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2岁老店莲香楼宣布休业,粤式茶楼敌不过时代潮流?

羊城网 羊城网 2020-01-18



近日,有近百年历史的莲香楼宣布休业


“中环莲香楼暂时营运至2月底,之后休业整顿,未来或会再与茶客会面。”


虽然这家莲香楼并非我们在第十甫路上看到的那家,但其实它们“本是同根生”,由当时一家西关的饼店“分身”而成。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现在,广州莲香楼仍在闹市中“水滚茶靓”,与它同根异枝的香港莲香楼却因为租约问题,不知后会是否有期


中环这家老字号的“未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回看莲香楼的过去,你会发现,原来它也承载着一百多年的历史


▲莲香大茶楼最初的店铺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这么长的时间里,它到底藏着什么“宝贝”,能让茶客们依依不舍?



01


莲香楼的前身叫做“连香糕酥店”,是广州西关一间卖糕酥的婚庆饼店。它的成名,归功于创办人陈维清的一次“失魂鱼”经历:


陈师傅有一次煲莲子糖水,不小心睡着了,整煲东西几乎糊了。但他觉得这煲失败产品很香,将莲子捣烂后,发现浆糊状的莲子味道十分美味。陈师傅灵光一现,便将莲子蓉变成了糕饼中的莲子馅


用莲蓉做馅的酥饼清香可口,饼店和它的酥饼一同大受欢迎。


▲图片来自网络


1889年,它改名为“连香楼”。地下卖糕饼,二、三楼供食客饮茶。陶陶居的顾客多是文人墨客,连香楼则吸引了大批粤剧世家光顾。


去到1910年,它又一次改名。


当时佛山的翰林学士陈如岳品尝过连香楼的莲蓉糕饼之后,觉得味道独特,提议在连香楼的“连”字上面加上草花头,把拿手的莲蓉融入到招牌之中,便是现在我们口中的莲香楼


陈如岳更亲自题字,店家将其做成金漆牌匾,挂在店铺正面见证着莲香楼的声名远播。


▲翰林学士陈如岳手书莲香大茶楼

图片来源见水印


也许这块牌匾真的能镇店,莲香楼的生意越来越好,开始发展晚市,包办筵席。


莲香楼改名的同年,它被“茶楼大王”谭新义收购并重新集资,吸引了122个股东投资,总金额达12420两白银(大约是现在的250万人民币)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如此大的投资多数用到了装修上:手工雕花的桌椅、当时最高级的满洲窗、甸木和酸枝制的扶手,样样讲究。


生意越来越红火,莲香楼渐渐独占广州茶楼业鳌头。


▲图片来源见水印


后来,莲香楼将业务开拓到香港


香港第一代莲香楼于1927年落户中环皇后大道中,后来一度迁址威灵顿街襟江酒家旧址。


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之前,香港莲香楼都会派发分红给广州的股东。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广州和香港的莲香楼失去了密切联系。


到了80年代,广州股东不再拿到分红,在经营运作上,省港莲香楼已经“各自为政”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而在香港莲香楼一度开了三间分店的时候,广州这边的莲香楼发展却进入低谷


上世纪70年代,金漆招牌被破毁,茶楼业务停止,只卖糕饼和半制成品,甚至一度改名“东升楼”。


直到1984年,莲香楼才得以重开茶市。大装修之后,莲香楼大堂挂上了时值17万人民币的花水晶灯,和从前的金漆招牌一样,如同镇店之宝。


▲图片来自南都广州


1996年香港第三代莲香楼迁至威灵顿街160号,一直营业至今。到了现在,身在香港的它宣布,将在2019年2月底休业。


一间茶楼,两地莲香,广州和香港的莲香楼在同一条时间轴上,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02


除了出品精致的点心,其实香港茶客最惋惜的,是蕴藏在莲香楼当中的茶楼文化


香港莲香楼出名有三宝:鸭嘴茶煲、痰罐及茶盅


▲图片来源见水印


茶盅是莲香楼最大的特色,至今仍有保留,顾客取茶盅、选好茶叶后,侍应便会用鸭嘴茶煲倒滚水,第一泡茶洗碗筷,第二泡茶才开始喝。


早期茶楼还会每桌配备一个痰罐,给茶客吐痰和倒食物残渣,大多茶楼因为卫生问题早就弃用痰罐,只有莲香楼直到近两年才“舍得”淘汰它。


▲图片来自Topick


莲香楼还保有多张有近半世纪历史的双层圆桌。早期茶楼摆放的双层玻璃桌,是为了能够看到有无蛊惑的茶客藏起碗碟,令茶楼少收了钱。


✎企堂:店内的侍应。


昔日茶楼按楼层算茶价,楼层越高,茶钱越贵。所以当时能上楼喝茶是身份的象征,现在常说的“二楼雅座”因此得名。


还有会推点心车的点心阿姨、拿着大水煲冲茶的“企堂”、用来算钱的点心纸、变成摆设的雀笼……


▲仔细找一找,雀笼在哪里?

图片来自网络


香港的莲香楼几乎都保留了这些传统规矩和物件,但广州的老茶楼气氛却见少买少了。


代表着昔日老广州饮茶文化精髓的茶盅、鸭嘴茶煲及痰罐渐渐被大茶壶及功夫茶具取代,一旦香港的莲香楼休业不再重开,旧式茶楼文化会不会就此淹没?



03


香港莲香楼将要休业,老字号又少了一间,大众对这类新闻的反应也渐渐变得公式化


感叹一下“真的很可惜!”之后,回忆旧时在茶楼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便将这件事放到时间深处,等到合适之时再拿出来怀旧一番。


在惋惜的同时,我们似乎忽略了茶楼落幕背后的矛盾和问题


▲图片来源见水印


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城市对重建的渴望,矛盾双方相悖,最终以莲香楼暂时休业的“投降”作为结局。


有茶客认为,现在说起昔日的粤式茶楼文化,要到香港的老茶楼才能找得到


莲香楼这家老字号走过百年风雨路,如今香港的分支将要结业,广州的茶楼在适应时代步伐的同时,昔日的传统文化又应如何安身?


▲图片来自花城网


还有一些茶客,会因为莲香楼这次的暂别,而担忧粤式茶楼文化会消失。


香港莲香楼也许不会是最后一间告别大众的老字号,粤式茶楼文化也许不会是最后一种被大众遗忘的文化,在广州的我们,能够意识到它的危机吗?


▲图片来源见水印



各位自己友

你们现在还会去哪间旧式茶楼?

你还知道哪些茶楼文化?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