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每亩地收入翻3倍!这里的农民致富有秘笈👇

2016-03-20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一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议题,在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就强调,要“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这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一种体现。

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如何在扶贫攻坚中守住生态底线?


河南南阳南水北调水源地,扶贫攻坚须守住生态底线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丹江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93.5%。

  武成海今年44岁,从小便在丹江口水库边长大。由于母亲和妻子一直疾病缠身,加上两个孩子还在上学,他不得不守着自家的田地生活。


  

  武成海所在的武家洲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三分,且大部分为坡地,耕种起来不仅费力,收成也只有平地的一半。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武家洲村村民武成海:准备种点花生,够(全家)吃的油料作物。


  武成海一家在山上只有不到2亩地,辛苦一年,收获的花生只有五六百斤,仅够一家人榨油吃。全家五口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万元。他所居住的老房子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就一直没钱重新返修,墙体已经出现了裂缝。为了改变家里入不敷出的现状,武成海去年秋天东拼西凑了3000多元制作了一条渔船。


  

  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加上2016年禁渔期比过去延长了一个月,武成海的渔船至今还在地里搁浅着,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武成海:连机子带网,还得1万多块钱的投入。

  眼下,武成海的大女儿在读高三,每年学杂费需要3000元,小儿子在读初中,虽然不需要交学费,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现在,武成海欠下了近2万元的外债。除了债台高筑,还有一件事情让他放心不下。


  

  这些桶里存放的都是武成海2008年到2011年收获的小麦。由于储藏时间已经超过5年,加上储存条件不佳,桶里的麦子早已生虫了,但这都是武成海家里维持生计的口粮。


  眼下让武成海发愁的是,吃完了这些粮食,全家连维持生计的口粮都没有了。


  

  武成海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过去为了保障各家的口粮,武家洲的村民们一直利用水库边的这片河滩地种些粮食。眼前的这片荒地便是武成海过去耕种的地方,面积约为20亩。


  武成海:能种小麦,种玉米,像调茬了能种花生,种芝麻。

  然而2010年以来,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年,为了保障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完成了加高工程,丹江口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此后丹江口水库的水位逐渐提高,并在2014年打破了自1973年建库以来的最高水位。这为一库清水自流进京创造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却让武成海和乡亲们失去了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


  武成海:这地都在水位里头了,没法再种。(水库的水)去年冬天才退下去的。

  去年冬季,丹江口水库进入枯水期,水位线降到150米左右。武成海终于再次看到了自己过去耕种的这片土地。看着如此肥沃的土地再也无法耕种,武成海的心里很失落。


  从2011年开始,失去河滩地的武城海不得不到县里找建筑队做零工贴补家用。但最近两年,建筑工地的活越来越少,最长的一次武成海连续四个多月都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武家洲村一共有252户人家,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元,像武成海家一样的贫困户一共有92户,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3000亩河滩地无法再继续耕种,村民们目前只能在山地上耕作,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三分。


  

  就在近期,一个好消息传到了武家洲村,为了化解耕地短缺的难题,武家洲村申请的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目前已经由南阳市上报到省里。眼前的这片山坡就是武家洲村打算搬迁后集中安置的地方。一旦项目获得批复,很快就可以开展搬迁工作。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武家洲村党支部书记赵世霞:群众集中起来以后,能把剩余的大片的宅基地,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把它全部整理好,然后通过复耕再交换到老百姓手里,这样以后,我们简单算了一下,人均可以增加到半亩以上。


  而就在离武家洲村20里以外的穆山村,改变已经悄然发生。穆山村同样紧邻丹江口水库。近年来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位于170水位线以下的村民已经陆续搬迁,留下这些位于正常水位线以上的村民继续在原地生活,虽然家没有变,但是生活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和武成海一样,过去刘合岭也在水库里开垦了一片河滩地,随着水库蓄水位的提高,这片河滩地不能再种植庄稼。不仅如此,由于穆山村的坡地紧邻丹江口水库,为了保障水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受到了限制。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穆山村村民刘合岭:说是保护水质,叫种树。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穆山村党支部书记全玉建:种庄稼它要上肥料,北京吃这个水,那不达标是不可以的。


  

  为了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同时又能增加村里的收入,他跑遍了周边的乡镇,最终通过县里的扶贫资金,从西峡县孙沟村引进了黑梨项目。


  孙沟村将不仅为村民们免费提供苗木、有机肥和技术指导,3年后果实也将由村里的合作社负责统一销售。预计每亩地收入是种粮的三到四倍。与此同时,这些黑梨还为核心水源区构筑起一道立体化生态屏障,净化入库河流的水质。

  全玉建:树苗,地膜,这些东西统统都不问老百姓收一分钱,这都是政策扶持。


  2015年的冬天,刘合岭从村里免费领取了树苗和地膜,眼下树苗已经全部栽种完毕,这里成为了他每天最为牵挂的地方。

  《经济半小时》记者:多长时间才能收阿?


  刘合岭:这得个三年吧。

  《经济半小时》记者:三年,看着心急不?

  刘合岭:急,咋不急。

  穆山村共有600亩耕地,现在其中500亩地都全部种上了黑梨,累计种植了3万棵,预计三年后,每年每亩地能够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


  

  而为了解决这三年地里没有收入的问题,穆山村还计划今年在村里划出一块集体用地盖上大棚,种植香菇,优先帮扶村里的91户贫困户,资金也将由县里的扶贫资金统一提供。


  全玉建:我准备的就是这个麦田收了就开始整,明年(香菇)都能见效。

  截至2016年2月,南阳市还有713个贫困村、41.3万贫困人口,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是眼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探索生态产业扶贫,让“青山”与“金山”兼得,仍有合作难题亟待解决

  南召县被誉为“玉兰花之乡”。进入南召县,地里随处可见成片的玉兰树,树上的玉兰花正含苞待放。种植玉兰不仅可以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经济效益更是传统粮食作物的5倍左右,同时十几万亩的玉兰花也给未来发展农家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景观。


  

  这些年,南召县每个发展玉兰的村子都有贫苦户成功脱贫,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玉兰种植的队伍当中。


  景文奇是南召县辛庄村的贫困户。四年前,在亲友的帮助下,景文奇顶着借贷的压力,将自家2亩地全部改种成了玉兰。

  《经济半小时》记者:借了多少钱?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辛庄村村民景文奇:我借了1万多块,压力可大了。

  这些年,景文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两亩玉兰上,对于他来说,这些玉兰就是全家脱贫的希望。看到过去能卖到400元的树,如今只卖到250元,他实在舍不得卖。


  景文奇:谁知道长起来有的树型不好。

  除了照顾地里的玉兰。2015年,他还从亲戚家里借了8000块钱,购买了900来只芦花鸡,借助山村的有利环境,搞起了林下养殖。然而,同样遇到了大麻烦。


  景文奇:鸡一个多月的时间开始得上传染病,再因为以前没养过,技术方面不太懂,出了问题一下子死了500多只。一下子亏了差不多快6000块了。

  最后在兽医站医生的帮助下,剩余的300多只鸡总算安全度过了这次疫情。又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照看,一个月前,景文奇终于收获了第一批鸡蛋。

  《经济半小时》记者:您这一天能拣多少个鸡蛋?

  景文奇:一天拣150个,卖个220块钱。


  

  由于是散养,很多鸡蛋都散落在山上的土洞里或者草丛中,虽然找起来很是费劲,但是如今,捡鸡蛋已经成了景文奇最大的乐趣和幸福,因为按照他的定价,每收获一枚鸡蛋,就意味着增加了1块5的收入。


  眼下,景文奇最大的愿望就是地里的玉兰能够尽快卖掉。事实上,景文奇的遭遇既是近几年玉兰市场低迷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地政府目前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农民“孤军奋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到底该如何破解?紧邻辛庄村的娘娘庙村,就有人正在为村里的玉兰交易忙活着。


  张鹰,2015年从河南省国家电网派驻到南召县娘娘庙村担任第一书记。眼下正是一年玉兰销售旺季的开端,每隔几天,张鹰就要到贫困户家里,看看他们的销售情况。看到这家贫困户没有主动联系卖家,张鹰赶紧催促起来。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娘娘庙村第一书记张鹰:不能老等,还是老观念,老思想也不行啊。我们这个有政策,跟他们也有要求,你也得主动。


  张鹰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在娘娘庙村,许多贫困户即便玉兰种得好,但是由于不懂得跑市场,销量也仍然不佳。为了带动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今年张鹰和村里收购树苗的经纪人签订了协议,要求他们优先收购贫困户的玉兰树,并且让利10%。为此,他也一直在督促村里的贫困户要多和经纪人联系。


  

  为了开拓市场,张鹰不仅积极联系拓展电商资源,还利用自己原单位国家电网每年的植树计划,拉动村里玉兰的销售。


  张鹰:现在我们18个地市公司,包括机关本部,包括一些二级单位都陆续来到我们这边,刚好现在是植树节,即将来临之际,大家都来采购。现在已经签了合同,包括已经送树的已经有七家。


  眼看着销售渠道有所拓展,张鹰还希望能够整合全村三家合作社的资源,打造出一个共同的品牌。

  张鹰: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形成一定的凝聚力,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各自在跑,造成我们这个村里面相互压价的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


  然而这个计划却招来了几家合作社的强烈反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鹰先后找三家合作社的负责人谈了五六次,意见都始终没有统一。今天上午,他又一次召集了村里三家合作社的负责人开会。


  

  会议开头还很顺利,但是一提到整合的事情,几个负责人立马提出了反对的声音。


  合作社负责人:我好些大客户,我总不能看着我多年的心血,辛辛苦苦搞的东西,我不能搭进去。但是我娘娘庙这个地点的群众,这个多种点树多办点事,这是分内的事,我(不会推辞)该办就办,但是合并我不同意。


  合作社负责人:他这一车树,总款是两万两千七,他给我两万二,那这个账我怎么去报?这个名账是两万两千七,为什么拿回来两万二?

  你一言,我一语,谈判再一次进入僵持阶段。眼看着这次会议又要无疾而终,张鹰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成立一个商会,规范竞争。


  会议开了整整一上午,虽然最后也没有指定出一个最终方案,但是几名合作社的负责人总算同意利用手里的资源优先帮助贫困户。会议结束后,张鹰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方,在通往山里的路口,有两名村民正在等他。

  张鹰:扩大种植面积。

  村民:里边的荒山太多了。


  原来,娘娘庙村有四个组过去是住在深山里,自打搬迁出来后,山里面的地已经荒废了几十年。近两年,陆续有村民开始承包这里的荒地,种植玉兰。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娘娘庙村村民孟令富:这个土地全部都流失了,都荒废了,这个想把它承包起来,搞个种植,再说自己家里也没有多少地。


  山上的荒地不仅面积大,价格也比外面便宜得多。孟令富一共承包了1000亩荒山,五十年的承包费也只需要2万元,但是让孟令富万万没想到的是,交通不便却让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孟令富:投资下来一亩地都要花个,大约五千块钱左右。

  这5000块钱主要花在了平整土地的人工费上。从2014年到现在,孟令富只种上了800多棵玉兰,还有900多亩土地依然没有利用上。而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张付聚。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娘娘庙村村民张付聚:都是背着树苗上去的,扛着上去种的。

  张付聚在山里承包了一百来亩地,从栽种树苗,到施肥修枝,他都要花费几个小时往返于这条崎岖的山路间。


  张付聚:上化肥也不方便一点一点往上扛,你这也没有路,交通也不便,都是靠自行长的,它肯定长得慢。

  张付聚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由于道路不通,进山养护不便,原本4年就能出售的树木,最快也要等待6年才能长成。


  

  在进山的路上,《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山谷里已经修好机耕路的地段,便能看到开荒耕种的土地,而机耕路尚未到达的地方,则只能看到野生的树林。


  张鹰:从这上里面,大概直线距离大概有5公里,要修路大概有7公里左右。

  前段时间,张鹰进山把村民们承包的土地跑了一个遍,回来以后,他就将这条机耕路作为扶贫项目申报给了南召县扶贫办,目前还在等待上级审核,张鹰告诉记者,一旦项目通过,意味着娘娘庙村将增加近万亩可供利用的山地。

  张鹰:整个路打通,机耕路修通,四道沟大概是需要60万。


  张鹰来到娘娘庙村担任“第一书记”仅仅半年多,可做的事儿一点不少,他还利用扶贫资金给村里修建了一个统一的苗木交易场地,并由从县里的一家企业那里要来了一台吊车供村民们免费使用。如今,在娘娘庙村这个新建的苗木交易市场里,每天都有几十辆货车前来装载苗木,运送到京津等地,销售量比去年同期翻了几番。看着一车车运走的玉兰苗木,张鹰希望,娘娘庙村在他的带领下早日摘掉贫穷的帽子。


  

  张鹰还利用扶贫资金给村里修建了一个统一的苗木交易场地,并由从县里的一家企业那里要来了一台吊车供村民们免费使用。


  张鹰:全县(计划)是到2019年脱贫,我们这个村,按照我们的计划是想2017年脱贫。

  程志明: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那么我们确定了提前一年,就到2019年实现51万人全部脱贫。


  半小时观察: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目前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多数扶贫开发重点县都包含禁止开发区域,这些地区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同时,这些地区脱贫难度大,是扶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只强调消除贫困,不顾保护环境,将威胁国家生态安全;只讲保护环境,不考虑消除贫困,也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要坚持在保护环境中推进扶贫开发,在推进扶贫开发中保护环境,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一条百姓致富与生态保护机统一的、新的扶贫道路。

你会喜欢


▶【扩散】爱心帮转!八千万斤苹果滞销,果农心急如焚...


▶【实用】棉签+锡纸,太神奇了!爸妈很需要👇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王海涛 王瑜)

本文编辑:李天路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欢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