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经营一门新兴宗教|大象公会

2016-10-24 张每羊 大象公会

什么样的新兴宗教能够发展壮大?怎样传教才能做大做强?为什么有些教派会把自己做死?


文|张每羊


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山达基教教主罗恩·哈伯德的答案是:如果你想迅速成为富豪,最好的办法就是创建你自己的宗教。


他的教派 1953 年创建于美国,现在年收入已达 5 亿美元,在全球 55 个国家设有一万多个教会组织,堪称新兴宗教界的创业典范。


▍2009 年山达基教年度大会,会场富丽奢华


不过,并非所有新兴宗教都能让教主成功致富,能像山达基教那样做大做强的更是凤毛麟角。


经营一门新兴宗教有什么诀窍?怎样才能制造出令人欲罢不能的精神鸦片?


博采众长的教义


新兴宗教运动肇始于 19 世纪中叶,催生了无数千奇百怪的信仰。在美国、日本和韩国,新兴宗教尤其兴盛,仅日本在巅峰时期就有两千多个。


但这一行业也甚多泡沫,如美国的新兴宗教就有三分之二无法存活超过二十年,许多宗教团体只有区区几十人。


要在如此高的淘汰率中脱颖而出,一个成功的新兴宗教在各个阶段都不能麻痹大意。


首先,新兴宗教要由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教义。


二战前,新兴宗教大多取材自传统宗教,不但省掉了凭空编撰的工夫,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保守势力的阻碍。1910 年以前,美国 61%的新兴宗教名称中带有传统宗教含义,其中不少是挂羊头卖狗肉,如实践神学会众教会,教名深具基督教色彩,实际上却是通过致幻剂获取神秘体验的新兴宗教团体。


▍宗教仪式常用的致幻植物,大麻、蛤蟆菌、乌羽玉仙人掌、苦艾草、九节草、曼陀罗


但在二战以后,随着传统宗教势力的减弱,以及全球化潮流中越来越频繁的文化碰撞,更多“旁门左道”也跳出了基督教的窠臼,选择更加邪门的文化潮流。从瑜伽、禅修、气功等东方特产,到 50 年代掀起的科幻热潮,再到嬉皮士运动带起的致幻剂泛滥,一代代流行文化为新兴宗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然而,这种邪门出富贵的路线,虽然有助于吸引眼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赶时髦的关注者,但文化热潮一过就会迅速失去群众基础。百年老教即便表现得离经叛道,内核也必须符合主流期待,贴近民众认知,强调普世价值,而过于激进、猎奇的主张,则会让主流人群望而生畏。


新兴宗教的教义如果搞得过于邪门,还会造成可怕的喜剧效果。如 2012 年互联网上昙花一现的红人“佛公主郑辉”,自称得到“银河联邦”总指挥官阿斯塔·谢兰的授意,要促进地球人成佛。她虽成功吸引一批信徒并获得百万元收入,却在网上沦为笑柄,招来了并不有利的热烈关注,郑辉也于 2014 年被公安机关逮捕。


▍郑辉录制的成佛教程 DVD


教义的意识形态是否得当,决定了潜在信徒的极限规模。


但,要让潜在信徒真正投入门下,就不能全靠教义,还需要教主本人能够口若悬河,巧舌如簧。


奥修静修会的教主拉杰尼希,在 1974 至 1978 年间,仅用了四年便讲道 3300 万字,平均每天 2 万 2 千多字,整理出了 336 本讲道集。


▍拉杰尼希每次出场都十分华丽


山达基教掌门人哈伯德更是不遗余力,一生共出版 1084 本书,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


仅有出镜率还不够,为了打造充满魅力与神秘感的领袖形象,各位教主们各出奇招。


拉杰尼希擅长制造心理暗示,他在指导一位弟子成为大师时,曾让弟子三天不说话,有人发问就闭目不答或仰天不语。弟子不解,拉杰尼希说:世上的人都太蠢,你说话他们上当,你不说话他们也上当。到第三天时,果然有人对这位弟子敬重不已,还来摸他的脚。


日本奥姆真理教的教主麻原彰晃则走重口味路线,称自己的血与头发有神力,入会者必须吮吸他的血、喝他头发泡的“茶”,连洗澡水和精液都被当作神物销售。


▍麻原彰晃苦练“盘腿跳跃”,最终抓拍到“漂浮”瞬间


美国大卫支派的大卫·考雷什则从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他通过弹吉他来传教,成为不少女教徒心中的青春偶像。


新兴宗教发展初期,教主们的个人魅力至关重要。受到他们感召的教徒往往极为忠诚,成为认真贯彻教主意志的核心成员,是新兴宗教扩张阶段的主力。


但要把教主的精神真正推向五湖四海,仅靠教主的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完整、高效、从长远出发的传教策略 。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很多人认为新兴宗教信徒多为边缘人群,但事实并非如此,皈依者大都是身心正常的普通人,真正由边缘人组成的教派往往很快即被淘汰。


普通人为什么会加入新兴宗教?


首先,像房地产行业一样,选址对新兴宗教极为重要,关乎生死。


新兴宗教要蓬勃发展,需要有宽松的宗教环境,要么周边缺少占据绝对优势的宗教,要么主流宗教对个体控制力不强,官方态度较为宽容。


美国、日本和韩国就是凭借这些特点,成为了新兴宗教的沃土。


文化的多元性也很重要,移民国家美国自不必多言,日韩两国则是亚洲拥抱西方文化的前沿阵地。


其次,几次新兴宗教的高潮都发生在社会急剧变迁时期,这恰好印证了宗教社会学的“匮乏论”,个体在生理、心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匮乏,常常导致宗教委身。因此,在战争导致大量伤残或经济萧条造成大量失业的非常地带,人们会更愿意在宗教中寻求补偿。


二战后,西方世界传统价值观遭遇危机,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也逐渐长大成人,有大量中产阶级出身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反传统”的旗帜下成为新兴宗教的消费主力。在他们的需求下,东方神秘主义类、飞碟类、幻觉类新兴宗教都应运而生,堪称新兴宗教的黄金年代。


因此,这一时期的新兴宗教发展迅猛,家境殷实的教徒贡献了大量钞票,还使教徒的组成构成相对健康,性别比例平衡,干部也较为年轻化。


▍1996 年世界主要宗教信徒统计(数据来源: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1996 年第一期)


但如果天时地利俱在,新兴宗教也是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尤其在传统宗教早已瓜分主流人群的背景下,起步阶段更要注意细分市场,通过设置准入门槛,来确定目标信徒。


例如诞生于 19 世纪末的美国基督教科学派,早期教徒主要是家境殷实的中老年人,这是因为其教义抽象玄奥,无形中将知识水平低下的贫民拒之门外,而“基督教”的名头也能给保守的高龄人士以安全感。


▍美国基督教科学派的教义主要来自《科学与健康暨解经之钥》(Science and Health with Key to the Scriptures),由其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所著


此外,基督教科学派的女教主致力于反抗当时宗教界的性别不平等,因此在 20 世纪 20 年代,基督教科学派有 75%是女教徒。


这种性别失衡、老龄化的教徒结构,对教派的发展就不够有利:尽管基督教科学派成功吸引到了目标信徒,但在第一代成员离世后,教派马上就迎来了增长停滞。


除人员构成上的抉择之外,新兴宗教还要尽力扩大组织规模,实现高速发展,才能不在大浪淘沙中被迅速淘汰。


所以,新兴宗教在传教业务上往往不遗余力,除了利用大众媒体广而告之,还会拉拢明星造势。更有文艺细胞的如奥姆真理教,甚至制作了一部以教主麻原彰晃为主角的动画片,由教主本人亲自演唱主题曲。


▼ 名为《超越世界》的日本动漫,麻原亲自演唱了主题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38xtfiri&width=500&height=375&auto=0


▍起源印度的超觉静坐会,披头士曾是教主马哈里什的拥趸


还有一些较为邪门的教派,动用女性教众来引诱男性潜在信徒入教。


▍为教导女教徒勾引男性,“上帝的儿女”绘制的漫画


面对科学昌明、民众知识水平普遍较高的现状,新兴宗教也大多摒弃前现代宗教工作者用魔术唬弄愚昧的人民群众的方法,转而鼓吹自己的理念、方法是基于科学,具有治疗疾病、增强记忆力、让人漂浮等奇效。


如山达基教创始人哈伯德发明的“戴尼提”疗法,就声称能让人“记忆更强、智商更高、意志更坚、人格更具魅力、生命力更充沛、想象力更丰富”,这种超人的状态称为“净化者”。


▍1953 年,哈伯德演示“戴尼提”疗法,他的收费每小时高达 1000 美元


然而,通过各种歪门邪道招来的教徒并无忠诚可言,往往很快退出。更严重的情况则如山达基教的疗法,不但行为科学实验证明其并不可行,还有多位作家开始写书揭露哈伯德的骗局,更有教徒状告山达基教诈骗。


真正效率高、效果持久的传教方法,还是要靠利用教徒的社交关系。


如摩门教,50 年代后每十年就能增加 60%的永久性教徒,其秘密就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挨家挨户传教的成功率只有千分之一,但从亲戚朋友下手成功率则高达 50%。


摩门教还刊发过一套传教指南,共包括十三步向人传教的步骤。其中,前四步都不准与发展对象谈论任何宗教话题,第十步之前重点都在于让对方融入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亲密的社交关系,直到第十二步才安排传教士传教。


按照这套指南步步为营,传教成功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且以社交关系为基础,成员选择退出会面临巨大的群体压力和人际关系损失,很少人会如此选择。


▍一个摩门教家庭


而边缘人群教徒之所以对教派发展无益,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社会关系可以贡献。


但是,尽管社交关系为新兴宗教的扩张提供了理想路径,但邓巴数告诉我们,组织规模越大越难以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新兴宗教要如何克服这个矛盾?


组织严密的升级游戏


当然,并非所有宗教都有高度组织化的需求,如巴哈伊教强调教徒个人的修行,管理体系松散、开放,但其教义极度宽泛,几乎就是普世价值的汇总,加上“人人传教”的倡导,其发展同样迅速。


但这并非普遍现象。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宗教,往往倾向于采取权力集中、职能分化、金字塔式的组织制度。如下图中日本创价学会的的架构安排,就反映了这样的组织形式。



这种形式有利于教主贯彻意志,保持全体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性,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宗教事务更有效率,名目繁多的职位对在就业市场上失意受挫的年轻人也极具吸引力。


山达基教也制定有一套严密的程序,禁止外部机构或教徒私下评定“净化者”,只有高级人员有资格授予头衔,授衔仪式盛大隆重,极大地满足了教徒的虚荣心。


达到“净化者”的人越来越多,却发现没有所谓的超能力,于是山达基教在“净化者”之外陆陆续续地增加了更多等级,即便成为“净化者”还要继续修炼升级。


▍山达基教印发的升级指南,负责治疗信徒的治疗师有 20 级,普通信徒则有 32 级


升级治疗是一对一的,除了治疗师跟高级成员,教徒很少有机会与同级别的人交流,时刻处于升级的焦虑中,等级的高低不再是能力的强弱,而是地位的贵贱。


在这种人为的隔离环境中,即便教徒私底下会偷偷怀疑治疗效果,也得不到他人的佐证,造成“多人无知”的局面。而且考虑到已经付出的大量时间、金钱,以及来之不易的教会地位,他们更愿意承认治疗确实有效。


▍好莱坞巨星汤姆·克鲁斯高举着升级证书,他为山达基贡献了将近 2500 万美元


“多人无知”在新兴宗教中广泛存在,相比于传销式的洗脑术,这种微妙的方法更难察觉。


然而,组织控制与思想控制一旦推向极端,就很可能让宗教团体产生较强的危害性,出现邪教化的倾向,引起政府和民间团体的警觉。


黑白两道的命运选择


新兴宗教一旦未能避免邪教化,就可能会造成恶性后果,不但影响教主的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危及教主和教众的生命。


如著名的人民圣殿教,就在 1968 年南美圭亚那的热带丛林里,在教主吉姆·琼斯的指挥下集体自杀,导致 909 人死亡。


▍教徒自愿或被胁迫喝下掺有氰化物的果汁,死者中包含 276 名儿童


到了 90 年代,此类事件更加频繁。1993 年大卫支派教徒自焚死亡86人,1997 年天堂之门教徒自杀死亡 39 人,太阳圣殿教更在 1994 至 1997 四年间发生了五起教徒自焚事件,共死亡 74 人。


为什么这些新兴宗教走向了自我毁灭?它们在组织行为上有什么共同点?


上述邪教普遍过着与世隔绝公社式的集体生活,成员间以家人相称,最终形成联系高度紧密的初级群体。极度神化的教主是这个群体行动的唯一动力,教主个人的意志、好恶直接主导整个群体的生活内容。


在教义上还宣扬末世论,尽管传统宗教中也有末世论,但从未给出具体日期。邪教教主则常常信誓旦旦地宣称艾滋病、种族战争等国际事件是末日征兆,散布大限将至的恐慌情绪。在这类邪教教主的蛊惑下,教徒为了得到救赎,不惜做出极端之举。


这反映了新兴宗教发展的另一种路径:如果无法迅速扩张,保持较小的规模更容易维持其存在,同时可能邪教化。


自毁型邪教让倡导宗教自由的西方世界震惊不已,以邪教前成员及家属为主体的反对团体展开了激烈的抗议活动,要求限制新兴宗教的发展。各国政府也着手调查披着宗教外衣的违法犯罪活动,新兴宗教迎来了严重的公关危机。


▍2008 年,伦敦的反邪教组织抗议山达基教虐待信徒


为了挽回形象,新兴宗教纷纷投身公共事业。


山达基教第二任教主上台后,资助了一批戒酒、戒毒中心,兴办教育事业,赞助运动会。


韩国的统一教更加国际化,旗下的舞蹈团在世界各国巡回演出,在美国创办《华盛顿时报》。此外,教主文鲜明还不计自己年轻时险些死在朝鲜集中营里的前嫌,公开访问朝鲜,统一教也与朝鲜政府合资建设朝鲜最大的汽车厂。


▍金日成接见文鲜明,两家交往深厚


除了尽力与社会发展互动,新兴宗教还致力于改善和政府的关系。早在 19 世纪中叶,日本的天理教、金光教等就把“爱国”写入教义,以避免政府打压。巴哈伊教在跨国传教时,也坚持其服从当地政府的原则,未经允许绝不传教。


这么做的回报也很明显,在政府登记注册的宗教组织通常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减税乃至免税等优惠政策。宗教的多元化也让现代人纾解情绪有了更多出口,新兴宗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虽然仍不乏反对之声,但仍然自有生存之道。


当然,在坚定的无神论国家或保守的传统宗教国家,这一派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景象,暂时还不太可能出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