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司机也能算马路杀手?|大象公会

2017-01-17 唐映红 丁超 大象公会

为什么女司机交通事故致死率只有男司机的三分之一,全世界却都在嘲笑前者?在哪几个行业,男人才有资格在女人面前挺直腰杆?


文|唐映红 丁超


输入“女司机”三个字,网上会有无数强调女司机可怕驾驶技术的资料。



但是,像下面这样的画面,人们不会特别强调,看,又是一个可怕的男司机。



并不是只有中国人认为女司机可怕, 1920 年,美国洛杉矶的交警局局长就曾提议禁止女性驾车,只不过中国正进入汽车社会,强调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声音比其他国家更多。


男司机女司机谁更危险


很容易找到女司机比较危险的统计数据。


北京市保险协会 2006 至 2008 年赔付事故肇事原因分性别统计中,司机负全责的,女性在溜车、倒车、开关车门、违反交通信号和未按规定让行这几项中,比例高于男性,其中后两项高得稍多一些。


而南京交管部门 2015 年的通报中,女司机发生的事故,碰擦、剐蹭比男司机相对略高一点。中国各地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女司机表现较差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处理突发情况、需要积极应变的情形下。


譬如同为新手,在并线、迎面来车等情况下,女性司机的表现会差一些。另外,女性的驾考及格率和通过情况也比男性略低。


▍除了把车开到不该出现的位置外,网络嘲讽女司机的另一素材来源是她们驾车时“临危大乱”的表现


不过,女性驾车虽然在特定情形下表现不如男性,但远没有大到成为“马路杀手”的程度。


若论真正的“马路杀手”,只有男司机才有资格担当。


由于中国是个刚刚进入汽车社会,违反交规现象极为普遍,交通事故率奇高,若考察导致人员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数字,会非常不利于男性。因为即使在交通管理水平较高、司机表现也更好的大城市,男性司机肇事造成死亡的概率也比女性高出几十倍。


但是,这些统计数据都未排除下面两个因素: 1、大货车制造车祸是中国的特殊现象,长途大货车司机均为男性;2、未考虑男性司机与女性司机的平均行车里程。


▍在中国,大货车一般被称为“大祸车”(图片来自腾讯新闻)


所以,虽然在中国男司机才是更危险的“马路杀手”,但并不能简单根据数字认为他们比女性危险几十甚至上百倍。西方国家的数字或许可以更公平地评价男司机与女司机的危险性。


2003 年,澳大利亚研究者曾随机选择 689 名司机来研究其驾驶行为。发现男性司机比女性司机有更多具有侵略性危险驾驶行为,男性发生过 1 次及以上交通事故的概率是女性的 2 倍;发生过 2 次及以上交通事故的概率则扩大到 3 倍。


不仅如此,《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的一篇论文显示了女性司机发生致死交通事故的概率只有男性司机的大约三分之一(女性司机 0.17‰ vs. 男性司机 0.53‰)。这个数字当然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毕竟女性平均开车时间较短,开车时间更长的男性自然事故率更高。


但是,把驾车行驶里程考虑进去之后(按每 100 万英里作为衡量标准),女性司机驾驶车辆发生致死事故的概率还是大大低于男性司机。



另外,瑞典统计局分析了 1987 年至 1991 年 5 条主要公路的交通事故伤亡数据,在仅考虑受伤且未酒驾情况下,一共得到了 12535 个事故样本,其中只包含驾驶员的信息


分析结果显示,在凌晨 0~5 点这个最危险的时段,男性驾车的风险至少是女性的两倍,但在 18~24 岁这个新手比较集中的年龄段,除了凌晨 5 点这个时间点,女性在全天的事故风险均高过男性。


为什么嘲笑女司机


社会心理学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男性司机开车更容易出事故,而社会刻板印象却会普遍地误认为女性司机更容易掉链子。


汽车普及家用之前,大多数驾驶员都是男性,机动车驾驶员是一项技术工种。司机不仅要会驾驶车辆,还需要会基本的维修。所以,在传统概念里面,开车熟练的“老师傅”就是男性。


▍1907 年的女司机,相比当时的男性司机,这样的例子一定是少数


但随着汽车普及家用,以及完善的机动车售后保养维修体系的建立,司机完全不要求掌握汽车结构和维修的知识,现在很多司机开车 5、6 年都没有使用过一次千斤顶,或掀开过引擎盖。 


其次,在性别刻板印象里,男人更擅长技术性工作,而女人更擅长关系性工作。开车是一项带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既然“老师傅”都是男性,那么相对地,女人就不应该擅长开车,而且还开不好车。


当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之后,会影响女性从事该项工作的自我效能感,使她们倾向于低估自己的开车技能;遇到开车过程中的问题时倾向于归因于自己的能力。相对地,男性不会受到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遇到开车过程中的问题时倾向于作出不同的归因,如归咎于练习不够,或其他情境因素。


正因为社会普遍的刻板印象,女司机出事故,或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误操作时,就更容易得到传播;而男司机在同样的情况下则不大可能引起相同反应。人们乐于传播女司机的糗事,因为它能印证和强化人们业已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 


甚至,只要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就能影响女性驾驶机动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社会心理学里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并且使能印证性别刻板印象的事例更容易得到传播,从而更加强化人们的偏见。 


▍“一位花了 5000 英镑、考了 14 年驾照都没有通过的英国女性贾妮·玛斯”


为什么男性更危险


男性不仅在驾驶机动车比女性更易出事故,在其他方面也普遍比女性更倾向于冒险,每年一度的“达尔文奖”(Darwin Awards,创建于 1994 年,旨在纪念那些用愚蠢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继续繁殖的可能性,从而能保证人类基因库不被污染的人)评选中即可见一斑。


《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大约两年前统计了达尔文奖历年获奖者的性别后,得出一个令人惊愕但有意料之中的结果。


研究者共分析了 332 个经达尔文奖委员会确认的案例。在排除了 14 例“夫妻双双蠢到家”的案例后,剩下的 318 个案例中,只有 36 个案例的主角是女性,而其余 282 个案例的主角是男性。研究者表示,这一结果支持了他们的“男性蠢货理论”(Male Idiot Theory)。


▍可以参加“达尔文奖”评选的案例


从心理学角度,“达尔文奖”的统计数据并不意外,也符合两性的行为差异。


首先,男性之所以更容易因“匪夷所思”的行为而丧命,这跟男性比女性有更明显的侵犯性有关。男性的高侵犯性通常与两种生理激素有关:睾丸酮(Testosterone)和 5-羟色胺(5-HT,又名血清素)。


睾丸酮是男性最重要的性荷尔蒙之一,成年男性分泌的睾丸酮水平是成年女性的 20 倍。睾丸酮除了促进男人发育得更“MAN”,它还能增进男人好动、好竞争、敢冒险的行为;与此同时,男人的 5-HT 水平会随着睾丸酮的水平上升而受到抑制。5-HT 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与冲动控制有关。


当个体的 5-HT 水平受抑制,他的冲动控制能力就被削弱,更可能去尝试冒险,以及罔顾后果。由此,不难理解男人为什么更容易因冲动和冒险而“蠢死”。


性别社会化也会让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冲动和冒险。在大多数社会文化的性别角色里,男人要像个“男人”,就应该培养和发展所谓的“男子气概”。通常与“男子气概”相关的特质大多与侵犯性、主动、冒险、勇气有关;而大多数文化都鼓励女性被动、温顺。


▍中国影视剧中颇受欢迎的男子汉形象也通常具有“男子气概”


男人和女人性别社会化的差异从婴儿一出生就开始出来,例如,男婴的父母给他准备带有“暴力象征”的玩具:玩具枪、舰船、坦克模型;女婴的父母准备的则是芭比娃娃、食草动物的公仔等等。


随着男孩和女孩的成长,性别社会化的差异就愈加明显地反映出来,男孩成长过程中相比女孩更热衷于观看暴力节目、玩暴力游戏、在出现和发生暴力侵犯行为后更可能得到宽宥和默许。


相对来说,男人常把暴力侵犯当作是表达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而女人则把暴力侵犯看作是不可接受的反社会行为。这样,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因为暴力侵犯或展示“男子气概”而“蠢死”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无论是男人与生俱来有比女人有更强烈的冲动、冒险和侵犯倾向,还是后天的社会化过程鼓励和强化了这种倾向,都可能与长期进化演变过程中的选择策略有关。


与人类最接近的黑猩猩群落,失去母亲的幼年黑猩猩夭折率相当高;而失去父亲对幼年黑猩猩几乎没有明显影响。早期人类平均寿命不足 30 岁,从怀孕到抚养一个孩子成年至少需要 10 年。


因此,女人发展出更为谨慎的行为模式。而更冒险的男人具有进化上的优势,因为更冒险往往会带来更高的资源回报,无论食物、地盘、还是女人,尽管冒险也更可能“作死”。


该信任女性还是男性


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冒险,除反映在他们生活中更容易“作死”之外,也同样反映在职业行为上。


2016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女医生比男医生救治的病人死亡率更低。美国的数据显示女医生的病人死亡率大概为 11.07%,而男医生数据为 11.49%;女医生救治的病人再入院率为 15.01%,男医生大数据为 15.57%。


不要小看这 0.4%的差异,它意味着,如果把美国医生全部换成女性,那么每年美国将减少死亡 32000 人。


▍在照顾住院的老年人方面,女性医生一般也比男性医生表现得更出色


其他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数据,如女医生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更高;比男医生更积极地督促女性去做乳腺癌筛查;女医生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上更倾向于遵循治疗指南。


总而言之,大量研究都支持认为女医生比男医生更加遵循规范,医疗行为力求稳妥周到。强调一下,这些研究都显示女医生与男医生的病人病种、疾病严重程度没有差异,不存在女医生偏爱治疗病轻的患者。


究其原因,是女性与男性在面临风险时的应对策略不同,女性对风险更敏感,也就是说更不愿意冒风险,她们会想方设法规避风险。


同样,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发现,在证券投资市场,女性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远高于男性。女性投资者更倾向于保守与规避风险,而男性投资者更倾向于冒险与不惧风险。


或许可以这样推断,在那些关乎公共安全、需要特别规避风险,同时并不耗费体力的岗位上,譬如公交车驾驶员、高铁司机、机场调度、客机机长等,因为女性在风险管控上的优势,可以更多考虑合格的女性求职者。


下面这个故事,女性身上绝不会发生:


1986 年 10 月 20 日 15 时,苏联 6502 航班飞抵古比雪夫,机长亚历山大·克留耶夫与副机长打赌,他可以不看前方盲降,于是拉开百叶窗遮住挡风玻璃(一说蒙上眼睛),结果这架载着 94 人的飞机坠毁,造成副机长在内的 70 人死亡。幸存的克留耶夫被判刑 15 年。


▍案发现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