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您」这样的敬称是怎么来的|真问真答

2018-01-25 韩索虏 大象公会

在汉语中,「您」这种敬称代词甚至「您」这个字本身,出现的时间其实都很短。


在诸如《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现存的唐宋时代及以前的辞典、字书或韵书中,「您」字并不存在。而唐宋时代及以前的书籍著作包括文章诗词中,也都找不到「您」字的身影。


最早的「您」,应当出现于金代或元代的汉文文献中,而在这时「您」的意义还不是一个第二人称敬语,而是用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也就是现代汉语中「你们」的意思。


在古代汉语,特别是秦汉及以前的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往往不会标明复数。诸如「予」「我」「尔」「汝」等第一、第二人称代词,都既可指代「我」「你」又可以指代「我们」「你们」。


而到了魏晋隋唐时期,上古汉语逐渐演变为中古汉语,汉语人称代词开始区分单复数,并出现了用于标示复数的词缀如「尔等」的「等」、「吾侪」的「侪」、「我辈」的「辈」和「尔曹」的「曹」等。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三国志注》中出现的「吾侪」


不过这时汉语人称代词单复数的区分依旧不严格,加上书面语拟古风尚的盛行,一个人称代词可以同时表示单数和复数的情况依旧广泛存在。而汉语特别是普通话与官话方言中的人称代词复数标志「们」的前身,一般认为应该是受到了西域和北方民族的影响。


据研究,「们」字最早的祖先应为唐代翻译佛经是对梵语中人称代词复数的对译,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在不同古汉语方言里,「们」类的人称代词复数标记最早「弥」「弭」等字。


这些字在当时的中古汉语中,读音都近似 /mjɛ/(类似现代汉语 mie 或 mié 的发音),且可能是「尔」(中古汉语音 /ȵiɛ/,类似现代汉语的 nié)字或「辈」(中古汉语音)字失去本来含义,变成纯语法标记的结果。


到后来,尤其是到了宋代,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逐渐又从「弥」「弭」等字变成了「瞒」「满」 「门」,其读音为 /muɑn/ 或 /muən/(近似今天汉语中的 muan, muán 或 muen)。这些语法现象也同时传入了与宋朝接壤的辽与西夏等国,并在金朝、元朝统治时期保留了下来。


辽、宋、西夏三国对峙图。辽朝以及后来的金元两朝相继统治中国北方地区 450 多年。三个朝代的统治民族所使用的阿尔泰语系语言对中国北方汉语有过一定影响。


根据对现存契丹语材料的分析,至少在辽代的契丹与使用者人群中,紧接着元音的 /-n/ 音会脱落,如 /man/ 在契丹语使用者口中就会变成 /ma/。而这个现象在同属阿尔泰语系的女真语和蒙古语中也同样存在。


因此,至少在宋辽时代的北方汉语中,受到北方民族读音的影响,「瞒」「满」 「门」等人称代词复数标记在很多情况下失去了尾音 /-n/,读音变成了 /muɑ/ 或 /muɛ/,更进一步被写成了发音相近的「每」字(中古汉语音 /muʌi/,宋元汉语读音 /muɛ/),原先的「尔满」或「你门」就成了「你每」。


在传到今天的宋元时代戏文和话本等用口语写作的民间通俗文学中,「你每」这样的词汇形式就已经随处可见。


到了金朝和元朝,北方阿尔泰语民族更是先后统治了中原北部以至整个汉地。金朝的女真语和元朝的蒙古语严重影响了汉语口语。在金元话本、戏曲或散曲小令(即通常意义上的「元曲」)以及元代蒙古式汉语中,「你每两位」这样的话就已经成了标准配置。


元朝历代秘藏的「宝书」《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明朝初年由朱元璋命人诸字用汉语为蒙古语标音并翻译,其中的「儿子每」「兄弟每」「他每」都对应着蒙古语中的复数名词(词尾为 -uud、-čuud、-d,汉文音译作「兀惕」或「惕」)


而当人把「你每」这个词说得更快更连续时,「每」字的元音也进一步脱落,仅剩了一个 /m/ 音。这个音就附加在「你」(宋元时代发音类似今天的 nǐ)字之后,变成了一个 /nim/ 音,而被写作「您」。而在更早一些的时候,这个读音也会写作「 48 31142 48 15231 0 0 2155 0 0:00:14 0:00:07 0:00:07 3757」,因为这个字在中古音中也可读作 /njim/。


在元代编纂的记录了当时北方汉语音韵的《中原音韵》中,「您」字正是被分配在「侵寻」这个韵部。这个韵部里的字,韵母均为 /im/,也就是说在这时「您」字就是读 /nim/。而这时「您」也还有一种爱称或昵称的意义在里面,因此在造字时选择了「心」字为底。


收录于元代韵书《中原音韵》中的「您」字,可见这个字在当时与「枕」「饮」「怎」字等字有相同的韵母和声调


而在宋金元时代的文献中,「您」最早正是表示「你们」的意思。如元代马致远所作的杂剧《汉宫秋》中,即有「您文武百官计议」这样的台词,其实就是「你们文武百官计议」的意思。


金朝与元朝等北方民族王朝对汉语特别是北方汉与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他们把汉语中此前不单独存在的第二人称敬称代词引入了汉语。


在之前的古代汉语中,对他人的敬称一般是通过诸如「圣上」「明公」「阁下」「先生」等头衔式或代称式名词表现出来。除了早已不用的上古代词「子」以外,专门用作第二人称敬语的代词并不存在。


而包括契丹语、女真语、和蒙古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则有存在着一个第二人称敬语代词,在阿尔泰语言中,这个词一般可以同时表示现代汉语中的「你们」和「您」的意思。


如现代蒙古语中的 та(ta),即既是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你们」,又是第二人称敬语代词「您」,又如土耳其语的 siz 也是同样可以表示「你们」和「您」。


无独有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亚、南亚的印欧语系的很多语言同样有这种用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你们)来表示第二人称敬称(您),并区分「你」和「您」的现象。


在语言学中,这种语言现象称为「T-V 区分」(T–V distinction)。这个名称中的 T 和 V 分别来自拉丁语中用以表示「你」的词 tu 和用来表示「你们」的词 vos。


如在法语中,表示「你」的意思的单词为 tu 而表示「你们」和「您」意思的单词均为 vous;在俄语中,「你」是 ты(ty)而「你们」和「您」则都是 вы(vy)。


帮助英语国家的法语学习者区分 tu(你)和 vous(你们/您) 含义的漫画


而在另一些印欧语系语言中,「T-V 区分」则没有那么严格、或者变化较多、甚至完全消失,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英语。


莎士比亚时代的近代英语中用以表示「你」的意思的单词 thee 在今天已经基本消失,仅在某些早期著作、宗教文本、诗歌或者仿古文体中出现。而近代英语中用以表示「你们」和「您」的意思的 you,在今天则既可表示「你」又可以表达「你们」的意思,其敬称含义则已完全消失。


现代英语使用者见到 thee 及其相关词汇最多的地方是在莎士比亚著作和圣经里


受到蒙古语等阿尔泰语言的影响,自金、元以来的近代汉语也将当时用来表示第二人称复数的代词表示对对方的敬称。在这种情况下,最初用以表示「你们」意思的「您」,就也成了第二人称敬语代词。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您」依旧既可以表示敬语又可以表示「你们」。即使到了明朝初期,在使用蒙古式汉语翻译元朝史书《蒙古秘史》时,「您」仍旧可以表示复数(如「您众人离了扎木合」,即「你们众人从扎木合那里离开」)。


《蒙古秘史》中的相关段落


直到清代以后,「您」字才彻底失去了表示「你们」或者亲昵称呼的意思,仅表示第二人称敬称。甚至到了近现代时期,「您」字也仅存在于书面语或官话方言中。


汉语中像「您」这种从复数人称代词演化来的敬称也并不是仅此一例。在北方方言特别是老北京话中,还曾有一个表示第三人称敬语的「怹」(音 tān)字。而在北方不少地区,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的发音也正是 tānmen。与「您」字的语音发展史类似,这样的语音现象同样与因为「们」字的鼻音声母 m 的影响有关。


也正是因为「您」字本身就来源于复数词汇,因此它是不存在复数形式的。理论上,「您们」其实并不是一个规范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的第二人称复数代词,应当只有「你们」一种。如果一定要用「您」去称呼许多人,建议使用「您各位」「您几位」这样的说法。


至于包括吴语、闽语、粤语在内的南方汉语族语言,由于历史上很少或几乎没有受到北方民族语言的影响,其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与词源也就都与北方官话和普通话完全不同。


以这些语言为母语的人们,对于作为敬语人称代词的「您」字,自然也就非常陌生,甚至往往会忽略「您」字而一律不加区分地使用「你」,甚至会很冤枉地被一些「讲究」的北方人视为「没礼貌」。



▼ 点击阅读原文,向大象公会提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