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东北没有「黑社会」|大象公会

2017-07-07 何必 大象公会

东北人向来对「来信砍」怀有复杂暧昧的感情,在很多人看来,东北「黑社会」是彪悍、淳朴民风的代名词。然而,这种东西从来不曾存在。


文|何必


东北盛产黑社会吗?这个问题似乎并无争议。


▍沈阳街头的「黑社会」打架,这是人们对东北「黑社会」的日常印象


早在十多年前,东北黑社会就已是中国互联网上的热门话题。在网上流传的多个「中国十大黑社会」版本里,东北的乔四和刘涌赫然在列,俨然东北大哥的招牌。


东北黑社会的名声,据说还受到了台湾电信诈骗团伙的认可。有网民称接到过诈骗电话:「我们系东北的黑社会帮派,你的蛾子在我们手上……」。


东北黑帮真的这么厉害吗?


被吹起来的老大


据公安部统计,相较于华中、华南的恶性犯罪高发地,整个东北都少有犯罪高危地区。东北遍地黑社会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互联网文化塑造的结果。


在网络传闻里,乔四横行多年,因挡了政治局常委的车而被敲掉,刘涌则怒扇某香港天王巨星的嘴巴子。


然而,这些故事都经不起细究。甚至连东北人自己,都是在媒体和网友将其神话之后,才听说了他们的事迹。


刘涌案闻名全国,并非因为刘涌的罪行有多严重,而是其被二审改判死缓后,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争议。在舆论压力下,最高法罕见地将他改判死刑,黑老大的身份就此定格。


事实上,刘涌在其所在的沈阳并没有知名度。他最初被沈阳市民所知,还是因被捕后当地媒体的报道。即便如此,普通人仍不知道刘涌是谁,以至于出现《沈阳市民要求尽快报道刘涌集团罪行》的消息。



刘涌在全国范围内暴得大名,要迟至 2003 年 8 月二审改判死缓之后。其二审结果引发多家媒体质疑,《外滩画报》最早发文,随后《南方周末》跟进,新浪、搜狐、网易也相继推出专题网页。


▍搜狐网的报道专题


当时正在「搜狐视线」工作的某资深媒体人,全程参与了刘涌案的报道。据此人交代,此前关于刘涌的报道并不多,他凭直觉认为,既然刘涌是黑老大,其手下判了死刑而他本人只判死缓,说不过去。于是,他连夜赶出题为《黑老大果然没死》的新闻专题。


▍该资深媒体人


在这场持续近四个月的讨论中,媒体深入发掘了刘涌及其手下的种种犯罪行为,最终将他报道成一个性质恶劣的「黑社会老大」。即便如此,那时的刘涌尚未「掌掴」刘德华。


在今天看来,刘涌团伙的所作所为,无非是欺行霸市,打架斗殴,替人打砸没有及时动迁的店铺。虽然罪行确凿,但比起全国各地都存在的各类拆迁团伙,并无突出恶性,远远够不上传闻中黑道教父的等级。


「乔四」的神话形象更依靠网友的加持。


「乔四」本名宋永佳。他起家于地下赌博抽头,又纠集人马与其他团伙打群架,很快打出名声。随后他又涉及哈尔滨最早的工程分包和拆迁项目,与部分地方领导结成了利益关系,成为行业一霸。


然而,哈尔滨并非只有一个「乔四」团伙,乔四的覆灭与传闻的超车也毫无关系。


1990 年,全国掀起第二次「严打」,黑龙江省政法委下文要求专门打掉有影响力的犯罪团伙,哈尔滨公安局发动「530」工程,将「乔四」、「郝瘸子」(郝伟涛)、「小克」(王伟范)、陈建滨、杨德光五个团伙一网打尽。


彼时,「黑社会」尚不是人们熟悉的概念,哈尔滨公安将这几个团伙称为「流氓犯罪团伙」或者「刀枪炮」团伙。在审判阶段,法院只认定「郝瘸子」、杨德光为流氓犯罪集团首领,乔四等人因为集团组织松散、成员不固定而仅被认定为「流氓共同犯案」,与黑老大还有很远距离。


▍网上流传的「乔四」图片大多是伪作,这本出版于 1993 年的《桥四全案》准确地指出「乔四」应为「桥四」,即「大桥老四」的简称,因其家旁有一铁路大桥、本人又排行老四。该书还难得地向我们展示了哈尔滨五个犯罪团伙头目的集体形象。右图是乔四受审时的照片。


乔四伏法后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十年后,他曾经的手下李正光在北京案发被捕。此时人们已经相当熟悉「黑社会」的概念,李正光被媒体冠以「东北黑老大争霸京城」的名头。


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初兴,网友们自然联想到李正光曾经的老大「乔四」,于是「东北第一黑社会」的传奇就此诞生。


▍李正光被捕


黑社会初级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东北始终存在着暴力团伙犯罪。但若与旧上海、香港等地的成熟黑社会组织相比,只能算原始的爬行动物。


被中国人当作黑社会标杆的旧上海青帮,香港新义安、14K、和胜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比东北黑社会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旧上海青帮的创立,可上溯到雍正四年(1726 年)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其徒众多以漕运为业,也被称为「漕帮」。近代以来,漕运衰落,青帮子弟进入上海各行各业,成员间相互扶助,逐渐形成自成体系的社会组织,垄断了上海的犯罪领域。


▍旧上海黑帮三大头目: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他们都出身青帮


香港各帮会被港府统称作「三合会」,其历史源头都能追溯到清初洪门三合会,但各派仍有差别。和胜和等「和」字头帮派源于 1909 年香港第一次洪门大会。新义安的母体「万安」帮则是清代广东民间社团新安堂在香港开办的互助社。14K 则是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冒名占领广州洪门洪发山忠义堂的产物,1949 年后赴港避难。


▍电影《黑社会》中的仪式是洪门山堂组织的写照。


无论青帮还是洪门,建立之初都带有反清复明的政治目的,从事的大多是社会边缘职业。但是,这些帮会组织严密,可为成员提供完整的社会支持,而且洪门、青帮是跨区域组织,能够形成与合法政府系统抗衡的社会体系,这才是真正的「黑社会」。


▍和胜和第一届元老「青面仔」钟志祥去世后帮内吊唁


相比而言,东北「黑社会」的形态相当原始,从业者业务能力普遍低下。


据研究者统计,东北黑社会的犯罪行为大多集中于有组织暴力犯罪(故意伤害、绑架、敲诈勒索等)和日常小型犯罪(如寻衅滋事、抢夺等街头犯罪)。


影视剧中常见的黑帮高级犯罪,如获取暴利的非法交易和投机生意(赌场、性交易、贩运人口,毒品及药品、军火、毒废材料、被盗艺术品和汽车等交易),以及经济商业犯罪(金融、财政犯罪,境内诈骗,计算机犯罪,操纵选举等),在东北都难觅踪迹。


比如存续近二十年的长春市郝伟成团伙,最初起家于霸占水果市场收保护费。随着组织发展,他们又控制了温州到长春的鞋业物流,最终 2009 年抢占了新世纪鞋城。二十年时间里,他们只是从收水果批发商的保护费发展为收温州皮鞋商的保护费,并无产业升级。


业务的单一也就限制住了东北「黑社会」发展的天花板。一般而言,黑社会越发达,其资金来源越依靠多样化经营,越能形成资本增值;而越是低级的黑社会组织,资金来源就越依靠暴力犯罪,并只能用于挥霍。


有研究者统计,东北查处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涉案金额过亿的仅占 12.7%,而广东同类案件的涉案金额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这僝弱的资金流中,65.9%被用来个人挥霍,14.8%被用来从事其他犯罪,9.3%被组织分配到每个成员手里,用来从事经营业或者再投资的资金比例最少,仅占 6.2%,而且主要被用在餐饮娱乐等低端行业。


相形之下,俄罗斯黑手党就高明得多:苏联时期,他们用暴力敲诈、诈骗、盗窃、贩卖毒品等手段获取巨额资金,苏东剧变后,他们及时介入房地产、服务业、金融业等合法行业,进行再投资攫取更大利润,与正常社会形成经济循环。


只是,上述操作对于主要由初中学历人员组成的东北「黑社会」来说,实在难以完成。


▍商务范十足的俄罗斯黑手党老大维亚切斯拉夫·伊万科夫


产业发展的乏力,进而导致东北地区的「黑社会」很难实现跨地域扩张。 就东北三省 120 件涉黑案件的统计显示,涉黑组织成员中,同乡关系占到 64.8%,同事关系占 24.2%,亲属关系占 6.6%,所以,这些组织大多只活跃在特定地域范围内。


例如吉林省白城市交通村村委书记郭云智,利用职务之便,依托村党委组织,构建起自己的「黑社会」集团。郭云智利用发放工资、物质奖励或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党员」等称号收卖成员,并指使他们暴力威慑全村。然而在其 22 年的村支书任职生涯中,他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交通村之外。


▍「村委会是郭家自己的村委会」


「黑社会」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和「白社会」的对立。但过于虚弱的东北「黑社会」,只得依赖地方保护伞才能运作,而这些保护伞的级别,绝大多数低于县处级。


▍东北三省 120 件涉黑案件中政府保护伞官员类别与级别统计 / 数据来源: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年


成员素质低下,经济基础薄弱,空间分布狭小,离不开「保护伞」扶持,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东北「黑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黑社会」初级阶段。


没有「社会」只剩「黑」


为什么东北「黑社会」的发展程度如此 61 25071 61 15453 0 0 8417 0 0:00:02 0:00:01 0:00:01 8416低?


作为社会现象,「黑社会」需要发达的自组织空间,才可发展壮大。东北「黑社会」之所以难成大器,正是因为这一地区的市民社会发育不良。


东北城市「社会」发展停滞,与始自满洲国时期的大规模工业化密切相关。此前,东北各城市与其他地区的社会组织并无显著差异。


▍伪满洲国时期沈阳市地图,日本人规划的满铁附属地城区几乎和沈阳老城等量齐观


为弥补本国资源不足,日本在东北重点开发矿产资源,由此形成一批重工业城市和区域,如沈阳的铁西工业区,出产铁矿的本溪湖,炼钢所在地鞍山,出产煤矿的抚顺、阜新。


这些重工业都不需要行会、帮会等社会自组织,它们的行业特点就是资本密集与劳动密集,工人都被紧密地组织在生产单位之中。


1949 年后,东北的重工业城市迅速转为国有体制,单位制牢牢控制了城市工人生活,个人不需要在单位保障之外谋生。直到 1990 年代下岗潮,单位都是城市人的生活中心。


这种社会模式,更不会产生任何成熟的社会自组织。甚至以自由流动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在东北也很虚弱。


改革开放后,被公有制企业抛弃在单位外的城市人,首先进入了「社会」。这些人往往一起成长于厂矿大院,能形成有效的初级联系。


▍网络作家孔二狗写的《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 20 年》,核心人物就是退伍后在东北找不到工作的「社会人」


九十年代后,由于东北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成长不得不依靠行政资源。新兴的房地产领域尤其如此,刘涌的嘉阳集团壮大发展,正是以行贿取得中街地块开发权,转而使用暴力手段拆迁。


于是,一个个游离于单位制之外的「社会」老大形象,在没怎么见过「社会」世面的东北人心中冉冉升起。


不过,「黑社会」与行政权力交往过密,虽然有利于初期野蛮生长,但也导致寿命很难超过十五年。


因为在现行体制下,县处级以下保护伞在关键岗位最多只能呆十年,每当基层换届或案发,当地「黑社会」都会随之覆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