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薇:为真实的自我“松绑”

2017-08-03 地安 音乐财经

△摄影:黄京

文 | 地安

校对 | 邬楚钰

编辑 | 安西西


在一个颇具上世纪意味的人烟稀少的古旧咖啡馆,丁薇点完一杯美式后便开始和我们款款而谈自己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期间还聊到了如何选择黑胶唱机、如何保养黑胶唱片的问题。



从前


丁薇和姐姐丁蕾都是从小开始学习音乐。那个年代大家都穷,人们还没有“搞音乐赚不了钱”这样的想法,反而认为有音乐天赋、能学习音乐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姐妹俩就这样在传统教育体制下一直顺风顺水地读到了上海音乐学院。


大学一毕业,丁薇就从上海来到了北京。一个南方人离开上海这样文艺、小资而又舒适的环境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更何况上海音乐学院的氛围又很不错。而这背后则是丁薇关于“奋进”和“自律”的小故事,冲破了我对艺术家“放荡不羁”、“随心所欲”的刻板印象。

 

丁薇“嫌弃”上海的“诱惑太多”:路上新开的小店、咖啡馆总能将她吸引过去而忘记办正事儿,人们喜欢没事儿就喝下午茶去个酒吧。这样”惬意“的生活氛围太容易消磨她的意志。


上海的商业气息也很浓重,人们喜欢从头到脚把你打量一遍,用你一身衣服的价值来衡量你的个人价值。”而北京就不一样,很可能穿的破破烂烂的人是一个大师!”北京的一切都是快速的、甚至是糙的,这也能让丁薇专注创作。“路上没什么可看的,出门直奔那儿,办完事儿回家。”


最可贵的还是当时大部分搞艺术的人、公司、媒体都聚集在北京。丁薇觉得能认识一些有趣的人,“在一起聊聊天都觉得受益匪浅。”北京搞音乐的搞艺术的人也是扎堆儿,谁出了什么厉害的作品这种消息传播的很快,这样的氛围也能让丁薇更加地努力创作。



失踪人口


2004年发行的《亲爱的丁薇》是丁薇在主流唱片公司出的最后一张专辑。之后的十年里,在外人看来,丁薇消失了。其实丁薇和自己的制作人Salt林朝阳一直活跃在影视配乐领域,这几年里,他们为40部左右的影视作品创作了主题曲、插曲以及片中配乐等。


对于丁薇来说音乐根本不分幕前幕后“都是在做音乐而已”。大量的创作让丁薇有了更多的经历、沉淀。


其实这些年丁薇也在筹备自己的专辑。2008年,新专辑基本已经完工,但当她和制作人拿到从瑞典混音后的作品时并不满意,“还没有我们混之前的demo好”,再加之当年的音乐产业并不景气。“感觉这张专辑发出去了之后并不会有什么水花出来,不过是给网上又增加了十首可以免费下载的歌”。


制作人Salt林朝阳决定先放下这张专辑不发,等待着一个时机。2014年之后,丁薇又重新启动了自己新专辑的制作,把一些MIDI换成了乐器实录并重新混音。


△摄影:Salt


由于有了更多的经验和沉淀,丁薇和制作人Salt林朝阳更能明确的跟混音师表述自己的想法。在外界看来,有关丁薇的新专辑一切都“很贵”,顶级的乐手、录音棚、混音师……而她却用一句话道破其中的关键“我不赞同用金钱去衡量一张专辑,再者说,有了这些钱就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吗?”



造梦者


2015年,丁薇带着两场演出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按照一般的逻辑,通常都是先发唱片再做演出。而最初的契机只是因为在录音时吉他手Dominic Miller突然提出的一个大胆的想法,“不如我们组个乐队吧!”


于是他和丁薇的英国经纪人Chris Craker(原Sony-BMG 副总裁)一拍即合,并开始敲定档期。曾经的中国音乐市场上,歌手们带个伴奏带就去演出了,而现在,丁薇终于可以“真刀真枪”的带乐队演出了。


到2015年的时候,丁薇已经知道专辑没有那么快能做出来,还是如同一个“造梦者”一样,把乐手们集中在泰国排练。那是丁薇的英国经纪人Chris Craker的录音基地,大家全部住在一起,每天除了一起排练还一起吃饭、喝酒,像过着大学时期的集体生活,迅速把参与演出的所有人凝聚在了一起。


据当时的媒体披露“两场演出花掉了数百万”,Livehouse级别的场地、体育馆级别的乐手,可谓是十分任性且疯狂。丁薇坦言自己接下来的巡演是会“理性”一些的。“毕竟以前是自己办,想怎么样任性都可以。但是现在需要开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了,还需要找到能长期合作的乐手。”



《松绑》


新专辑《松绑》里黑暗的氛围里带着几丝倔强、几丝无畏、几丝爱意……丁薇不想直白地向大众阐述自己的音乐,她更在乎听众产生的共鸣感,“希望人们能就像看电影一样,顺着脉络从头到尾的细细感受一遍,从中获取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搜爱》这首歌,丁薇身为创作者自己感受到的是航海时海面上颜色的变化……。而在我听来,被城市包围、控制的溺水感十足。巨大的且密集的建筑物下,人们对自由的呼喊和求救历历在目……有的人说《纪念》是走进坟墓的感觉,但阴郁的氛围里却包裹着各种不同关系之间的爱意。


丁薇偶尔也会翻看网友的评论,有人说丁薇是“送葬者系歌手”,她笑说十分喜欢这个称谓。丁薇知道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和很多人不太一样,而她也不苛求人人都喜欢。”如果人人都能接受,就没有什么实验性、先锋性了。“虽然这样的音乐90年代国外就有人在做,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人们还是很陌生的。


丁薇用第一次吃榴莲和芝士来比喻这种陌生。她认为国人对于音乐可以有更多的包容性,就像对于食物一样。


“我一直都认为音乐就是应该是各式各样的,你唱Rap,他唱R&B,他唱主流,有人唱民谣有人唱摇滚,有人唱Hip Pop有人做电子,每个人不一样才好玩,音乐的世界才丰富么。每个人去扎在你自己喜欢的那堆人里面,大家找到自己的知音,那多好玩。”


当我想让丁薇揭秘专辑封面时她却说“其实已经有人猜对了,不过我现在还不想揭开谜底。我很喜欢大家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而这个有趣的想法则出自她的制作人Salt林朝阳之手。


这几年来,丁薇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曾经签约在大唱片公司下的她会觉得都是别人不懂自己的音乐,都是别人不尽心,但是现在她却要身兼数职,几乎是自己一手包办在国内的工作事务,才懂得其中的不易。


为了这张新专辑,曾经不爱社交、不善言辞的她开始给各种老朋友打电话寻求帮助。我问她打电话的时候有没有抗拒,她坦诚的说“我现在不抗拒了,因为必须得打”。此时的丁薇显得格外的真实,再次打破了我对艺术家“一贯清高”的印象。


丁薇是个很立体的人,作为歌手她唱功没得挑,作为词曲作者她早已撕掉了“学院派”的标签尝试带给听众有新鲜感的音乐,作为一个全面的艺人,她又能把自己的一切事务安排的妥妥当当,对自己的工作计划有着明确的想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音乐制作人陈伟伦、演员郭京飞等一票受人们喜爱的人将她称为“偶像”。

 


又见丁薇


7月19日,丁薇携专辑制作人Salt林朝阳和厂牌cooking vinyl的主理人Martin在乐空间举办专辑发布和黑胶分享会。


快到活动开始的时间了,拿着丁薇黑胶的乐迷匆匆赶过来,红色的封面分外抢眼。时间由于定在工作日的下午,观众和媒体一共占了八九成的座位,并没有想象中的拥挤。舞台中央的黑胶唱机匀速转动着,音响里传出的是丁薇的新歌《松绑》。


今天的丁薇依旧朴素,黑色的上衣衬着她的皮肤更白了,裤脚简单地挽起,一双白鞋干干净净。分享会从创作谈到发行,从黑胶又聊到宣传。丁薇的制作人林朝阳屡次谈到制作周期长达12年,其中有很多东西做出来了又被废掉,例如混音、作词、MV……其中MV就拍了七八个月,最后还是没能和大家见面。


丁薇也在一旁爆料,在专辑制作的最后母带处理部分,林朝阳一共找了不同国家的三个录音棚的五个录音师来做,而最终却都没有采用,又找了第六个人。“他总是说我们已经花了这么多钱去做这张专辑了,为何要在最后这个环节省钱?”于是观众理所应当的好奇了起来“这张专辑到底 ‘白花’了多少钱?”林朝阳淡淡的回答:“这么说吧,我把房卖了。”说到此时,在旁人不可思议的惊呼中,他依旧微笑着。


虽然《松绑》这张专辑投入巨大并已通过cooking vinyl在世界各国发行,但网易云数字专辑的销售并不理想,目前只售出四千多张。林朝阳的朋友安慰他“你可不是最惨的”,对此林朝阳发出一个疑问“难道中国在听我们音乐的就只有这么点儿人吗?”但是丁薇似乎还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中国虽然人口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听音乐。听音乐的又要分主流和小众,我们又是小众里面的小众。”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丁薇终于拿起话筒准备唱歌,在演唱之前,她说“我不喜欢唱伴奏带,因为我觉得Low”。尽管只有简单的键盘伴奏,但也依旧不影响丁薇现场的发挥。丁薇在唱歌时仿佛坠入了一个自己的世界里,温柔而投入。


△摄影:黄京


在专辑筹备期一开始打算给新专辑起名为《纪念》,为何最后又改为了《松绑》?

 

丁薇:到了专辑筹备的后期,开始定文案和设计了。我们想如果叫《纪念》的话,就完全不是现在的封面了。《纪念》这个角度是从人性出发的,但是从音乐性的角度来讲,《松绑》的音乐张力更强,更能表达这张专辑音乐性这部分的尝试——一些实验性的东西。


而《纪念》没办法涵盖到这些东西。况且《纪念》这首歌也不是我们的首发主打歌,因为如果以《纪念》作为主打,大家会对这张专辑的风格理解有偏差。而先听《松绑》再听《纪念》的话会更容易理解。

 

其实对于大众甚至部分乐评人来说,各种混音版本之间的差别即使是在Studio里面听也难以分出,为什么对混音这件事特别较真?


丁薇:其实这个就是我一直认为大家忽略了音乐当中的专业性。我们做的唱片虽然最后会变成一个商品去售卖,但是我们在做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是以自己的作品角度来衡量的,所以它要达到我们的要求。


而这些细节可能你认为对你没有影响,但事实上已经对你产生影响了。其实音乐这个东西并不完全只是一个想法,一个旋律一首歌词,实际上它里面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的东西,他还有一些工业标准的东西。


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普通大众,我们还会面对专业的人士。其实载体的不同,比如用黑胶、CD和手机听,已经是很大的差别。我们那天去尹亮(乐视音乐CEO)家用唱机听了一下,就觉得听到好多细节,是在手机上根本听不到的东西。你听黑胶会发现,原来有些地方还藏了那么多细节。


最初在录专辑demo的时候是用英文去唱的,为什么最后还是选择用中文填词,并且这张专辑只有一首歌是英文的?


丁薇:其实想过要尝试用英文填词,但是以我的英文水平实在是够不着有点难。但是说实在话,我们毕竟还是在中国做这个,我觉得还是应该用中文演唱。但是怎么样去突破中文演唱中的某一些模块式的东西?是这张专辑在填词的时候要去考虑问题。


这个是我们做的一点点小小的尝试,就觉得因为英文不太会去改变你旋律的形态,但是你会发现有些歌英文版和中文版就差异特别大,所以我们这次是想把这个差异变小,而不要因为这个中文词的方块式的东西去打破原来旋律当中的某种连贯性。其实,旋律和歌词的关系其实还有发音上的安排,不是说你随便添什么词这首歌都是和原来一模一样的。所以其实填词是个挺难的事情。


一般歌手都是先发专辑再做演出,为什么15年的时候就突然来了两场演出?


丁薇:我们合作的人都是艺术家,在某种程度来讲都不是出于商业考量。你说的一般都是属于商业考量,就是说唱片公司、经纪公司肯定是这么办事的,你还没发专辑不能开演唱会。这个演唱会的契机是因为14、15年在伦敦录音的时候,吉他手Dominic Miller参与了录音以后,就很兴奋,说这个音乐很有意思,他就说我们一起组个乐队演出吧。他这个想法一提出来,我的经纪人和我的制作人两个人高兴得一拍即合,好的,我们去办,就开始筹备这个演唱会了。


像这样的演出什么时候还会再一次?


丁薇:我觉得接下来的演出可能会更脚踏实地一些吧。就是说会考虑到票房、会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因为接下来会有持续性的了,那两场的话说实在的我们怎么任性都OK,反正是我们自己办,接下来可能也会有一些合作或者别的计划,就是会考虑到一些持续性的动作。的确在当时,大家认为我们很任性,是因为我们请的乐手的级别,完全不是Livehouse的级别,人家是觉得你这个其实应该是体育场的阵容的,说实在的也很贵,这么好的乐手你只是把他放在Livehouse里,其实大材小用了。


但是对于当时来讲,我们觉得这样的一个开始是特别好的,那么之后我们可能,还是会有英国乐手,但是未必都是像Dominic Miller这个级别的,因为都是需要有一个长期可以一起合作的一个乐队。


那你觉得自己目前的音乐风格,大家接受度怎么样?


丁薇:其实不是音乐风格的问题,是音乐语言的问题。我的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跟很多人不一样的,所以听众需要有一个时间去消化。我觉得其实现在的反馈是我预料到的,就是喜欢的很喜欢,听不懂的很拒绝,我觉得这很正常。就像你第一次在国外吃cheese,臭的,第一次吃榴莲,臭的,对不对?但是一旦有人爱上了这个以后,他觉得这个太香了。所以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上是非常宽容的,但是在音乐上其实大家也可以宽容,各取所需么。


当然了,我更希望这一款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尝试,然后多听几遍。因为其实我对他们没有别的建议,就是多听几遍,而且甚至是你用稍微好一点的音响,好一点的耳机,多听几遍以后你再给我一个你真实的反馈,而不是一听到说“哎呦吓死了”。因为面对有些新鲜的东西,人是会不习惯的,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你会觉得它陌生,尤其是在中国,大部分人的音乐训练并不多,所以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可能是窄的,突然一下接触到一种对他来说很陌生的东西的时候,他会想“这是什么啊?”事实上我认为其实我的音乐里面有一些很唯美的东西,是隐藏在其中的,只不过这个唯美的表达方式略微跟大家有一些不一样。我自己并没有觉得很奇怪,我真不觉得奇怪。


所以我是觉得它是一个需要时间、需要口碑、需要大家自己口口相传的这么一张唱片,绝对不是说一上来就是爆款,说所有的人都喜欢,那我倒觉得奇怪了,如果真那样的话我要去反思了,可能我的音乐做得不够,质量还没有做到让大家真的好好去讨论的地步。人人都可以接受的话说明你这个东西并没有什么实验性了,并没有什么先锋性了。我觉得应该各式各样的才好玩么,音乐的世界才丰富么。但是究竟喜欢不喜欢,那是个人的选择,我绝不强求,也强求不了。


你自己有收藏黑胶么?


丁薇:我真没有收藏,但是我觉得我应该开始收藏了。其实CD现在倒反而变成一个过渡性产品了,因为黑胶原来是比CD更早的音乐载体,后来好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现在黑胶开始返潮,而且我们能看得出来,黑胶的生命力一定会比CD更长,因为它的收藏性、稀缺性更大。你去听黑胶你会觉得这个事情是有仪式感的。有黑胶唱机的人肯定有常识,听黑胶之前我要防止唱机上面有静电和灰尘,我需要首先用刷子刷刷干净,然后我把黑胶唱片放在上头,把唱针搁上去,这是一个仪式感。


你这对这个东西是会珍惜的,但是你说你网上电脑里的任何一个数字专辑,对你来说没有任何的仪式感,你去听这个歌可能就是一个背景音乐,随时可以被停掉。但是在听黑胶的时候你可能会喝杯茶、喝杯酒,对吧?


所以我觉得现在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黑胶是我应该要做的,以前是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在中国也没有黑胶生产线,那这次既然签的是英国唱片公司,当然要做黑胶,以后我出专辑也一定要出黑胶。


国外有很多的黑胶店,那你会去逛么?


丁薇:会,其实英国现在黑胶是很流行的,而且唱片店现在卖的唱片一半以上都是黑胶,其实CD很少的。你看像HMV这种店,黑胶占了一大部分,其他反而是在卖器材什么的,尤其像英国有几家新的唱片店,他基本上都是在卖黑胶,很全。


你很喜欢Trip-Hop这个音乐风格,但是现在国内大多数人还是不了解,你会怎么去跟不了解这个音乐风格的人去阐述?


丁薇:不需要阐述啊我觉得,因为你告诉他什么是Trip-Hop他也不见得会喜欢,也不见得会不喜欢,因为我在开始那张唱片里面就已经开始有Trip-Hop这种元素在了,对我来说,风格这个东西从来不是我最重要的阐述。因为我喜欢一个音乐不会因为它是某种风格,我就喜欢,就是所有的Trip-Hop我都喜欢么?不会,是谁做的音乐我比较喜欢,其实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不需要去跟大家介绍Trip-Hop是什么,而只是说你去听这个音乐的时候,你能不能从中找到某种你喜欢的东西,能不能跟你产生某种共鸣。这个东西我觉得还是各取所需。


当时出完这张唱片你说你给你的老朋友开始打电话,但是又说自己是一个不太会社交的人,当时心里有没有很抗拒打电话这件事?

 

丁薇:我现在不抗拒了,因为必须得打。而且现在可能也跟年轻的时候有一点不一样,人更开了一些,以前我是很怕。我以前不愿意打电话的原因,第一是我好面子,我不愿意求人,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好像求人欠人家的人情就是一个特别不好意思的事情。但我现在觉得,其实也不叫求人,我觉得其实可能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我可以很坦荡地说,我想请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忙,如果你可以帮我就帮,如果你帮不了我也不会觉得不高兴。


我觉得这次发新专辑,有这么多人愿意帮助我,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因为我以前做的音乐给大家留下的还是挺好的印象,口碑还是挺好的。所以大家都一直认为丁薇是一个挺认真在做音乐的人,大家都很乐意帮我这个忙。我觉得挺好,虽然我真的没有怎么跟别人社交过,可是你知道,其实人就是这样。



招聘 | 音乐财经、黑胶实验室更多岗位开放!

人物 | 对话丁薇林朝阳:做流行乐很放松,帮对方变得更完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