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又咸又干的食物,竟是大英帝国崛起的根源所在?

大象公会 2019-11-11

以下文章来源于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作者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1982年10月11日,是让全英国人激动兴奋的一天,他们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已经在海底沉睡了437年的都铎王朝时代的军舰“玛丽玫瑰”号打捞出水的一刻。为了这一天,英国人足足准备了11年。


▲  1982年10月11日,沉于海底437年的“玛丽玫瑰”号打捞出水的场面。

“玛丽玫瑰”号在英王亨利八世登基时建造,于1512年建成,据说消耗了600棵橡树。她的船名取自亨利八世的妹妹玛丽·图德的名字以及家族族徽的“玫瑰”,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一艘军舰。她是一艘牢固的重型风帆战舰,可以装载91门轻重火炮,是当时海上最具威力的战舰之一,在30多年的服役生涯中为英格兰王国屡建战功。


1545年7月19日,“玛丽玫瑰”号从朴次茅斯港启航准备迎击来袭的法国舰队。然而,就在炮兵发射完一轮火炮正在调头的时候,突然刮来的一阵风让这艘严重超载的军舰开始侧翻。这时距离交战开始没过几分钟。岸上的人们甚至目睹了她的沉没,人群中响起妻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玛丽玫瑰”号的沉没突然且快速,船上400多名船员只有不到40人幸存,船体深深陷入距离朴次茅斯港不远的索伦特海峡的淤泥里。


▲  展现“玛丽玫瑰”号沉没前一刻的画作。

有关“玛丽玫瑰”号的沉没原因众说纷纭,有证据显示这一惨剧是由于错误的操纵所致,有人说是船员不听指挥,还有人说因为一系列的改装造成船体重心过高等等等,总之,该舰的沉没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无论如何,虽然“玛丽玫瑰”号沉没了,但由于海底厚厚淤泥的保护,阻止了哪怕是最小的海洋生物吞食船体和船上的物品,使得她在4个多世纪里免遭自然因素的侵蚀,如今得以打捞出水,保存在朴次茅斯港新打造的“玛丽玫瑰”号博物馆里,供后人们参观考察。


▲  保存“玛丽玫瑰”号残骸的主题博物馆,由朴次茅斯港老船厂改造而成,花费了3500万英磅,已于2013年5月30日向公众开放。

▲  保存在馆内的“玛丽玫瑰”号虽然只有一半的船体,但已弥足珍贵。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现存的16世纪战舰,是宝贵的考古资料。


“玛丽玫瑰”号博物馆向公众展示了从船上发现的1.9万件文物,除了青铜炮、众多的弓箭等武器之外,还有许多船员的个人物品,如衣服、鞋子、梳子、锅碗瓢盆等等等。最让小切感兴趣的自然是船上厨房里的各种物件,有灶台、炊具、啤酒桶和啤酒杯等。据说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牛和猪的脊椎骨,木桶和柳条篮里有成千上万的鱼骨,这些都是储存在船上的牛肉、猪肉和鳕鱼的遗迹。


▲ 船上保存下来的啤酒桶。

▲  船上发现的鱼骨数量相当多。


为何“玛丽玫瑰”号上会有如此多的鳕鱼鱼骨?“玛丽玫瑰”号沉没的前一天是星期六,是“玛丽玫瑰”号的“吃鱼日”。这里说的鱼指的就是腌鳕鱼。这一天,每个船员可以分得四分之一腌鳕鱼(通常一条腌鳕鱼长约24英寸,约61厘米),此外还能分到4盎司奶酪和2盎司黄油。当军舰停在港口内,每人还能分到一条面包,而不是在海上不得不吃的那种又硬又遭虫蛀的饼干。不管是不是“吃鱼日”,每名船员都能分得1加仑(约4.546升)的啤酒。想必这一天,船员们就着啤酒,一口口地咽下腌鳕鱼。


▲  腌鳕鱼。在16世纪时是亨利八世舰队官兵的主要口粮。


在中世纪,每到斋戒日,虔诚的基督教徒们都不吃肉,这促进了欧洲捕鱼业的繁荣。14世纪,荷兰人掌握了腌制北海鲱鱼的窍门,15世纪,挪威鳕雪干抢了腌鲱鱼的风头,并借助于汉萨同盟的贸易航线而遍布整个北欧。在北海的捕捞作业被汉萨同盟垄断后,英国人转而在冰岛附近找到了新渔场。在与冰岛人竞争的过程中,英国人学会了一种新的保存鳕鱼的方法:先在鳕鱼身上抹上薄薄的一层盐,然后风干。这种方法腌制的鳕鱼比挪威鳕鱼干更美味,能保存得更久。



英国人的腌鳕鱼受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喜爱,而英国人主要喝伊比利亚半岛产的甜雪利酒(一种加强葡萄酒)。英国布里斯托尔商人看准这个商机,从英国渔民手中购买尽可能多的腌鳕鱼,运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用这些腌鳕鱼换来葡萄酒,再倒卖给英国人。这种鱼类贸易使得布里斯托尔在15世纪后半叶一跃成为英格兰主要的渔获集散地,同时还统领了英格兰的葡萄酒生意。


▲  西班牙产的甜雪利酒是英国人眷恋的味道。

但是,或许是因为英国没有把鱼干变成美味佳肴的能力,英国人自己对鳕鱼干的需求并不大。直到亨利八世花光从修道院没收得来的钱,将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5艘船打造成一支由58艘舰船组成的舰队。这支舰队的扩张行动大大增加了国内对腌鳕鱼的需求。据《安东尼书卷》(书中描述亨利八世这支舰队58艘舰船的动向、船员、装备和船上基本设施)记载,这支舰队最多时候雇佣了约7700名船员。按照上述每周两次的“吃鱼日”给每位船员分四分之一条鳕鱼,那么在16世纪40年代,皇家海军每年对腌鳕鱼的需求应该超过了20万条。


▲  《安东尼书卷》里对“玛丽玫瑰”号的描绘。

海军庞大的需求深深刺激了英国人,让他们终于有动力加入到纽芬兰的探险活动,去捕获那里更多的鳕鱼。15世纪末,威尼斯人约翰·卡伯特(原名乔瓦尼·卡伯特)企图前往亚洲,结果没到目的地,反而到了维京人所谓的巴芬岛,亨利七世将它命名为纽芬兰。据回来的水手说,那里的鳕鱼太多,以至于用篮子随手一捞就能抓到。但是国王对鱼群并不感兴趣,而且由于国内需求低,英国渔民们更倾向于去冰岛捕鱼,而不愿选择经历暴风雨跨越大西洋去到纽芬兰捕鱼。但在16世纪中期之后,英国人纷纷前往纽芬兰捕鱼,到了16世纪末,英国人就占领了纽芬兰的海岸,每年这里都要捕获、腌制和风干成千上万条鳕鱼。


▲  纽芬兰渔场上正在等待风干的鳕鱼。

不仅如此,纽芬兰的鳕鱼贸易还帮助英国扭转了贸易逆差的局面。中世纪以来,英格兰一直依靠羊毛制品换取几乎所有的奢侈食品,如葡萄酒、调料和橄榄油等,甚至在16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英国人对奢侈食品的需求反而有增无减,消耗了大量国库储备。然而,南欧人一直热爱腌鳕鱼,自16世纪末期,南欧人的船只每年春天都驶向纽芬兰,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他们卸下一船又一船的葡萄酒来换取腌鳕鱼。最终,他们对腌鳕鱼的需求超过了英国人对南欧奢侈食品的需求,后来,西班牙人不得不以银币来购买鳕鱼,英国利用这些银币进行更宽广深远的商业冒险。可以说,纽芬兰的鳕鱼贸易为之后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


▲  一条小小的鳕鱼却促进了大英帝国的崛起。


 其实,都铎王朝的水兵也好,陆军士兵也好,都不太欢迎腌鳕鱼,水兵们厌恶地称它为“约翰的糙食”,士兵们觉得吃它很容易口渴,但它易保存,重要的是能为军队节省开支(伊丽沙白一世的国务大臣还把“吃鱼日”增加到三天),而且还经常供不应求,例如1595年,陆军部队供应商甚至委派两艘渔船开往纽芬兰为军队购买腌鳕鱼。无论如何,“约翰的糙食”于大英帝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ID:niuxiaoqie)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