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集全行业在川发展,音乐正成为城市新地标!“影响城市之声-音乐产业国际论坛”实录

2016-12-06 安西西 音乐财经



全文8860字,阅读大约20分钟


12月4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四川省文化厅、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成都传媒集团、影响城市之声承办的音乐产业国际论坛在成都顺利落幕。
出席论坛的领导有文化部领导,文化部市场司、产业司、外联局有关领导,四川省文化厅及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出席论坛。

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 窦维平



窦维平:构建完善的资源体系,聚集全行业在川发展!

随着近年来音乐产业的快速发展,音乐产业已经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音乐作为城市名片为城市的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裨益,大力发展音乐产业,对丰富城乡人民精神生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年初,四川省主要领导几次召开音乐产业发展工作会议,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和成都市市长为副组长的音乐产业发展小组,全省已初步形成积极推动四川音乐产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良好发展的良好局面。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等活动圆满举办,初见成效。成都城市音乐厅等一批重点音乐项目正在重点推荐,省级音乐库已经建设完成,成都率先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制度措施,基本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资源体系。
四川音乐文化富足,民族音乐精采纷呈、川剧艺术独步天下,民间曲艺蔚为大观,音乐人才层出不穷。可以说四川发展音乐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音乐发展总产值超过了400亿。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省也面临音乐产业还不完备、原创能力还不强、音乐企业规模还不大、版权保护体系还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在此,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龙头企业和相关企业关注四川的音乐发展,特别是音乐原创人才、音乐制作团队、音乐运营人才和平台在川聚集发展。
我省也将全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我们也希望全省借此论坛的契机,以培育音乐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聚集高端、高附加值的产业文化动力,充分挖掘藏羌文化资源,合力推动我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音乐创业人才聚集地、中国原创音乐生产基地、音乐设施设备集散地、音乐版权交易地,为统筹推进全省经济、甚至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师江
师江:走上成都大街小巷,街头音乐已开始成为新地标

源远流长的古书文明和都江堰支流灌溉,孕育了富饶的成都,积淀下了2300年来城名未改、城址未变、中心未移的厚重城市历史,凝练成继往开来的城市根本。


在今天,成都又踏上建设世界文化城市的新征程,我们深深地理解了城市实力靠经济,但一座城市的品位靠的是文化,靠的是这座城市不断流动的音乐所带来的艺术。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繁荣文艺创造”讲话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西部中心城市的国家战略,丰富城市艺术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成都按照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把繁荣音乐艺术、发展音乐产业、建设中国音乐之都及国际音乐名城作为重要的发展路径。
为此,在四川省文化厅的指导下,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音乐产业,围绕音乐创作、版权、品牌、消费、互联网、乐器、设备、设施等培育一批植根于成都、辐射全国、国际的音乐人才和企业,打造现代音乐产业链,成为领先全国的音乐生产力,版权、交易地、演出汇集地,并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政策,我们渴望跟各位共同携手,把成都打造成为影响国内音乐潮流风向的领军城市。
2016年,我们在出台了音乐产业政策的同时,投资20个亿,开工建设以“回归经典、世界一流、时代之巅”的城市音乐厅,这个城市音乐厅我们已经于今年正式动工,我们将于2018年的8月18号正式运营。同时成功举办成都首届国际音乐诗歌季,吸引300多万人参加,整个音乐季300多场音乐活动,西部音乐节还引进了意大利欧美音乐节专业的人员。走上成都的大街小巷,街头音乐已开始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城市音乐的氛围在不断提高,今年我们成都市将在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一个音乐生产区,这个音乐生产区就是我们的东郊记忆,这是国家批准的成都的国家级音乐生产基地。城南高端音乐区以四川大剧场、成都大剧场、成都演艺中心为中轴线的演艺高端区,我们将在城北打造露天音乐广场和主题的音乐风格。在中心城区,有专业演艺市场区和城市产业布局,我们将会按照项目的要求,着力打造音乐小镇。
同时,我们将着力打造成都的四个音乐节的国际品牌,因为我们深深的知道,在我们这座城市拥有丰厚的音乐资源,但是这个资源没有在这个城市结出更高的硕果。所以,我们将会大力的、重点的支持原创音乐,我们将把重点支持原创音乐、促进国际国内的原创音乐建设在成都、发布在成都,就是要让音乐在成都聚集,让欢乐在成都汇聚,产业在成都会聚。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政府在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当中,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我们将从抓音乐视野向抓音乐产业,促进音乐产业发展的观念和思想,来推动成都和四川音乐产业的发展,做好我们政府应该做的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和各类音乐产品的推广工作。我们将在音乐培训、音乐演艺的推出创造和政策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如何打造音乐之都?音乐与互联网如何跨界融合?



如何打造“音乐之都”?看看来自柏林、巴塞罗那、利物浦以及国内从业者怎么说


在第一场主题分享会上,世界音乐博览会WOMEX的CEO Frank Klaffs、英国利物浦Sound City创始人Dave Pichilingi、西班牙巴塞罗那城市文化中心总监Carles Sala Marzal、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城市理想音乐节副总裁张凯、影响城市之声创始人及总策划张然和音乐财经创始人董露茜共同就如何打造“音乐之都”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董露茜:WOMEX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音乐博览会,已经在很多著名的音乐城市落地,这些城市在打造“音乐之都”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我们请Frank Klaffs先生来分享一些您的见解。


Frank Klaffs :这些城市打造音乐之都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其一都非常注重传统音乐和新兴音乐的融合,同时也获得了政府非常大的支持。这个过程是一个多方合作,逐步达成目标的过程。


以我的家乡柏林为例,二战后柏林急需在各个领域中创造就业机会,去重新振兴这个城市。当时,音乐产业是一个相对容易的切入点,音乐本身也是一种流动性非常强的产品。


柏林首先从德国经典的古典音乐开始,再不断地去延伸和发展新兴的音乐类型。每年去柏林参加音乐节的游客从500万增长到了现在的1000万。除此之外,柏林还有很多与音乐相关的展览、博览会、以及正在兴建的基础设施,整座城市的面貌也因此焕然一新。


董露茜:我们都知道巴塞罗那也是一座全球性的音乐艺术城市,那么在城市打造音乐之都的过程中,政府会给这个行业提供哪些基础设施以及政策上的支持?Carles Sala Marzal先生,您作为一位政府官员,和我们分享一些巴塞罗那的经验吧?


Carles Sala Marzal:首先,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些数字,来证明音乐对于巴塞罗那的重要性。巴塞罗那的Sonar Festival,每年可以吸引十几万的观众参加,营收可达到1200万欧元,带动相关产业获得的收入可以达到9400万欧元,这对于巴塞罗那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深入到巴塞罗那这座城市的灵魂中。


因此,政府会帮助音乐节去跟各个部门协调,包括交通、警察、安保等,我们甚至注意到如果巴塞罗那酒店的房间不够充足,都会影响到乐迷对音乐节的体验。


同时,Sonar Festival虽然出生在巴塞罗那,但它还会在全球其它一些重要城市举办,比如东京。这样音乐节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也能够传播巴塞罗那城市的特质。


董露茜:音乐不仅能够带动就业、打造城市名片,而且还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投资。迷笛音乐节作为国内最早的音乐节,同时还在做音乐培训,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16年来,迷笛也与各地政府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张帆校长,您对音乐城市的打造有怎样的见解?


张帆:我们从2000年到2009年一直是在北京举办迷笛音乐节,之后09年,江苏镇江市邀请迷笛音乐节到镇江去办,所以这也是迷笛音乐节第一次走出北京。从那以后,迷笛还去了中国很多的城市,比如贵阳、上海、深圳、苏州、利川、绍兴和日照等城市。


这些城市和我们的合作基本上背后都有当地区级或者市级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对于我们这种私立公司有很大的帮助,起码政策上的支持可以解决我们很多的成本,比如交通成本、制作成本,甚至还有很多城市免费提供给我们场地、帮我们免费做宣传,我觉得这些都为音乐的推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我非常喜欢成都,因为成都是生产乐队的一个城市,而且据我们行业内人士的经验来讲,成都出的乐队从歌词和广泛度来说都在中国很多城市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我们现在一提现代音乐就是北京、上海,然后基本就是西安、成都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成都最早有一个音乐现场“小酒馆”,老板叫唐蕾,一直是自己花钱来帮助音乐的成长。这不是成都的领导在这儿,我才这么说,我是觉得成都做得非常好,也完全有打造音乐城市的消费人群基础,消费人群的基础,所以,希望以后我们迷笛音乐也能来到成都。


董露茜:我们知道利物浦是全世界非常有名的音乐之都,在整个全球音乐产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ave Pichilingi是Sound City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非常资深的音乐产业从业者,去年摩登天空也战略投资了Sound City。请您分享一些英国音乐之都运营的成功经验。


Dave Pichilingi非常高兴能够参与此次会议,我觉得音乐+城市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我专门去看了成都的24古乐器,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利物浦打造音乐之都的经验。有很多观点我是同意其他发言人的。利物浦不仅仅是因为音乐出名的,它还有航海业,同时我们利物浦也是欧洲华人社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城市,甚至中国人很多是从利物浦去的美国。


在过去的几十年,因为航运业的衰落,汽车工业也不像以前那么强劲了,利物浦需要重新找到新的定位,新的增长点。我们都知道Beatles是利物浦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是,利物浦决不能仅仅依赖Beatles,我们需要把我们新的人才和世界上音乐领域的同行链接起来。


所以,我们欢迎世界各地的从业人员、公司能够来到利物浦,我们也希望把利物浦的音乐产品介绍给全世界更多的人。我们也非常惊叹于摩登天空在中国以及在中国之外的努力,也非常想要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能够帮助中国到全世界各地去演出。而且,英国和美国的音乐人现在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建立和中国的双向合作关系。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独特的市场,我们也想了解更多。


董露茜:毫无疑问,音乐是一种文化遗产,在打造都市文化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那么张然先生,数年之前您建立影响城市之声这样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平台,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然我去世界各地演出,跟人聊天的时候,比如说这些音乐节的制作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选择合适他们品位的音乐人,我才觉得我们可以做影响这样的活动来帮助他们。我本来觉得这是一个挣钱的事,后来觉得越来越有用,就没太想挣钱这事。


这是一个为中国和国际的音乐人、从业者还有音乐媒体准备的一个国际音乐产业小型博览会,我们在五年时间里累计了35个国家的900多个嘉宾,像Frank Klaffs、Dave Pichilingi、Carles Sala Marzal他们都去过我们的论坛。


每年我们接到400到500个团体的报名,我们也是一个小的组委会,我们更多是为市场去选择,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品位和规则。所以我更多的是去了解他们的规则,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人,我们一直是相对市场化的手段让这个音乐节走出去。差不多五年里一共有32个国家,293组音乐人参加了表演,我们差不多为22支中国乐队找到了超过31个国家的演出机会,包括一些很著名的音乐节。


也因为我们有很多的音乐从业者,所以我们只考虑音乐怎么走进这个城市,但是在没有专业人的情况下不可能凭空造星,所以我觉得应该提供给这个城市更多的机会。像我们可以跟本地可以落地的一些公司合作,就用商务路演、论坛,一些小的会议等等,用这些方式促进交流。机会多了、项目多了、专业多了、音乐人自然就多了,音乐人多了歌迷就越来越多了,歌迷越来越多了就能培养出一个个的歌星。




董露茜:在很多年前,我们国家就在提软实力这件事,也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了很多的工作,我想这也是“影响城市之声”存在的价值。下一个问题请问张女士,城市理想取名字的时候有没有特殊的缘故?怎么看你们公司和打造音乐之都之间的关系?


张凯:我们公司的名字叫城市理想,因为公司创编在2011年,当时正好是世博会,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友爱,所以我们当时就起了城市理想这个名字。


建立之后公司一直做音乐的现场演出,从14年到现在一共做了八场大规模的音乐节,涉及的城市有北京、三亚、大同、深圳。今年我们做的演出强调的是打造一个音乐旅行产品,做一场说走就走的音乐旅游,我们认为这是可以为城市吸引人才、资本的途径。


在这次盛典里面大家可能会带来一些业态、人流、短期的经济增长,我们想把这些做成常态性的。就像刚才说的利物浦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也是用音乐把人才吸引过来,然后得到经济的增长。


现在音乐行业的发展处在一个上升期,政府也加大了从扶持的力度,资本也开始逐渐进入这个产业。我们公司今年四月份在新三板挂牌,成为第一家音乐现场演出的公众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为资本市场对我们的认可。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看到资本对音乐正面的引导力量,能够帮助音乐产业的发展,但是音乐产业确实也不能过分的去迎合资本,要强调它的原创性和独立性。


昨天我们参加演出看到了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演出,包括当地的民谣、当地的原创音乐,如果真正想要把音乐产业做起来,我们就要利用好资本价值,和更多的原创性的东西。


我们每次的音乐节除了主场的舞台,也会做一个青年先锋舞台,就主要是提供给这些原创音乐人。


董露茜:上世纪90年代,美国奥斯汀就提出了打造“世界现场音乐之都”的口号,此后二十多年一直受益于此。我们都觉得成都是有这样的潜力成为中国现场音乐城市的代表之一,由于时间有限,请各位嘉宾各自用两分钟再分享一些对如何发展“现场音乐”的建议吧。

    

Frank Klaffs:两年前我们组织的世界音乐博览会邀请了图利古尔,他们的原创性、独创性、音乐性让我们眼前一亮,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音乐发展的基础。再加上资本的支持,跟其他的产业的融合,可以让我们达到一个高度。


比如说在柏林,我们的室内乐、音乐行会、电影行会、旅游局等等等等之间的协同合作,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和跨界,才把这么宏大的项目越做越好。还有跟其他的商业进行融合和跨界,这对我们音乐和当地(经济及文化的发展)都是很有裨益的。


Dave Pichilingi:音乐除了带给乐迷的享受,城市经济的发展,我们同样非常看重通过音乐可以为年轻人创造什么样的就业机会。


而音乐节的发展也只是城市音乐发展的一部分,21世纪我们更多的是要去做融合,把音乐、人文等等元素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变得丰富、有内涵。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巴塞罗那的经验,不仅仅只是去做一些集群,还可以从更加宽广的角度去看问题。


张帆:柏林作为一个音乐之都,在二战之后它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向所有的年轻人开放,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去那里居住、玩儿、享受生活,所以我觉得柏林成为音乐之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还有巴塞罗那,它的传统音乐是非常有节奏感的,所以我经常去巴塞罗那的老区,青年人在大大小小的胡同彻夜狂欢,这座城市的基因里就有音乐的欲望。而利物浦,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有非常著名的甲壳虫乐队,他不光是获得了商业的成功,他本身就是内外开放的交流。我觉得这些城市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都有很强的特点。


成都也是,它有很多的包容性,就像吃成都火锅,什么都可以弄到火锅里涮,它体现的就是一个融合的文化。我每次来成都特别欣赏这非常放松的休闲文化,包括成都的音乐氛围,成都人也特别爽快,特意愿意去听音乐、玩儿。


所以成都这个城市也特别具有“玩儿的”基础,只有你放松了,不背负着很大的压力才会有一个文化的基础在。而且,成都的房价很合理,特别适合于年轻人在成都聚集,以后更多的毕业生都会来这里创业。


我们有许多成都的毕业生,他们在九眼桥地区很活跃,成都还有一个叫声音玩具的乐队,有两位成员也是我们迷笛的学生。所以我真心希望成都能成为一个特别棒的音乐之都。


董露茜:在你们心目中,一座音乐城市的典型标志是什么?


张然第一个我觉得是有音乐的责任感,至少是要尊重原创音乐,给原创音乐空间和扶持,全城卡拉ok 不算什么音乐之都。再比如说这个城市为音乐活动制定的相关政策,不一定是补贴多少钱,但需要有一些专门的,比如对于音乐节的报批绿色通道,小型演出报批。


另外我觉得城市或政府是凭空造不出明星或明星项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吸引世界各地好的项目品牌落地到这里,这样机会多了,音乐人就来了,演出多了歌迷素质就高了,这样音乐人也会留下来。


Dave Pichilingi我们英国有一句说法,就是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我觉得“音乐之都”不是一夜之间打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当今世界如此疯狂,唯一在精神上要坚定的,就是音乐和艺术,它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连接世界各地的桥梁。


张凯一个是独创性,再一个就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我觉得今天这个会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以后是不断地实践实践实践,这是我们所有音乐人的核心,就是我们要去做。像张帆老师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0多年了,我觉得坚持才是成功的要诀。


丁博、张昭轶、沈黎晖、杨奇虎、侯修刚、业丹、时颖:音乐与互联网的“新关系”


在第二场主题分享会上,网易云音乐副总裁丁博、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QQ音乐总法律顾问杨奇虎、乐视音乐战略高级总监张昭轶、Billboard中国CEO侯修刚、成都演艺集团总经理业丹和主持人音悦台创始人、艺术总监时颖共同就音乐与互联网的“新关系”以及两者如何跨界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


时颖:互联网在音乐产业的野心是什么?互联网为何会颠覆音乐?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沈总您如何看这两个问题?


沈黎晖:我记得之前参加过一个论坛,当时所有人都要颠覆传统行业,当时我就说其他的我不知道,五年以后我肯定还在,但是你们各位在那儿我不知道。果然,当时新锐的那几家现在基本上都不在了。


很多音乐人都是在抱怨,互联网对音乐产业的摧毁,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去改变,去看到互联网对整个音乐产业积极的影响。如果一定要去反思他做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互联网摧毁了传统的音乐工业。我们说传统的音乐工业就包含很多的国际唱片公司,比如说三大。


可能以前三大加在一起基本是全球70%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不行,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纯粹唱片公司可以存活的土壤。以前就是用一大笔钱把一个人扶起来、去买排行榜、影响力。我觉得是两件事摧毁了音乐,第一件事是互联网,第二是选秀,对传统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让传统大公司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而互联网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他拉近了用户和音乐人之间的距离,把很多中间的环节去掉,以前我们要做宣传、要买电台的广告,可是没有任何作用。所以互联网的好处确实是拉近了宣发这方面的效果,然后重新塑造了音乐行业。


摩登天空现在经过20年我们也变成了互联网公司,获得了互联网周刊评选的中国互联网新锐未上市公司排名的第86位,也是传统音乐公司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未来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成为唱片公司,当然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可以变成全产业链的公司,现在还不明显,可是在五年以后,很多公司的界限会越来越不明确,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趋势。


时颖:QQ音乐目前拿到了很多的独家版权,在变现方面,这些版权是怎么给音乐带来价值的?


杨奇虎:刚才也说到互联网加上选秀摧毁了传统的唱片行业,但是他同时也诞生了一些非常新的商业模式,在摧毁旧的唱片工业的体系下,他并不是一件坏事,互联网既可以作为内容传播方也可以做生产方,这是一个互相转换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发现大家对互联网垢病最大的就是他的盗版问题,这也是我们公司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这两年,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比较良性的秩序正在慢慢健康地发展。QQ音乐自己也在购买大量的版权,并希望把版权变现,再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行业的发展当中去。一个良好的版权秩序既是互联网也是传统行业良性循环的一个前提。


另一方面从互联网产品本身来讲,我们也做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比如我们的数字专辑,14年的时候QQ音乐发行了周杰伦的专辑,用十八个月的时间该数字专辑突破了一个亿,销量突破了千万,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未来互联网对音乐产品可以创新的点。


时颖:那么从传统行业来看,成都演艺集团又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的?做了哪些跨界的发展?


业丹:现在我们想把音乐做成这个城市的主要支柱,目前我们政府提出每年要增长得很快,要几百个亿。那么怎么实现他?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音乐工厂,就是把我们的录音棚、电视棚、经纪人、版权和歌唱车间、咖啡和美食七位一体,来为成都3万多人的地下乐队、歌手、大学生服务。因为,如果真正的想把成都作为一个音乐城市,我们必须农村包围城市,把农民团结起来。


这间工厂就是让孩子们来唱歌,让孩子们到互联网去炒作。现在我们刚开业两个月已经签了120个歌手,每个人的粉丝目前都在1万人左右,我们今年的目标是签下两百个,明年的目标是700个,后年的目标是1600个歌手,他们都是从几万人里面挑选出来的。


时颖:作为国际知名的音乐媒体品牌Billboard,今年也进入了中国。那么这段时间Billboard都完成了哪些事情?又是如何处理互联网与音乐的关系的?


候修刚:Billboard成立于1894年,是全球最老的一个音乐杂志,是从传统开始做起的,这几年开始转型到新媒体、互联网领域,它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基于数据去做各种分类音乐的榜单。我们进入中国主要的业务还是先把榜做起来,给大部分喜好音乐的用户一个入口,希望能够对高品质的音乐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Billboard作为一个顶级的音乐IP,我们还有另外一个使命就是把中国的音乐带向全球。


从具体业务来看我们在国内有很多的榜,我们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除了榜单、还有实体专辑销售、线下夜店KTV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采集数据的来源,所以我们在国内也会有这么一个合作模式。在美国我们是跟尼尔森合作的,它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给我们提供一些算法。我们在中国也会跟类似的机构来合作,共同来组织榜单的算法,力争成为中国比较权威的榜单。


第二个,我们有一个颁奖礼,在拉斯维加斯,预计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做一场中国的颁奖礼,因为很多颁奖礼是出于一些评测,来参加这些颁奖的歌手至少要获得过单周的冠军。


第三,我们会去做一些自身的业务内容,现在我们已经跟国内主流的视频网站、音乐平台都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在中国可以运营的不仅是互联网的内容,还有杂志、电视的内容,所以我们会制造很多高品质、基于音乐本身的高质量的内容。


第四,我们也会参与线下的一些活动,从2013年开始,美国在纽约有一场音乐节,有十万人参与,我们明年可能会带中国的歌手参与到这个音乐节中去。


最后一块,我们会基于数据做一些服务,比如跟第三方合作之后我们会输出一些产业报告,给各位同行看看中国年度的一些最新的音乐趋势,同时我们也会把海外的、包括美国那边好的音乐经验分享给大家。


时颖:其实现在内容和平台各个层面都有更多地合作,这也是融合的一个表现,而不是谁一定颠覆谁。我想问一下丁博,现在网易云音乐在投入上的策略是怎样的?


丁博:如果说互联网对音乐产业的野心,其实是最终要实现的是整个产业的升级,也就是让音乐产业变成一种模式,包含了演出、制作等等,让它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结构,它的野心在于这儿。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种公司来讲,如果我们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我们去投入,这个叫布局;如果我们看不到希望就投入,这个叫慈善,这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相信做慈善是可以的,但如果做慈善做到现在这么疯狂的地步可能有些公司早就不行了。


所以我们怎么样形成一个更好的、更全面的音乐产业结构?这个结构绝不是我们只要做一个渠道然后把产品卖出去,不是的!而是我们怎样完成一个产业的升级,要完成一个音乐产业结构的建立,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做的事儿。


时颖:我们看到其实乐视作为互联网公司,实际上也在做很多偏线下的活动了,那么我们请张总谈谈乐视音乐的思路。


张昭轶:为什么我们现在做线下?因为我们想改造线上体验的时候必须要线下。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线上线下以用户为核心,对于很多人来讲,他看着线上精彩的表演反而会对线下有兴趣,所以说我们是觉得用户需要线上线下的互补。


包括我们这次做吴亦凡的推广等等,因为我们不涉及音频推广,我们发现这个思维模式转化,我并不是拿一个版权就可以跟各大平台去要钱,而是说我们能够把这个艺人的品质做得更好。像吴亦凡这样的艺人,除了号召粉丝之外,这样的一个偶像级艺人转型到音乐行业的时候,整个线上线下的发展是艺人的需要。线上很多公司在做线下的业务,线下的公司也做线上的业务,就是市场的需求。


时颖:其实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现在已经越来越没有边界了,每个公司都会基于他的基因去发展他的体系,平台之间大家的合作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丁博:线上跟线下不是说边界越来越窄,而是说他们必须融合,因为割裂开的模式永远不会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必须按照双方的特点结合出一种新的产生,线上线下不可分割。


杨奇虎:我认为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互联网,最根本就是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版权秩序。


沈黎晖:我们用了大概20年的时间去完成了一个360度的闭环,从演出到经纪、到版权、到互联网平台。但我也一直比较讨厌颠覆这个词,我觉得已经玩儿坏了。其实要做的就是借助互联网工具踏踏实实地做事。


张昭轶:其实我觉得颠覆这个词不是说颠覆谁谁谁,而是颠覆曾经的自己,是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好的音乐活动服务,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侯修刚:我一直把互联网作为一个便捷性的工具,希望今后互联网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第三方平台,同时我们会有很多好的原创音乐和榜单可以输送到海外。


业丹:未来的三年,我们期待有大量的音乐人可以汇聚到成都,到成都来创业、创作。


寻求音乐财经报道及合作

音乐人报道:382275269@qq.com

创业公司报道: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场合作:nenodemon@163.com



 

还想看点别的?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告|音乐城市修炼手册

点丨地方政府愈发重视音乐产业,一场“音乐之都”争夺战正悄然进行中……

观点丨何必苦守北上广深,布局二三线城市的机会已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