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震撼!一场“国宝级”音乐盛宴!今晚开启→

央视财经 2023-11-28


2023111819点,《中国国宝大会第三音绕梁将在央视财经频道然登场。

天籁之声,源远流长。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让“知音”成为友谊的代名词;《广陵散》的千古绝唱,留下了魏晋的名士风采;敦煌飞天,琵琶反弹,大唐气象在繁盛的音乐图景之中徐徐展开。
音符融天籁,乐谱证古今。跟随国宝,打开中国古代音乐的时光宝盒,一起去聆听那些千年乐章。


“高山流水”


=


第一篇章,高山流水古琴,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地位崇高。三尺六寸的琴身上容纳着古人的宇宙观。读懂琴音,就读懂了中华文化中不可言传的奥秘。

“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甲骨文的“乐”字描述的就是琴的样子。目前,已知出土最早的古琴为战国“素漆十弦琴”,但与如今的古琴不同的是它为半箱式琴,没有徽位,并只有一足,有十个弦孔,称为“素漆十弦琴”。它是如何演奏的?演奏的曲目又有哪些?这些都还是未解之谜。随着对出土文物的研究,我们也看到了古琴形制的演变。东晋“商山四皓”彩绘漆盘上所绘的东晋时古琴,开始有了琴徽。直到唐代,古琴的形制才确定成今天这个样子:长三尺六寸六,象征闰年366天;十三徽,象征闰月13月,琴面圆润,底部平直,象征着天圆地方。岳山、龙池、凤沼、燕足,处处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与古人的哲学思维。历代斫琴名师又将古琴设计了很多样式,伏羲、仲尼、蕉叶、混沌等。其中唐代九霄环佩古琴,琴家称为琴中“仙品”,是目前已知存世最早的伏羲式古琴。留传千年,被许多文人、帝王收藏。琴身背面,苏轼题诗曰:“蔼蔼春风细,琅琅环珮音。垂帘新燕语, 苍海老龙吟。”一语道尽其琴音的精髓。传说,此琴斫琴者为唐代著名制琴家族雷氏家族的代表人物——雷威。他有“中华第一斫琴师”美称。据说,他可以凭风吹树木之声判断木材的好坏。每逢暴风雪,他都会入林听松声,以此选良材斫琴。

选良材,细斫琴,奏名曲。魏晋名士嵇康慷慨赴死之际,弹奏一曲《广陵散》,让此曲成为千古绝唱。这次,在国宝大会的节目现场,古琴演奏家任静弹奏的《广陵散》,让人顿感“纷披灿烂,矛戈纵横”,《广陵散》演奏的是战国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又有魏晋名士嵇康刑场演奏的传说,古琴大家边讲边弹,音乐的震撼,文物的绚烂,时隔千百年,依旧有知音。

弦歌不辍。古人抚琴而歌,歌以咏志。琴歌是中国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学精华的融合体。从《诗经》《楚辞》到《乐府诗集》,其实很多都是古人琴歌的歌词大集。只可惜,琴歌的曲谱却没能流传下来。如今,既有曲又有词的琴歌,存世甚少。著名的《阳春白雪》《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词曲俱全,十分难得。



“舞乐华章”


=


第二篇章,舞乐华章。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认为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样一种文化意识和独特认知,使得它成为历代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

“民乐之王”——琵琶早在唐代就广为流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的就是琵琶演奏的声音。但是,在唐代,琵琶分五弦琵琶和四弦琵琶,日本正仓院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传世琵琶中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唐代五弦琵琶。它是千年前,被唐玄宗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天皇的。唐之后,五弦琵琶就被四弦琵琶逐步同化,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直到百年前,日本正仓院宝库开仓,才让这些唐代的珍贵乐器重见于世。

“列营、点将、小战、大战、自刎、得胜”,杨青先生在现场弹奏了一曲激昂叵测的《十面埋伏》,把我们带回了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的刘邦项羽垓下大战。它几乎包含了琵琶演奏上的所有技巧,发挥了武曲擅长表现强烈气氛和情绪的优势,全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正仓院唐螺钿紫檀阮咸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唐代阮咸。通体由紫檀木制成,以螺钿镶嵌出一对鹦鹉,口中衔着缀满宝石的绶带,呼之欲出。白居易有诗曰“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佩玉琤琤。”说的就是初听阮咸时的感受。

王建墓石棺床二十四伎乐浮雕,是迄今所见唐五代音乐舞蹈资料中最全面系统和最直观真实的实物证据。24位美人或手持乐器,或翩然舞蹈,展现了唐五代时期宫廷乐舞的恢弘场面。二十四伎乐的规模堪比当代的小型交响乐团。其中的“指挥官”则是被唐玄宗誉为“八音之领袖”的鼓,鼓声清脆,穿透力强。据说,唐玄宗就善打羯鼓。中国的古代不管是本土乐器还是外来的乐器,在历史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交融和演变,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音乐艺术现象。



“余音绕梁”


=


第三篇章,余音绕梁。在古人的世界里,音乐生发自天地之间,畅游于内心之处。自远古奏响的音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一支由丹顶鹤翅骨制成的笛——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笛类乐器实物,距今约7800年到9000年。骨笛有七个按孔,可吹奏七声音阶。那么,是否9000年前的先民就已经有了明确的七声音阶概念,从而有意识地制作了七孔骨笛?这个疑问,恐怕还需探究和追寻。

3000年前,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礼乐制度作为社会典章和行为规范,以此来“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礼乐之治由此开始,礼乐文化由此兴盛。

曾侯乙编钟就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共计65件,三层八组,包括不同种类的乐钟,钟体重量超过2500公斤。编钟发音相当准确,并且能做到“一钟双音”,侧鼓部敲打后比正鼓部敲打后高三度的钟音。整套编钟音域可达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可以演奏较复杂的乐曲,从而提高了乐曲的丰富性,演出效果极为震撼和壮观。它是我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曾侯乙编钟是世界青铜铸造的顶级代表作,其高超的调音技术,所涉及的音乐理论,都体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准。

本期节目由三位专家坐镇,分别是郑州大学河南音乐学院院长王子初,北京乐器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杨青,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

从国宝读懂中国
周六19点
央视财经频道
《中国国宝大会(第三季)》
期待您的到来
你会关注


普京发声:俄罗斯支持和平


创新高!51亿元分红来了!


上新了,机场!即将正式通航→


“ChatGPT之父”被解职!OpenAI公司发表声明


一顶帽子,或拍出472万元?长这样→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监制:柯成韵本文编辑:彭琳

 期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