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掐指一算是在算啥|真问真答

2017-06-15 陶禹廷 大象公会

简单地说,“掐指一算”跟小孩子玩的“点兵点将”游戏高度相似,只不过它是将八字放到手指上的一个“转盘”上依次计数,最后数出一个吉凶。


以“掐指一算”最简单且流传最广的版本“小六壬(报时起课法)”为例:它只需用到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四个指头,其中拇指用于掐指节计数,另外三指从食指第三节开始,顺时针沿食指第一节、中指第一节、无名指第一节、无名指第三节、中指第三节,依次排布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种运势。


《手抄小六壬》


对这六个指节所代表的含义,目前较为流行的占语解释如下:


大安:大安事事昌,求财在坤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安康。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军回田野,仔细更推详。

留连: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未明,官事凡宜缓,去者未回程。失物南方见,急讨方心称,更须防口舌,人口且平平。

速喜: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行,失物申未午,逢人路上寻。官事有福德,病者无祸侵,田宅六畜吉,行人有信音。

赤口:赤口主口舌,官非切宜防,失物速速讨,行人有惊慌。六畜多作怪,病者出西方,更须防咀咒,诚恐染瘟皇。

小吉: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阴人来报喜,失物在坤方。行人即便至,交关甚是强,凡事皆和合,病者叩穷苍。

空亡:空亡事不祥,阴人多乖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失物寻一见,官事有刑伤,病人逢暗鬼,解禳保安康。


在具体推算时,无需考虑年份,直接按生辰月份或事件发生的月份开始数起,正月对大安、二月对留连、三月对速喜……数到七月又是大安,依此循环;月份数完,则算日期,接着上面月份算到的指节继续转下去;日期数完,接下来是时辰,而最后的时辰算到的指节,就是“掐指一算”算出的运势所在了。


不过今天人们早已通过添加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概念,创造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式算法了


那中国人是从何时开始“掐指一算”的呢?


今天,人们最熟悉的“掐指一算”爱好者大概是诸葛亮,而“小六壬”这种算法,据传便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马前课”),也有人认为它是唐代李淳风所创(“李淳风六壬时课”)。


然而,哪怕是比汉唐晚得多的历史文献里,也完全找不到相关的方法记载。如查明代《六壬大全》,并没有与“小六壬”相合的口诀。而据明人谢肇淛的《五杂俎》记载,明代善用六壬的术士在起课时“大约用金口诀,取其简便耳”,并不能找到有关“掐指推算”的描述。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小说,也未见“掐指”卜吉凶之语。


时至今日,市面上仍能找到假借古人之名伪造的“算命书”,这部《掐指神算》甚至把刘基生活的朝代都搞错了


也就是说,“掐指一算”极可能是很晚近才产生的做法。“小六壬”之外,《一掌经》(传说为唐人所著)一类近似的“掐指推算法”,也都存在用语过于近代化的问题。从用语风格看,它们恐怕是成形于清代之后,甚至更晚。它之所以迅速流传,以至于看上去仿佛古已有之,主要在于算法特别简单易学,各地算命先生很快就能上手运用。


《道传小六壬》里大量使用简体字,说明这个版本可能形成于 49 年以后


但到了大多数人受过教育的今天,简单又变成了“掐指一算”的重大缺陷,这种看上去跟儿童游戏区别不大的算命怎么能算出运程呢?所以,人们又逐渐开发出它的多个升级版本,比起原版,就没那么好掌握了。


最后,不妨来试着实践一下,“掐指一算”来算一下这篇文章的阅读会不会好:


今天是农历丁酉年五月廿一日,干支为丁酉年丙午月癸酉,文章若在 23 时之前发出来是亥时,再晚就是下一日的子时了。


我们在“掐指一算”时,根本不用管干支记法,也不用管年份,直接按月份开数,一月是食指第三节“大安”,二月是食指第一节“留连”,顺时针数到五月是无名指第三节“小吉”;接下来一日为中指第三节“空亡”,二日又数回到“大安”……数到廿一日是“留连”;然后时辰数到亥时,拇指在这个转盘上转了两圈又回到“留连”,不吉利的结果,阅读好不了。


要是文章发晚了,发到廿二日子时,结果是“赤口”,感觉会被举报,更惨了!所以还是早点发掉好吧!



▼ 点击阅读原文,向大象公会提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