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帆:不能让全部音乐节音乐人都围着资本转

2015-08-20 李斌 董露茜 音乐财经

摘要:

资本投资音乐节,短期一定是在全国复制音乐节,如果把音乐节做成音乐会,是可以复制的,但那就不叫音乐节了,我们不是为资本的钱玩的,是为我们本心玩的。


▲图片由迷笛提供,摄影:孙奕


提起“校长”,音乐圈和乐迷们都知道是张帆,“校长”已经成为大家对他的爱称。23年前,张帆创立了迷笛学校,专门教授现代音乐,这么多年来,迷笛给很多热爱音乐、又没能踏进大学校门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窗,15年前,第一届迷笛音乐节在迷笛学校大礼堂举行,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音乐节品牌之一。


我们采访张校长已经有一段时间,一直发愁应该怎么写做了23年音乐教育的张校长和创立迷笛音乐节品牌的张总。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不需要着墨太多在人物本身,怎么写都写不全,反而是张帆本人的观点和他希望传递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真实而完整的记录下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160ytu4o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音乐财经与张帆的深度访谈后整理而成的自述文章:

没有了迷笛营,我可宁不做!


音乐产业需要大量的投资,迷笛也不是排斥资本,但我们要做的,是让资本服务于最根本的理念和发展思路,而不是为资本而改变操作模式,改变对音乐品质一直以来的坚持。我们近几年在跟资本接触的时候,资本总是提出要求,要完成什么指标,音乐节一年要做多少场,票房要达到多少,市场占有率要达到多少,等等。


我会觉得,这些要求我完成不了,因为自从做了迷笛音乐节,我们与政府的理念一直有差距,我们提倡的一些东西,比如迷笛营,公安他们觉得迷笛营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会出现黄赌毒的风险。但是,迷笛音乐节最核心的魅力就是迷笛营,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如果没有了露营,就太没意思了,那还玩什么呢?再说,年轻人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住酒店。我们要做的迷笛音乐节,就要像国外的音乐节一样,几万顶帐篷,帐篷才是音乐节上年轻人的天堂。


其实,我们的每次露营,都有身份证扫描登记,所有人都非常自觉维护露营区的安全和和平,虽然录制身份证有一些强迫性管理的意思,我们也觉得有些歉意,但年轻人都很配合。


没有了迷笛营,我宁愿不做,我们做的又不是音乐会。所以,因为露营的问题,我们这些年拒绝了很多邀请。这样一来,资本所要求的各种指标肯定就达不到。


要合理的、良性的对接资本,不要让所有的音乐人、乐队、音乐节都围着资本转,应该让中国的音乐生态更丰富,而不是资本大鳄来了,把所有的小生物都吃掉,留下一条鳄鱼在河里游。如果每一个个体都服务于一家机构的话,小的音乐节、音乐人、经纪公司,都没有了生存空间,这样音乐产业就没有生态了。


在中国音乐产业还很贫瘠缺少资金的时候,拿了一笔很大的资金可以把所有的都包了,如果在以前我也可以很牛,但我没这么做,我觉得这种玩法不对。在一个城市里,有大型音乐节,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小的音乐节和现场演出,那些小的乐队和音乐人原来还能参加这些小型的音乐节和演出,得到一些演出收入,如果把这个城市的音乐节都包了,把最棒的那些乐队和音乐人也包了,控制了整个城市所有的演出,那其他的音乐人和小的乐队就没机会了,他们怎么生存?音乐活力从哪来?


照此下去,明后年中国的音乐节数量还要减少,艺术都要为资本服务的话,那同样可怕。迷笛音乐节也从来不签艺人,定价合理我们就合作。大的音乐节每年在全国有几十场演出,如果全是签约艺人,没有当地的乐队和新乐队的演出,一定会破坏产业的生态,产业活性会降低,没有依托最大量、最有活性、最有创意的音乐个体,这个产业就无以为继了,海洋里如果只剩下一条鲨鱼,这条鲨鱼最后也会死。


迷笛音乐节的演出乐队总会有三分之一新的年轻乐队参加,迷笛在成为“大鱼’之前,我们已经扶植了很多“小鱼”,并让“小鱼”变成了“大鱼”。2007年之前国内只有一个迷笛音乐节,但我没有想成为唯一的”大鱼”,我们帮助了很多音乐人。


迷笛有那么多毕业生,很多人都建议我签迷笛毕业的乐队,但我们没有签,有那么多乐队经纪公司,为什么不让他们做?我们希望音乐产业有好的生态,所以通过迷笛音乐节,也让很多不知名的乐队变成了知名乐队。


资本如果想投入教育,比如迷笛的在线教育、线下教育和考级市场,希望在全国600个城市都建立迷笛的培训机构,一方面可以扩充商业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充教育市场,培养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才,锻炼他们的创造性,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事情。


但不能因为资本进来了,第一年需要做到什么程度,第二年需要完成什么指标,第三年、第四年就退出了,公司上市了,最后留下一个大窟窿。投资教育是长线投资,做音乐教育不是短期内可以膨胀的,所以我们跟资本说,要投资迷笛的教育,按照7~10年的期限设计,如果承受不了这么长时间,那就别投。


包括资本投资音乐节也是一样,短期的投资一定是在全国复制音乐节,如果把音乐节做成音乐会,是可以复制的,但那就不叫音乐节了,也不会有迷笛营,大家都玩不爽。我们不是为资本的钱玩的,是为我们本心玩的。


我觉得艺术不是为任何人服务的,是为自己服务的,艺术是服务于每个人内心的,是深层次挖掘个人情感、灵感,然后通过一个体,非常主观、非常个性化的表现出来。艺术再与相关产业对接,将这些艺术品转化为商品,这个工作不是艺术家做的,而是由创新的艺术人才做的,是由艺术人才与健全的市场体系,用整个产业链来完成的。


中国人喜欢全民炒股,用钱挣钱,大家都去拿资本了,那谁去做实业,教育、科技、文化,这些实业谁来做?最终还是实业能救国,全民炒股最后的结果就是全民赔钱。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要找VC,很多想法都是山寨的,就跟VC要500万、甚至2000万。其实很多VC也是半路出家,看别人挣钱就自己也搞一个基金,几千万投进去就泡汤了,无法转化成生产力,无法转化成真正的技术。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大部分也是泡沫,真正有能力的VC,优秀的天使人其实很少,中国真正需要的投资人是投资实业的人。

来迷笛音乐节:体验完全爽!


迷笛音乐节已经做了30届,迷笛的乐迷在全国有10万人以上,有了这样的规模,迷笛音乐节肯定不会消失。现在有一种时髦词叫“用户群”,我们的天使用户是从2000年建立起来的,通过15年的积累,用户群已经很稳定了,我们也没有辜负迷笛的用户群,大家来到迷笛就是体验一种完全爽的过程。


参加迷笛音乐节的乐队跟迷笛的气质也很吻合,追求自由、追求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在彼此尊重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创造一个年轻人的社区,最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都喜欢音乐。


很多人认为迷笛学校是摇滚学校,迷笛音乐节也是摇滚音乐节,其实我们的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我们就会告诉他们,大家学习的不仅仅是摇滚,要学习音乐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细节,至于毕业以后是做爵士乐、摇滚乐,那是他们的发展目标。在迷笛学校学习的两年,学校会教授各种音乐风格。


而对于迷笛音乐节来说,摇滚是迷笛音乐节的重点,但也会吸收民谣、爵士乐、世界音乐等所有好的音乐来表演。其实,迷笛推崇的一直是对得起迷笛学校教育品牌的音乐,而不是一些赚钱的音乐。所以在迷笛音乐节上,我们选的乐队都是真正希望把音乐做好的原创乐队,虽然有些年轻乐队比较青涩,没什么舞台经验,但他们有好的作品,我们就会给大家机会,让他们逐渐去锻炼、去提高。


迷笛音乐节举办了30届,这种大型的活动往往会受制于国家或某个城市文化政策或安全政策的影响。但我们的心态会比较放松,不让办了我们就停,让办了我们再办,我们是基于“逃跑计划”的心态。之前的迷笛音乐节永远有一个B方案或者C方案,这样做都是因为要在中国坚持做一件事情,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迷笛学校和音乐节发展到今天,只要心态健康,朝着一个目标去做就行了。关键是我们要坚持一个初心和自己的理念。


今年的迷笛音乐节我们争取在“十一”和年底再做两场,去年和前年每年都办了四场迷笛音乐节,今年的太湖迷笛音乐节和太湖迷笛电子音乐节已经办了,希望剩下的两场能如期举办。


太湖迷笛音乐节是跟苏州吴江区七都镇政府合作的,一些地方政府也希望迷笛的品牌进入管辖区范围,打造一种音乐产业文化。而迷笛也希望有地方政府的帮助,借政府的力量完成迷笛的发展目标。


但前提是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底线,达成一致后,其他的事情就可以非常顺畅的推进。但跟政府打交道,肯定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政府的一些要求,比如不让设营区、要求企业冠名、开幕式要领导讲话之类的要求,我们都是拒绝的,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政府对于迷笛文化和迷笛音乐节的运作流程不了解,所以只能协调和对话,有些谈成了,有些也没谈成。


但现在的一个好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都是80后,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沟通起来还比较顺畅。还有一些领导的孩子也在学吉他,或者喜欢听摇滚乐,有的孩子听说要办迷笛音乐节,还主动跟家长说,要来当志愿者。这些年轻的领导,还有领导的孩子们,也在接受这些新的信息,所以领导们也会从孩子们那里,或者从侧面了解一些新的音乐文化。


中国大学是在荒废学生的青春


中国高考的残酷竞争非常畸形,孩子们为了高考从小学开始做了12年的准备,一旦考上大学,80%的学生已经厌学了。中国的大学通过10多年的盲目扩招,教学质量和课本都很劣质,教学大纲没有任何更新,大学生一方面厌学,一方面对老师、对学校的教学感到失望,人生最宝贵的四年大学时光、最需要真正学习的四年时间,反而被荒废了,这就是中国的教育。


中国的大学扩招、合并,把美术学院和理工学院合并,选一个校长,这个校长既不懂美术,也不懂理工,校长就是一个政工人员。中国所谓的大学,都叫做企业化或政工化,大学扩招后,原来一个老师教20个学生,现在突然多了1000个学生,只能再找新的老师。大学的校长、老师们天天想着研究课题,怎么抓钱,有几个年轻的大学老师是认真教课的?大学生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已经变得没有想象力了,上不了大学的孩子也学不到好的技术,因为我们只有蓝翔技校这种最低端的技术学校。


迷笛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做点事情,让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未来,所谓输在起跑线,不是在幼儿园、也不是在小学,而是在大学,大学毕业后,孩子们是否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是否具备灵活的头脑,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大家都应该意识到,一个万众创新、全民创新的国家,这些创新人才绝对不是通过12年义务教育+4年大学教育能培养出来的,除非有家长有意逃离这套系统,也许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更有想象力的人。否则,99%的大学生毕业后都没有创新,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山寨大国、不是创意大国的原因。


我儿子的班主任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天然呆”,他是班里唯一一个不学奥数的孩子,他喜欢幻想、上课经常走神、画画,文化课不好,但他在艺术方面有很多健长,画画非常好,都是自己的原创,所以我特别想保护好他的这块爱好。


中国有上亿的年轻人,如果每个人都去做他们专长的事,那中国会变得很牛。偏科不是贬义词,我觉得从教育部、教育局到教委,以及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应该对偏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偏科的孩子就让他偏,能偏出一个大家来,也是好事。


没必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把所有的时间花在学习和写作业上,中国有这么多孩子,如果1亿人都偏科就太棒了,大家各有所长,关键是这1亿人都不偏科,最后出来的都是不偏科的傻帽。我们也有北大清华这么好的学校,但中国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两个人,而且这两个人还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教育体制下完成的自我教育。


现在国家对于青年文化和亚文化的认知态度,就是不允许年轻人有更宽广的空间去消费他们的青春。如果中国年轻人的幸福指数和成长环境能跟欧美一样,中国的家长在节日的时候也能送孩子一把电吉他,也理直气壮地对学校说“不”,不让孩子学奥数,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哪怕是学木匠,因为孩子喜欢,同时木匠的工资和白领差不多,得到的社会保障也和白领一样,国家对于任何靠技术吃饭的人,都能平等对待,那么,中国人起码在认知上,会有跟以前不同的看法。


其实中国需要的是技术人才,我们的工业跟德国、日本相比,到底输在哪?就输在高级技工上,我们的技工学校,都是低端的技校,中国缺的就是大师级别的技师。


本文译者:李斌 董露茜


关于音乐财经 ID:musicbusiness

音乐财经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从“商业”角度解读音乐产业的新媒体,旨在忠实记录变革时代,音乐产业里“每一位人”、“每一家公司”的故事,深耕细作、细水长流。深入挖掘音乐产业发展趋势,帮助“音乐生意人”分析形势、剖析案例,推动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音乐财经的微信号:musicbusiness

官方网站:http://www.chinambn.com

英文网站:http://e.chinambn.com

官方微博:@中国音乐财经-诗焓传媒

电子杂志:《音乐财经周刊》

百度百家:音乐财经

今日头条:中国音乐财经-诗焓传媒

搜狐媒体平台:中国音乐财经网

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均有音乐财经个人空间,搜索“音乐财经”即可观看往期访谈视频。




63 34801 63 21944 0 0 6890 0 0:00:05 0:00:03 0:00:02 688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