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musicbusiness Intro 在这里,读懂音乐产业。 下午三点,阳光很毒,邵夷贝只抹了点粉底,一个人叫了个车从家里匆匆赶来,她穿着一件黑底带着白色星光的连衣裙,脸上有些许疲惫。进办公室坐下,看到我们架上了摄像机,笑说幸好带了化妆包,又起身出门匆匆去旁边的卫生间补妆。 邵夷贝偏爱黑色,在新专辑《新青年》的封面中,她穿了一件很酷的黑色外套,眼神透露着一股平静的忧郁,几丝凌乱头发在风中,页面左边写着一句《石头姑娘》的歌词:“就这么不断地挑战生活,再与之言和”。 启动巡演之前,她的合伙伙伴、演出投资方偶然文化为她在798办了一场小型媒体见面会,邵夷贝抱着她的民谣狗“闪电”上场,以一种“自嘲”的姿态面对媒体和乐评人,她同样穿的是一件黑底的长裙,裙子上是一些绿色、蓝色和黄色的雨滴状斑点。 在全新MV《欢迎你来大工厂》中,黑色从头伴随至尾,一股浓浓的迷幻、荒诞和科技感扑面而来。摩羯座的邵夷贝气质并非表面上小女生玩的“小清新”,反而骨子透着超乎寻常的冰冷和理智,黑色彷佛是最贴合她个人气质和音乐内容的色彩,或许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黑色的偏爱。 邵夷贝最喜欢的作家是加缪,在加缪的笔下,人与世界分离,不抱希望,因而对一切无动于衷,在其最知名的作品《局外人》中,作者的笔触毫无抒情,全是内心意识流的冷眼旁观。 “她突然停住脚步愣在广场中央,双手空空;像大梦初醒;擦肩而过的人向繁华极速前行;没有人向她张望;备受宠爱的家伙,不需要去承担选择;她没有这运气,要面对割舍;她于是像水中石头,任由河流经过;圆润的外壳和坚硬的核……“ 这是邵夷贝《石头姑娘》中的歌词,她说自己外表温和,内心是一个很坚持的人,写“石头姑娘”就是写自己。 豆瓣一姐红于此也在豆瓣被黑,她在李志巡演的发布会上调侃自己“网络女歌手”来助阵了,在自己的巡演发布会上,抱着“民谣狗”传递新歌《Intro我就是我》的人生观:“介于愚蠢和聪明之间,介于骄傲和自卑之间,我就是我,愿我是我。” 邵夷贝的先生关雅荻是一个电影制片人,这对小夫妻的三观据说高度吻合,玩电影、做音乐、跑步、旅游、尝试做自己的运动品牌,夫妻俩在一起做了很多好玩的事情。邵夷贝的歌词里唱的也完整地反映了她先生的价值观,比如那句:直面恐惧。还有《未来俱乐部》里:“这世界不属于围观者,我愿意拼死抢夺,不把它让给我鄙视的家伙。” 直面“被黑”,普通青年的进化 “无论你多努力,唱得如何,都有人会骂你。”邵夷贝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被“人生攻击”的痛苦和愤怒后,心态日渐平和。 深受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尽管从小学习优秀,但“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邵夷贝优秀,这也让邵夷贝取得再好的成绩内心深处总有一种“不自信”。以青海高考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高考作文满分,那又如何呢?曾有一批网友骂她唱着公平却高考“跨考”;2009年3月,唱着脏话“奶奶奶奶奶奶的”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在网上一夜爆红,2010年7月,她在唱片公司帮助下推出第一张专辑《过家家》,被网友批“唱功太差”、“圈钱”等;学了6年新闻,实习时对新闻业完全失望了,没做过跟新闻相关的职业,以新闻敏感用歌唱出政治与热点,被批为“投机者”;常年盘踞在豆瓣音乐视听量第一名被称为“豆瓣一姐”,也因此被骂“滚出豆瓣”。 “你在百度上搜索邵夷贝三个字,下面紧接着就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邵夷贝口碑不好?”邵夷贝长呼一口气,不知道这个问题曾经在她内心造成过怎样的伤害,至于网上关于用美色换电影主题曲机会这一段“惟妙惟肖”的YY小说,也被众多不明真相者信以为真。邵夷贝故作轻松地挤出一个微笑,眼睛眯起,似乎依然有一点心理障碍。邵夷贝的眼神飘忽了几秒钟,抓抓头发,继而嘿嘿地笑着回答:“你看我长得像能被潜规则的姑娘吗?哈哈,让我欣慰的是,那个关于口碑不好的问题下面,答案还是比较客观的。”至于在豆瓣被黑,邵夷贝也很无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在第一位,确实对其他音乐人来说可能不公平。” 邵夷贝出生在山东青岛,但6个月大就被父母带到了青海,父母在青海待了40多年。“我一直没有家乡的感觉,小时候刚和一帮同学混熟了,就又换到了另一所学校。”邵夷贝的妈妈是她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她对女儿的影响特别大。 “我妈的教育是一直否定我,永远觉得我不够好,永远都拿更好的孩子跟我比。所以造成了我内心很悲观、不自信,我会对自己要求特别多,会去认可所有非人身攻击的评论,用来激励自己更好。” 到了中学时代,邵夷贝外表和内心渐渐开始反叛,她留短头发、不怎么说话、很帅气的忧郁,开始看存在主义和毛姆,收到过女孩子的情书,还曾被班主任误会性取向。不过,邵夷贝内心最向往的还是摇滚,她迷平克.弗洛伊德、鲍勃.迪伦、声音玩具乐队、木马乐队、张楚,邵夷贝喜欢幻想自己成为摇滚巨星的大场面,在老死之前,经历一种特别激烈的人生。来到北大后,她对社团活动一概没什么兴趣,一心一意玩起了摇滚,她组建了自己的“莎木乐队”,因为喜欢木马乐队之前的鼓手,她也在乐队中担任了鼓手。走出北大校园后,邵夷贝被保送到中国传媒大学读研,期间又与两个德国学生组建了另一支名为“甜蜜蜜”的女子乐队,她依然做鼓手。 名牌大学毕业的邵夷贝,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的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邵夷贝心里,音乐才是她的梦想,尽管此时她开始意识到,“不普通也不是一件多么值得向往的事情”。她没有给任何公司发过简历,只去了一位师兄的创业公司里做了一段时间商务代表,并不快乐。“工作只是我想去赚一份工资能让自己继续玩音乐。我在公司里基本什么都做,产品经理、商务等很多职位都做了一遍,掌握了各种技能,工作很辛苦,上下班路上往返需要三个小时,每天下班到家都是8点钟以后了。感觉没有时间写歌,没有时间弹琴了,所有的精力都消耗在一件我完全没兴趣的事情上,这其实很可怕。” 成名曲《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源于邵夷贝妈妈在耳朵边唠叨逼婚,她心里的一种反抗,调侃靠谱男人难找,“极少部分搞艺术的男青年,搞艺术是为了搞姑娘,搞姑娘又不止搞她一个,嫁给他干什么呢?”邵夷贝抱着吉他在家里唱,妈妈听到“搞”这个脏字就得皱半天眉。 2009年的情人节,邵夷贝去北大看一帮师兄的演出,演出结束在台下聊天时,弹唱了自己刚刚创作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搞笑的歌词打动了很多朋友。她的弹唱被朋友拍下视频上传到网上,结果被无数的网站和论坛转载。很多朋友给邵夷贝打电话发短信,告诉她在网上看到她唱歌。 这是邵夷贝第一次遭遇走红和无数网络攻击,她气得好几天睡不着觉。“我自己上网看的时候,发现一堆人都在骂我,我也不知道都是什么人。其实也不是针对我,纯是泄愤。我没做过公众人物,看到这些评论就特别生气,也不太理解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这么不友善,一天不到,我让我朋友把视频撤下来,但她告诉我已经无法撤掉了。” 在邵夷贝看来,《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是一首很自然的歌,也是她唯一一首边弹边唱出来的歌词,不是琢磨后写出来的,所以邵夷贝自己对这首“成名作”并不满意,她甚至一度尝试改掉新浪微博的认证,但标签已注定无法变更。这首口水歌让她不仅成了“网络红人”,而且还被贴上了诸如 “文艺青年”、“小清新”、“北大才女”之类的标签,邵夷贝说:“这些标签跟我真正的音乐表达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局限了大家对我的认识,我会都撕掉它们。 一夜走红的邵夷贝引来不少唱片公司和媒体的追逐,2009年下半年,邵夷贝和几个朋友商量,准备一起做独立音乐。当时他的师兄联合几个朋友,给邵夷贝投资做唱片。邵夷贝拒绝了一些唱片公司,原因是有的唱片公司把她的路线定性为“甜美女生”的形象,这个标签和她想做的音乐相差太远。 那个时候,小众乐迷对于音乐人的商业化非常不能接受,有点反常识,邵夷贝说:“我的第一轮演出门票卖到50块钱,可能比其他独立音乐人稍微高了一点,就有很多人骂我,说刚出道就卖50块钱门票。”可是上海那场千人左右的演出,到最后算下来其实是赔钱的。 后来,邵夷贝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反击她网络语言暴力,她说:“你们这帮摇滚乐迷,自己生活的很好,还整天蹭票来看演出,你们的偶像天天在家吃泡面,为什么会这样?我看到很多自己喜欢的乐队和音乐人,再也写不出好的歌曲时,我会很难过。” 聪明人不会玩音乐,还是原创音乐。当年北大的同学去投行、咨询公司、大国企的等等无不高大上,就连当初一块玩乐队的朋友,也只剩下邵夷贝一个人还在坚持。她不觉得辛苦,有需要的时候大家也会帮忙。邵夷贝是个越挫越勇的女子,也渐渐适应了掌声和骂声,不过,她还是有点在乎外界的评论,完全告别“小矫情”可能并没有那么容易。 学新闻的背景让她在创作歌曲时对政治更加敏感,2010年,她为2009年凤凰·百度时事沸点盛典创作演唱主题曲《现象2009》;为腾讯网和人民网的八集系列短片《他们》创作并演唱主题曲《我们》;为《南方都市报》举办的第十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演唱主题曲《光影历史》。 “唱政治味道比较重的歌曲其实很吃亏,没有抒情,往往情歌能红很久,因为有代入感。”邵夷贝计划到2018年能出一张盘点歌的专辑,邵夷贝学了六年新闻后,其实可以用音乐记录时代,也是一种口述史。 邵夷贝唱政治味道的音乐受上世纪60年代美国格林威治村民谣的影响较大,以鲍勃.迪伦为代表的民谣成为那个激荡年代民权运动的精神主力。邵夷贝的很多歌都带着一种观察社会现象的犀利和嘲讽,例如:邵夷贝和李志合作的《黄昏》就是由她写的词,主动找前辈李志合唱,旋律非常美,词也写得“意味深长”,“他费力塑造的繁华成为装扮阴暗面的假象,他毁掉的美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了疯狂。” 不能让别人欺负我 2011年11月,第二张专辑《灰色人种》发行后,此前一直风风火火的邵夷贝,明显放慢了自己的脚步。邵夷贝坦承,“在做前两张专辑的时候,其实我是一个初学者,我的小组叫‘巨婴贝’,我感觉当时我就像一个‘巨婴’的状态,成熟度和对音乐的理解都很幼稚。特别是唱功方面我完全不懂,制作人也不太适合我,所以制作和创造其实是两张皮。” 从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间,邵夷贝发行了《致老去的我》《做自己》等五首单曲及《镜心之歌》等四首电影主题曲外,还出版了首部主题随笔集《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邵夷贝的两张专辑和一部随笔集出版后,她跟壹样文艺的约期也到期了。邵夷贝没有再续约,“我之前的状态有点着急,特别是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虽然小厂牌也是独立音乐,但还是没有彻底独立,有些事情是别人替我做的,其实我自己应该去了解更多的东西。” 之后,邵夷贝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习和采风上,她去中央音乐学院进修音乐方面的专业课程,作曲、和声、乐理什么都学,对专业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但作曲老师不让我上他的课,他听了我的一首歌,分析了一下旋律,觉得很好听。他告诉我,如果我学了中央院那套作曲方法,就不敢再写歌了。因为他之前带着学生去听了谭盾的音乐会,谭盾有一首歌整个旋律都在2度之内,没有很大的跨度,结果他的学生按照作曲的标准学谭盾的旋律写歌就写错了。”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完之后,邵夷贝发现专业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学习了古典音乐之后,可能创作力反而被框住了。在她看来,对于创作歌手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词曲的质量,编曲和制作是一个多年积累的过程,应该更注重自己的词曲创作。 “我之所以去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是因为我需要先了解这些东西,能够跟大家提要求,还有我不能让别人欺负我不懂。当我不懂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都觉得有道理。但是我现在懂了,我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就可以反驳他们。”邵夷贝的笑容里带着骨子里的坚定和好强。 除了学习音乐,旅游看世界也是邵夷贝充实自己的另一种方式。邵夷贝和那只民谣狗“闪电”的缘分来自一次很随意的自驾游。 “在公路上看到一只流浪狗,很危险,就下车去靠近它,没想到它好像很喜欢我,跟着我走,我就把它带回了北京。还是缘分吧,‘闪电’遇到大狗从来不拍,可以跟大狗打架,但它也非常听话温和。” 邵夷贝觉得自己和“闪电”性格是一类的,属于看起来特别好欺负,特别柔和,但是硬碰硬的时候也不会手软那种。邵夷贝对自己做什么都不会满意,出的书她不满意,做的专辑看出的问题比优点多,有社交焦虑,对自己要求苛刻,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她会活得特别累心。 去年,她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了印度,帮助那些残障的孩子,她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邵夷贝说:“选择印度,一是因为印度没有很多的西方摇滚乐,可以去逛逛找灵感;二是因为我从小算是城市青年,很少接触像印度这种不能用理性解释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辛,但很悠然。我也挺想去拉美和非洲这些地方,这些不是非常城市化的地方会有信仰,对我这种无神论者来说,是一次非常神奇的体验。” 旅游轻松愉快,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邵夷贝其实很清楚,尝试一个人的旅行,心情一定会大好。但是短暂的旅行之后,回到现实还是要解决堆积在那里的问题。 在这三年来,所有积累的东西都让邵夷贝去思考,一个独立成熟的人该如何面对所有的选择和问题。“以前会有团队和工作室,大家替我做判断,替我打理很多事情,我只需要写歌就可以了。但在那种状态下,我觉得自己心智还不成熟,尽管可以推掉很多我不想做的事情,但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我停滞在那了,无法前进。” 这三年的积累对于邵夷贝来说,其实是一个很苦逼的过程,逼着自己从依赖到独立,承担责任,什么都自己跑。无论是她对音乐的理解,还是对历史、宗教和成长的理解。从“巨婴贝”——《过家家》——《灰色人种》——《新青年》,这是属于邵夷贝这个女青年的成长经历。 “这张新专辑回头再看有一些用力过猛,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编曲和旋律有点花哨,不是一张纯民谣风格的专辑,但是下一张专辑,我会更简洁一些。” 邵夷贝能看到自己每张专辑的优点和缺点在哪,看到的问题总是比优点多,理性的分析之后,她会让优点变得更好,缺点慢慢的每天进步一点点。 -END- 中国音乐财经网出品 www.chinambn.com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请尊重版权,谢绝转载! 『擅自转载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