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张学生:城市更新向前发展的源动力——更便利 更智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筑时报 Author 吴真平
· 编者按 ·
数字化是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产业转型浪潮下,数字化俨然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升级转型的助推器。数字赋能将带来工具与方法的革新,为整个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数字赋能将作为“2021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的焦点话题,遍请行业专家分享前沿技术和科创趋势。
张学生
中设数字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数字学院院长
张学生,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学院院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数字科技地产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BIM专业委员会秘书长,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副秘书长,数字工程认证联盟副秘书长,上海市建筑学会BIM专业委员会轮值秘书长。曾参与编写的国标《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获“2020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参与编写的国标《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 51301-2018 获“2020 年度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参与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编写。
近日,围绕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以及上海出台的《上海城市更新条例》,在上海建筑行业内对城市更新的最新政策展开热烈讨论。期间,记者有幸采访到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学院院长张学生,就城市更新、数字赋能等话题展开对话。
Q
近日,从中央到地方接连发布关于城市更新的最新政策,您如何看待?
张学生:中设数字也在积极参与城市更新。相对早期的房屋建设,是满足最基本“住”的需求,没考虑到城市管理,而现在城市更新,对房屋的要求有了质的提升,增加了许多应急预案、人员舒适度、家居智能化的要求,同时预防城市中可能发生的火灾、内涝、危险源等灾害,以及解决交通拥堵、局部施工等“城市病”带来的城市运营的考量,以满足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美好生活向往。
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更新建设中,上海的精细化管理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现在不仅增加了IoT城市大脑感知硬件设施投入,还要兼顾市民的工作、生活、通勤等基本需求,为大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这些都是城市更新的源动力。
Q
您认为数字赋能对于城市的更新建设来说有何意义?
张学生:首先,数字赋能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城市;通过数字化平台能让信息更好地传递出去,使得沟通更加畅通。第二,数字赋能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做出决策,例如城市的区域规划,其中包括幼儿园划分、污水排放监测、地铁线路的规划等等。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人民群众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城市中的基础设施,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水平。第三,从安防角度,数字赋能可以及时发现危险源,将城市的状态通过媒体、互联网、信息平台及时传递给每一个人,预防事故的发生。
Q
最新发布的《上海城市更新条例》中,提到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您认为,中设数字在这方面有何优势?
张学生:首先,城市的数字底座很重要。中设数字有自主研发BIM平台,为国家提供城市中各项基础数据,作为数字化平台里的“国家队”,我们要满足各委办局的基本要求,也要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大范围的场景使用条件。数据需要进行分级,公共信息可以提供给大众,涉及加密数据则保护在圈子内。
另外,今年郑州发生内涝,我们也在思考,怎么用技术手段去解决城市灾害的预防与管控,比如是否可以通过IoT感知终端,将数据与城市大脑连通,在发生险情时,可以及时向大众预警。
Q
中设数字基于BIM技术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平台与协同管理平台有许多成功案例,那么在CIM数字城市与数字化建设管理方面是否也有新的尝试?
张学生:住建部在全国有五个CIM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南京、广州、厦门、雄安新区。中设数字有幸参与了其中三个。现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还处于将城市“数字化”的过程中;未来,我们希望能通过CIM平台满足各委办局的需求。CIM平台可以促进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生命期的一体联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数据信息,为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奠定基础。举例来说,大到整个城市,可以对城市交通的车辆进行分辨,满足如消防、公安、城管等需求;小到一个社区,也可以为物业公司提供服务,监测楼宇电梯运行情况。
Q
数字赋能更高阶的运用手段是怎么样的,会展现怎样的场景?
张学生:比如上海市政府的一网通办,通过平台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时传递给政府各委办进行管理和监控。我认为,现在已经不只局限于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将数据应用于城市管理的问题。
Q
武汉中设数字城市档案馆今年3月正式开工,是集结数字资产、升级城市产业数据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它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学生:这个项目由我公司联合湖南众安永鑫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是为武汉这座美丽的城市打造的一张“城市名片”。在这座数字档案馆中,武汉市的主要地理信息,如管道、树木、桥粱、建筑等公共信息会通过数字技术立体呈现,展现了武汉的城市风貌与风土人情,让市民与游客更好地了解武汉和使用城市公共服务。这座数字档案馆更多地是作为展示平台,它积累了武汉历年的城市数据,以时间流的管理方式,呈现其数十年来的历史变迁。
Q
最后一个问题,“2021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活动即将举办,本次活动涵盖五大新城、城市更新、数字赋能、低碳革命四大主题,贵公司将以什么形式参与这个活动?
张学生:作为上海市建筑学会的会员单位,我们将积极参与此次“2021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的活动。在活动现场,我们不仅会展示我公司参与研发的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设计平台——马良XCUBE,还会邀请嘉宾在展区进行精彩的演讲,展示我们所做的全面数字化的成果。
中设数字以中国院CBIM技术优势、研发成果和领先的行业地位为基础,借助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优势,实现国家队联姻国家队,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组建以技术实践和滚动研发为核心,横跨工程建设行业、信息产业两大产业的创新型企业。以建筑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对建筑行业和信息产业进行有机融合,推动BIM技术的传播应用与产业推广,打造BIM技术一体化产学研用平台,从而切实解决建筑行业与城市管理中关键性的痛点问题,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数字与信息化发展革新,助力经济发展新方式,打造产业新生态。
CBIM正向设计解决方案
CBIM项目管理平台
项目管理平台在线完成设计项目从经营阶段的报备、立项,到设计阶段的任务单策划、人员策划、进度策划、交付管理、三维校审、电子签批、成果交付、成果归档,再到施工阶段的交底、变更洽商、现场服务,最后到竣工归档的全流程管理。
CBIM协同设计管理平台
解决项目组日常化、扁平化、碎片化的协同需求
自动归档,化繁为简。
CBIM设计工具
嵌入设计标准与规范、行业使用习惯、经验与总结,分为智能设计工具、管理工具和效率工具三大类,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让工具简单易用。
资源平台
马良XCUBE
三大优势带来核心竞争力
马良XCUBE是新一代高性能三维几何造型技术软件和BIM设计基础软件平台。是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紫光集团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所属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共同进行探索,从基础核心底层数据层到应用层,全面自主研发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
用马良XCUBE设计的中设数字武汉城市档案馆
简 单
为了更适合中国设计师的设计习惯,马良XCUBE博采众家之长,依托自主研发实现了功能上和性能上的双重赶超,既能查看展示效果,又能实现二维制图和创建参数模型,实现了从其他软件向马良XCUBE的无缝过渡。
用马良XCUBE做建筑设计
强 大
马良XCUBE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在云端实现了同类型软件20倍速度的图纸打开效率。马良XCUBE通过云计算把绝大多数工作量都交给了云端服务器——机房里的服务器不用考虑体积、功耗,可以肆无忌惮地堆砌性能,换来的就是用户的方便。这意味着,基础软件的进步,带来了协同的无界,不管身在何方,都可以进行协同处理;工具的变化,带来的是工作模式的变化,全过程咨询、EPC等新模式推广的天然阻力消失了。
用马良XCUBE做建筑模拟
智 能
智能的软件就像你的好助手,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它做,不智能的软件,使用过程就是与它战斗的过程。例如,传统设计软件在一个数万平方米的空间中每隔1米布置一根灯柱,则需要在软件中重复操作上千次——这不是人干的活儿。如果把这种重复、高精度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则减少了设计师的操作时间,让设计师的智慧用在更多需要创造力的场景中,不去当工具人。当工具智能化,带来的必然是人的解放,人不必去扮演工具的角色,人的价值,随着工具的智能被放大了。
中设数字将在“2021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暨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分享最新技术和成果,快来现场聆听!
# 报名方式 #
1. 个人报名可扫描添加小程序进行参会报名↓↓↓
2. 团队报名可通过填写参会回执进行报名登记,扫描下方图片下载回执:
或直接复制链接用浏览器打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ZTLJUmhJhpZZ-lY_YJ7xg
提取码:1031
(二)报名时间
2021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
(三)会议注册
参会代表需进行会议注册并交费。
(四)注册费标准
上海市建筑学会会员1800元/人,非会员2000元/人;高校学生统一为800元/人。本次会议提供纸质普通发票。
(五)本次会议记入注册人员继续教育选修课20学时。
# 扫码进群 #
扫码进入活动信息预告通知群
#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陈 铭 13641877022
王 杨 13636591464
电 话:021-62716650
邮 箱:IAC-SH@assc.org.cn
本文由《建筑时报》吴真平供稿
编辑:姚 曳
审核:范琳琳
SIWAC2021
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
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西对话,多向交流的平台,创造建筑理论设计和创新成果的高地,展现上海生动立体的形象,“文化之城,设计之都”的特质,同时成为培育人才和国民教育的基地。突出“数字赋能,低碳革命”的新时代使命,创造上海科技,上海标准,上海品牌,上海建筑质量的集中展示地。
MORE
END
喜欢这篇请分享、点赞、在看三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