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崇明港西出了一位著名医学教育家!

2018-01-04 秦志超 上海崇明



张镜如(1929—2016),上海崇明港东乡(今属港西镇)人。1947年考入上海医学院,并参加第二届全国生理学高级师资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上海医科大学校长。一生致力于我国的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生理学家。



勤奋学习

 

张镜如4岁时随父母迁居上海市区,6岁在其父亲执教的小学读书。进入中学时,上海已被日军侵占。家境日益贫困,他只能从申报助学金中取得部分学费资助。初二时,他由学校推荐,报考“叔蓣公”奖学金,取得了学杂费和书籍费的资助。“叔蓣公”奖学金是由香港爱国人士顾乾麟,于1939年在上海创办的面向贫寒、优秀中学生的奖学金,是我国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奖学金。张镜如为了能持续取得奖学金,他加倍努力,发奋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担任班长。1947年,他考入上海医学院。


大学阶段,他学习积极,对生理学情有独钟,愿意花心思去思考、钻研,得到徐丰彦教授的青睐,并被安排做神经标本工作,能在仅有的一台示波器上引导和观察动作电位。毕业前他被分配到第二届生理学高师班培养。高师班学习期间,他掌握了吹玻璃、金工和慢性动物实验手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后张镜如在生理学教研室工作,始终遵循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利用晚上和休息日反复实践,寻找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改进实验供应室工作和实验内容,并不断总结,修改实验指导,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当时巴甫洛夫学说被引入教学内容,急需开展条件反射实验。他用半年时间去装备隔音室和训练唾液瘘犬。为了使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能稳定地、间隔地出现,他反复思考,不断改进,最后利用电动记纹鼓的恒速转动,设计出能稳定、间隔地刺激的装置。当时这一装置得到教授的肯定和表扬。一年后,张镜如被派往生理所学习电子学,并在教研室内开讲,普及提高全教研室成员的电子学水平,通过学习,每人还装一台花式电子刺激器。从此,教研室开始了电生理设备的组建。1955年,他通过电生理学习班学习,把电生理实验引入学生实验。1956年,苏联专家来教研室开办全国生理学高师班,并要求配课堂示教,还要开设高级实验课。这两项任务要求高、难度大,但张镜如勇于承担。对课堂示教这项目,要求实验成功率极高,实验结果要在讲课间及时展示,还要有良好的可见度。他反复思考摸索,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终于在一位技术员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课堂示教。开设高级实验课,他按苏联专家的要求,从采购设备开始,买不到的器材还得借,借不到的自己动手加工。在实验器材完备后,自己先行试做,成熟后才让大家来做。此时,他还编写了《课堂示教》讲义,为教研室以后的教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努力工作

 

1957年,张镜如开始讲课,工作勤奋,备课认真。他阅读了很多教本、专著以及文献资料,做大量学习笔记,编写了一套讲稿。他还不断从学生的提问和意见中吸取有价值的内容,结合不同对象,收集资料,充实到讲稿里,改进教学方法,因而得到学生的好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1年~1964年《高教六十条》实施后,张镜如作为重点师资培养,在生理所张香桐教授指导下,开展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并学到了诚恳、谦虚、办事严谨、公正等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得益匪浅,终生难忘。张镜如在研究“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的课题中有所创新,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特别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上受到严格的训练,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张镜如曾担任全国生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为实现中国生理学会的宗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生理科学人才成长和提高,推动中国生理科学发展和普及,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作出了贡献。


长期以来,张镜如担任《生理学报》编委、常务编委、副主编等职务;《生理学报》介绍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研究工作为主,前身是《中国生理学杂志》,是我国最早出版的生理学学术期刊。张镜如担任该刊副主编后,继承和发扬学术严谨、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办刊风格,全面反映中国生理学界在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镜如还参编了《人体生理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生理学史》等著作,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学术内容,从不同时期和不同侧面记述和总结了20世纪中国生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受到广大生理科学工作者的欢迎,为我国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原生理教研室成立于1927年,“文革”中解散。70年代后期,形势需要把教研室尽快重新建起来,张镜如被推选为教研室领导班子。他深感责任重大,经过缜密思考,对建设教研室提出自己的构思,集中群众智慧,制订方案,采取七项措施:编写生理学讲义,他还参加了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使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加速师资培养,交叉轮训两年。每个教师半年担任系统讲课,一年半进行科研,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撤销大多数办公室,改建成九个研究室;改进学生实验室,更新设备,修订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指导;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充实科研力量,扩大师资来源;举办师资训练班,培养外校师资,帮助带教学生实验;扩展国际交流,派师资出国进修,请国外专家来教研室讲学。经过几年努力,教研室成为全校的先进。在这阶段,张镜如能调动全室人员的积极性,秉公办事,努力工作。自己也承担讲课任务、带教研究生、从事呼吸生理的研究。在他的带领下,给生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路,使生理学科稳步发展并保持学科优势。


1984年,张镜如被任命为上海医科大学校长。任职期间,尽心尽责,专心致志。在党委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为学校和师生员工办实事。抓学校长远规划,重点学科评定和建设,成立研究生院,开辟工厂和农村教学基地,拓展国际学术和人才交流等。期间,遇到繁重又细致的职称评定工作。他听取多方意见,坦诚交谈,以诚相待,既按政策办事,又公正合理。从校长岗位退下来后,他仍为本科生授课,带教研究生,从事延髓腹外侧表面呼吸调节化学感受机制的研究。


1994年底,张镜如退休后没有接受返聘。1996年随着上医研究生院培养工作的发展,研究生院几个院长亲自到他家,热情聘请老校长再度出山,聘他为“博士生培养顾问小组”组长。面对事业需要,他欣然同意,并表示愿为研究生教育尽义务。接受任务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参与博士生培养相关的各项活动。他开设一些讲座,参加博士生的开题、期中考核及预答辩等。他从不缺席,全面评估,公正评分,集中顾问组意见,写出总结报告,及时反馈给研究生院。1999年10月他获得卫生部“老有所为奉献奖”和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奖”。


成果卓著

 

张镜如自1961年开始参加生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理学》和大型参考书《人体生理学》而闻名于生理学界,这些教材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作为首选教材,被广泛使用,受到一致好评。《生理学》第二版曾获优秀教材奖,第三版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再次主编《生理学》第四版。张镜如编著的《人体生理学》,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生理学教材,从整体、器官系统、细胞及分子水平,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力求有所创新,在内容上涵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服务临床的宗旨,反映当代生理学新成果、新进展及某些疾病的新概念;《人体生理学》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可读性,方便师生的教与学。在主编《人体生理学》期间,正逢担任校长之职,他常常凌晨两三点起床,进行审稿、修改、编辑等繁重工作。《人体生理学》第二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张镜如长期从事神经生理和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的研究。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微电泳实验和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


1957年,张镜如开始从事“分析颈动脉窦呼吸反射先兴奋后抑制反应”的研究项目。为响应研究祖国医学的号召,他联系窦性心律不齐的机制,独有创见地提出“气功调息”,通过呼吸来改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紧张性,从而控制内脏活动,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这一设想得到教授们的肯定和支持。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证实了这个设想,其成果得到卫生部的奖励。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张镜如继续从事呼吸生理的研究,主要涉及吗啡呼吸抑制机制的分析、γ-氨基丁酸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膈神经放电高频振荡等。当时经费、设备等条件有限,只能自己动手,采用自制的多管玻璃微电极,在国内开始进行电生理微电泳实验观察;自制微电泳仪,改进给药方法,使研究工作能深入开展,取得了系列成果,部分成果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使参与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均得到学位。


张镜如还兼任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2年1月由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筹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疾病防治中有关神经生物学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中风后脑损伤和脑修复,脑保护分子机制和治疗新措施,神经干细胞与脑修复,早老痴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基础的研究;阿片类药物耐受及成瘾神经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针刺镇痛、针刺抗缺血性神经元损伤、针刺调整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机制研究;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存亡和癫痫、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诊治基础。实验室设在上海医科大学,由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建。1992年11月举行学术委员会成立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由张镜如任主任委员。


2016年8月27日15时,张镜如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8岁。张镜如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市长杨雄,市老领导龚学平、王力平、郑励志、左焕琛等敬送花篮,对张镜如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信息来源丨崇明报

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下方链接

轨交崇明线计划采用创新技术,或将成为上海轨交最美线路

崇明区委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都实现了吗?一图告诉你!

未来的崇明即将变成“空中飞人”?

年假没休完怎么办?这两种方式来处理!


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条喜欢小岛的理由

美图、美文投稿请发送至邮箱:cmxwb2010@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