和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实现“设备换人”。为了提升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胡徐舟带领团队开了无数次可行性评估会议,每一次讨论,几乎都要“大吵一架”。而最近的这次“争吵”,主要是机械臂是否能自动安装电池。

  • 新“一亿台下线” 产品 生产周期缩短一半

看图纸解决不了,那就到产线旁实地比对。为了还原人手的灵活动作,胡徐舟需要不停多角度拍摄人工组装电池的视频,再回去逐帧播放、模拟设计。这个方法最行之有效,也见证了自动化率的逐年提升。2019年,联想武汉产业基地下线了第1亿台产品,前后一共花了6年时间。而就在明年初,这里将迎来第二个1亿台,这次跨越却只用了3年。


如今,这条手机组装线的自动化率已经从十年前的14.8%提高到今天的48%。当年每条产线上,49个工人连轴转完成的产量,如今搭配了自动化设备,28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


现在这条产线上,机器人与工人交错排排坐,各司其职。生产线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个透明玻璃罩,里面白色的小型机械臂摇头晃脑,抓着零件上下翻飞,它们负责搞定手机组装、测试、检验产出等多个工艺。十年磨一“线”,胡徐舟带领团队已经做到了业内领先。

湖北:以“光”之名 照亮世界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湖北是我国中部工业大省,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如何将“中国光谷”打造成“世界光谷”?传统制造大省,如何焕发新生机,从智能制造走向湖北创造?记者对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进行专访。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这是一个基于激光技术的文创微型智能化生产线,可以根据你的喜好个性化定制,比如可以写“智造中国”几个字。


用触控笔在平板电脑上写完字,系统自动将信息传输到了旁边的生产线,分拣、定位、加工、包装等环节一气呵成,短短四十秒一个精美的礼盒便制作完成。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整个制造都是智能化的,这也是一个文创的体验,激光智能装备尤其向下游拓展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激光高端装备制造车间,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加工精度都是在微纳米级,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一,有的加工精度可以到0.2微米,这是国内首创。


激光也被誉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智能装备广泛应用在半导体、金属加工等领域,在车间现场,记者看到无论是几毫米还是几百毫米的金属板材,都能做到“削铁如泥”,而这些都和智能制造密不可分。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从零部件加工的精度和它的工艺水平,以及标准化程度,完全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实现批量化生产,湖北激光制造的产品品类占全国的70%,激光设备产值占到50%。

激光产业只是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作为湖北省的金字招牌,这里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被誉为“中国光谷”。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万亿级的光电子信息的产业集群,我们正在打造中国光电子研发中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把握在我们手里。

  • 倚“老”焕“新” 齐头并进

为了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湖北省出台了“技改提能 制造焕新”等措施。汽车是湖北省第一支柱产业,湖北省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推进智能新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去年产能达210万辆,整车制造的企业一共有25个厂家,像这些零部件的制造,75%都是通过智能制造产线来实现生产。


要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湖北有1.7万余家中小企业,占市场主体近九成的体量,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正在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我们给中小企业搭建高带宽信息传输的网络,提供硬件支撑,组织一些专业化机构,到这些中小企业进行诊断,有针对性地给中小企业提供提升改造的方案。


  • 科教筑牢底座 智造走向创造


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湖北省培育了20多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研发平台,遴选了196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增至2.1万亿元,居中部第一。到2025年,湖北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将达到30%以上。

湖北省副省长 赵海山:湖北的科教是一个重要的优势,我们有150多所大学,还有一批职业院校,都可以跟制造领域产业进行紧密结合,定制培养人才,面向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向中国创造努力。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关注


最新!特朗普海湖庄园,搜出超11000份政府文件和照片!18份被标记为“最高机密”→


官宣了!投资约21亿元!这些地方,迎重大利好→


本土新增440+1379,其中四川新增128+74


这些航线,机票免费退改!多家航空公司发布通知→


137亿美元!拜登要求国会向乌克兰提供紧急援助→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监制:柯成韵
本文编辑:戴苑君

为“智造中国”,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