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妈催你结婚了吗|大象公会

2017-06-29 肖牧 兔透射 大象公会

父母为什么要催婚?当代女性为什么倾向于晚婚?为什么催婚在近年才大量出现?


文|肖牧 兔透射


大多数步入社会的未婚女青年都受过催婚攻势的折磨,据腾讯《2016 年年中国婚恋调查报告》,近七成调查对象曾被催婚或催恋爱,其中近半被「经常催促」。


▍上海人民公园,11 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志亲友会家长志愿者撑起彩虹伞,替孩子「征婚」


催婚不止来自父母,还常常来自七大姑八大姨,以及甚至都不清楚该如何称呼的长辈。而且,与「你做什么工作呀」不同的是,他们都还能热情地为你张罗相亲,若是稍不配合,难免被闲话伺候。


都 25 了,该考虑你的终身大事了!


女人一过 30,再想结婚生子那就难了!


女性的年龄是所有催婚者的核心理由,所依据的「25 岁」「30 岁」也几乎全国通行,仿佛真有什么法令据此为她们设限。讽刺的是,就在数年前,「晚婚」还仍然是「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一项主要内容。



然而,把年龄当做催婚理由的依据到底在哪呢?为什么十余年前还未能形成社会现象的催婚,在互联网发达,女性权利意识抬头的今天却如此甚嚣尘上?


贬值的女儿


如果你真的碰上过把催婚当做一件正事来办的父母,就应该知道:他们催的并不只是「赶紧结婚」,而是「赶紧和我看得起的对象结婚」。若女儿已经爱上他们看不起的人,譬如凤凰男,他们面目翻转 180°来棒打鸳鸯也是常有的事。


完全不用怀疑,这类父母的动机,一定是「真心为女儿好」,他们希望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扎实的社会关系来帮孩子包办幸福婚姻。在催婚之前,他们极有可能还帮女儿挑选过「适合女孩子学习的专业」,介绍过「适合女孩子的职业」,当然,那十有八九是事业单位或公务员。


从父母的目标考虑,他们的策略是高度理性的:他们要帮女儿抓住自己人际网络中不多的金龟婿,那些小伙的父母原本与他们相交,只不过被快速增长的经济潮流冲上了财富高峰,是昔日熟人社会留给自己最重要的遗产。一旦两家成功联姻,女儿就一次性地赢得了美好生活的全部:好地段的房产、高家庭收入……连婚礼都可以预计至少在印度洋岛屿举办。


实施这一策略的最大问题就是幸福不等人。金龟婿很少,要看上自己女儿也不容易,还随时可能娶了他人,尽管还有请亲戚朋友帮忙搭桥介绍靠谱对象之类路径可行,但毫无疑问,父母始终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头数得出来的婚嫁资源愈发减少,这意味着他们的女儿正不断贬值。其间,往往还有别人家女儿嫁了个好人家这样的刺激出现。


所以,他们完全有必要拿年龄来逼迫女儿,让她尽快顺从父母的理智决策,全力赢取靠谱对象。而大多数女儿在受到压力后也确实会配合父母安排的相亲,尤其当对方真的有优厚的物质条件又不至于宜人性过低时。


▍中国早在上世纪就出现了电视相亲节目,包括山西卫视 1988 年播出的《电视红娘》、北京电视台 1991 年播出的《今晚我们相识》和湖南卫视 1998 年播出的《玫瑰之约》等,但进入 21 世纪后相继停播。2009 年后,中国相亲节目井喷式出现,包括《爱情来敲门》 、《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爱情连连看》、《中国式相亲》等


但如果不考虑包办的婚姻,不考虑父母牵来的红线,年龄还是女性不可避免的贬值因素吗?


升值的自我


当然不是,今天的女青年既无理由急着结婚,也无理由年龄稍微增长便自觉贬值。


仅考虑人类原始的本能,女性也不应当急于凑合出一场婚姻。进化心理学认为,女性孕育后代时天然承担更多,回头难度远大于「只需提供一个精子」的男人,为防止轻率选择带来的沉重打击,女性普遍会采取忸怩暧昧、自抬身价的选择性策略。


而在现代,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女性很容易意识到:她正处于人生最宝贵的一段上升期。在被认为适合谈婚论嫁的 25 岁,她的提升才刚开始;在被视为再不嫁人就晚了的 30 岁,她的提升也绝不会戛然而止。只要她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25 岁、30 岁这样的框框就意义不大,没有必要被它们束缚。


▍1990-2010 年 25 岁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变化 / 数据来源:1990 年、2000 年和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同样的,如果她希望找一个自己心仪的伴侣,也是没有任何理由急切的。随着她的事业提升,她的眼界、接触的层面也在同等提高,许多被称作「眼光太高」的女性,实际只是在等待自己未来可以遇到的优质对象。


因而,无论出于恋爱考虑还是事业,把结婚问题往后拖都是理性的策略。违背这一策略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不光是无法再等来更好的人,更重要的是职场新手能得到的资源往往是由负责项目决定的,一旦结婚生子,就极有可能把手头项目转交他人,由别人来接收项目带来的资源,自己只得从头再来。相反,越是执行这一策略,掌握的资源越稳固,未来暂时离开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小。


但女青年的策略很难为其长辈理解。这并不单是长辈心中「轻女」思维作祟,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长辈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权衡。他们多于国营单位就业,谁能升迁,谁能掌控资源,都不是靠着个人奋斗就能预料的,而那些机会还很少分配给女性。


▍鲜见女学员的吉首大学首届干部专修教育的学员毕业留念


但两代人处于不同体制的情况并不是近年才开始的,为什么偏偏是这些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催婚呢?


集中催婚的时代


因为时代不同了。


2010 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年轻人超越上一辈人的几率大为缩减。


往前数 20 年,也就是回顾九十年代,当时的年轻人可能是中国第一代能轻易无视父母一生积蓄的孩子。此前父母辛劳一辈子,攒下来的无非是数万元资产,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很可能花一两年就跨过了这个界限。


接下来的 21 世纪初,更是遍地黄金。贸易、科技、营销、传媒都在高速膨胀,父母一生积蓄可能还不如孩子的年薪。房价尚未起飞,一个工程师的起薪都可能拿下一平米,他们搬进现代化小区,不必把父母老破小的公房当作重要财富。


在这十多年里,父母可以给子女筹备的选项甚少,而子女个人奋斗的美好未来却是可以预期的,容不得长辈的顽固来耽搁。在这样的时期,社会上当然没有催婚的土壤。


而转眼再过十年,还是那些老破小,一套已经升值为数百万价值。毕业生起薪却最多翻了一两番,面临的机会还远逊他们十年前的前辈——这时那些前辈多已是中层「总监」,没有任何人会期待公司还能有同等倍数增长。


▍2015.1-2017.4 北京二手住宅价格热力图


父母能给予孩子的在这一时期到达了顶峰,他们不光有被房价推得升值数倍的房产,还有在熟人社会交好的旧相识:经济飞涨期也就是一个社交圈子的财富标准差极速拉大的时期。结果,每个父母都有机会,把孩子包办介绍给富二代,而且富二代的资产已经不是普通人努力上进便能企及的了。


此起彼伏间,双方的话语权也就易手。面对动辄数万单价的房子,个人奋斗很容易被贬低,贬低女性的思潮自然也很容易抬头。长辈催婚之所以让年轻人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提供的愿景确实能令大多人的自我预期黯然失色。


不过,愿景毕竟是愿景,并不是直接摆在眼前的价码。一旦顺服安排,失去的东西却是实实在在:自尊、爱情以及自我把控的人生。


真的要接受那样受限的人生吗?


与此同时,也有品牌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把它们推到幕前,以期更多人关注。


2016 年,SK-II 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当今社会中国女性面临的婚姻及情感压力,发布了《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的短片,由于视频引发了大量女性的情感共鸣,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议。



2017 年,SK-II 延续对女性话题的关注,并针对亚洲女性进行了一项全新调查: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女性的黄金年龄是 27 岁,只有 20%的女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开心。而超过半数的亚洲女性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年龄(及婚恋状态)进行评价,并认为自己被社会/他人设定了「时间表」。调查中还指出,66%的中国女性的年龄压力来自于自己内心的压力和思考。


品牌推广


基于此洞察,SK-II 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人生不设限》的视频,并且邀请李沁、霍建华与即将步入三十岁的女性共同探讨年龄问题,并且用三个女孩摆脱年龄束缚的故事,支持女性勇敢迈出改变的脚步,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161ynat9&width=500&height=375&auto=0


当面对年龄压力的时候,该如何选择?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和视频的你,能有自己的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