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览会 | 《日谈公园》创始人李志明:不小众的小众时代,播客电台的未来

2018-04-22 赵凯茜 音乐财经


播客,英文名为Podcast,于2004在美国诞生。播客这一概念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


由于播客具有传播终端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元化和传播渠道智能化等优点,用户在使用播客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相比传统的广播电台,播客的一大优点就是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只要对其感兴趣的用户都可以通过播客来分享自己的故事。


在内容上,播客的种类也非常丰富,涵盖了教育、音乐、电影、科技、商业等众多板块。近几年,中国也涌现出不少如《坏蛋调频》、《疯投圈》、《流行通信》、《日谈公园》等不同种类的优秀的播客节目吸引了众多听众的注意,可以说一个有趣的播客节目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的乐趣。


2018年小鹿角中国音乐财经博览会上,我们邀请了《日谈公园》创始人李志明,请他为我们讲述自己创建播客节目的心得以及播客电台在未来的发展。


嘉宾简介李志明,媒体人出身,《新京报》创刊记者。2016年创办音频播客电台《日谈公园》,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文化影响力的独立播客,上线一年半时间,节目总播放量近亿次,获得“Apple官方2016年最佳播客“2017年下载最多的趣谈类播客等行业认可。


以下内容整理自李志明于2018年小鹿角音乐财经博览会的演讲:


感谢大家在今天这么恶劣的天气来到今天的活动,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志明,做了一个播客电台叫《日谈公园》。说起电台,要从小时候说起,我们这个年纪的人(1979年生人),小时候都会听传统电台,我那时候最爱听两个节目,一个是情感类的叫《零点乐话》,一个是音乐类的叫《校园民谣》。《校园民谣》是影响了我后来进入音乐行业的一个电台。因为这档节目,我觉得自己以后一定要做和音乐有关系的工作。然而对我来讲,一次很大的打击也是来自于这档节目的主持人,1999年的时候,我应该上大二,《校园民谣》的主持人郑阳,是我同校的大师姐,来我们学校主持一个校园歌友会,我跑后台跟她说师姐我也想当电台主持人,她说你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她说你声音不行,咬字不清,大舌头。

 

但是没想到从1999年到现在,18年的时间之后,我居然也成为了电台主持人,也可以说得洋气一点,播客主播。先解释一下什么叫播客,其实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网络电台,2000年之后不久就有人在做了,那个时候需要在音频网站甚至是豆瓣来传自己的节目,直到2005年苹果推出了Podcast,才有播客这个词。最早的一批播客在中国我知道的有两个,一个叫反波,一个叫糖蒜广播,都是播客领域的前辈。

    

我自己跟电台或者播客的缘份是从2013年开始的,之前我已经工作了十来年,有很多有趣的人生经历。我自己是从媒体人出身,参与了两份报纸的创刊,一个叫《北京商报》,一个是《新京报》,我都是在里面负责音乐报道。那之后又去了唱片公司、演出公司干了三四年,直接参与的项目包括汪峰的唱片《怒放的生命》,曹方的唱片《遇见我》,还有艾薇尔在中国演唱会,我是市场部负责人。那之后又跨了一个比较大的行,去了互联网公司,在美团、新浪、大疆等公司工作过不同长度的时间,积累了五花八门的人生经历。2013年的时候,我们几个朋友说大家一起来做一个电台吧,于是有了我参与创办的第一个电台《大内密谈》。


这档节目的发展很快,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更有价值。以至于在节目到100期的时候,我为了好玩,出了一个鬼主意,做了一期假停播的节目,结果我们在微信后台收到了上千条留言,抗议的,恳求的,哭泣的,都跟我们说不要停播。因为我当时特意把停播这个梗设计的特别假,觉得大家肯定不会信,结果那么多人都信了,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无心之中做的电台已经影响到了那么多人的生活,自己也已经变成一个所谓的电台明星。这对我来讲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之前一直是媒体人和幕后工作者,是报道别人的,和明星背后推手的角色。

    

那期间发生了很多美好的事,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在2016年的时候离开了那个录了三四百期节目的电台,重新做了一个新的节目《日谈公园》。说到这个名字,有个有趣的回忆。因为当时新节目要上线,而且已经录完了好几期节目,但节目的名字迟迟没有起好,直到有一天我跟电台的两个合伙人一起在北京的日坛公园吃饭,边吃边商量,说咱们一会吃完饭之后,穿过公园去隔壁茶馆,接着给节目想名字吧。结果后来走的过程中,突然想到了《日谈公园》这个名字,大家都觉很好,于是茶馆也没去,名字就这么定下来了,那是2016年的9月份。这个名字到现在我们都很喜欢,感觉这个电台就像公园一样,南来北往的客,都可以到我们这里晒晒太阳,聊聊天,讲讲自己的人生经历,深夜食堂的感觉。



节目做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但提到给《日谈公园》起名字的那一幕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我上个礼拜在三里屯那边碰到梁文道先生,他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忙我那新电台啊,他马上说,你们还是新电台吗?不是都做了一百多期了么?我当时就感慨时间过的真快。从2016年到现在,我们的总播放量接近一亿次,而且这个过程之顺利,让我觉得受宠若惊。而更重要的是,刚才说的这个只是一个数字,对我来讲最有趣的部分还是在于人和人之间的连接,比如说我跟我的电台搭档小伙子之间的缘分。还有我们电台的主播群,包括了很多大家熟悉的名字,比如昨天刚刚在隔壁大厅分享他的音乐故事的金承志,再比如说专门写日本罪案研究的微信公号作者李淼,还有单口喜剧演员石老板,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准备去金融公司报道,那之后到现在七年时间,他经历了从金融公司辞职,创业,做自己的单口喜剧厂牌,一度非常艰难,但扛到现在,他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和我一起做电台的几年时间里,也用声音记录了他整个人的心路历程。

    

最开始做这个节目,一个是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一个是放点好听的歌。因为工作了十多年时间,大部分时候都在做和音乐相关的产业,后来就觉得世界上有意思的事不是只有音乐,太多精彩有趣的事等着我们发现。通过我们这些主播,为听众打开了这个世界的很多大门,同时我们也请到了很多有趣的嘉宾,比如说刚刚提到的梁文道,还有很多文化领域、音乐领域的人,像张蔷、张玮玮、高旗、陈鸿宇、李小牧,最近这段时间,影视类的嘉宾相对多一些,比如电影《老兽》的导演,《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导演,《暴裂无声》的导演。当然,对我们来讲这些名人只是一方面,更打动我自己的是一些所谓的有趣的普通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村支书,他本身是河南省濮阳市一个村里的村支书,聊了一期如何成为一个好村支书,讲了很多离我们今天在座所有人都非常遥远的农村文化。

 

我们节目想过很多的广告语,最后想到的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节目,分享有趣的生活方式。有一句歌词叫做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我相信在座很多人都有暂时漂泊的感觉,我也一样。那么,所谓不平凡的人生,或者有趣的人生是如何变的有趣的,和怎样有趣的,我们可以通过电台这样一个窗户,让大家可以看到他们,这也是我过去五年时间,加在一起录制了超过五百期节目最大的一个乐趣。


刚刚说的都是电台的过去,谈到未来,我个人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首先我对这个事是真心喜欢,别说5年,再做50年我也愿意。同时在去年我们也做了一些商业化的尝试,包括电台的周边产品开发,日谈公园特别款帆布包,卖了小1000个。包括去年7月份的时候定制了去日本的一个旅行团,因为知道大家对日本都比较了解,我们就做了一个特别冷门的团,主要的活动是在日本的鸟取县,我个人是一个日本动漫文化爱好者,在那个县有三个漫画家的故乡,包括青山刚昌、谷口治郎、水木茂。这次带着我们听众去了这三个漫画家的故乡,整个行程七天时间,我们团费售价是16666元,不含机票,最后去了十来个人,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旅程


总的来讲,做电台这件事情我们都觉得非常有乐趣,也非常有信心把它做成一个可以实现商业化的事业。最后再讲一个小故事,大概两三年前有一次我去南京看朴树的演唱会,在入场的时候有很多那种小商小贩,卖荧光棒,还有一些在演唱会里面会用到的东西。突然之间有一个小姑娘,感觉像是个大学生,突然把一个荧光棒塞到我的手里面,我当时就说我不买,你这强买强卖什么意思,小姑娘说:你就拿着吧,李叔,因为我在节目里大家都叫我李叔,我当时就惊了,原来我们的粉丝群已经深深扎根在土地里面,分散到了全中国或者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所以我觉得自己有理由去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百万听众变成了千万听众,每个人手里都有自己的荧光棒,他们会一起挥动手里的荧光棒,组成一片星辰大海,用他们的爱和钱,把我们淹没,谢谢大家。

 


本周轮值编辑:李禾子

微信:lhz_940107

邮箱:hezi.li@chinambn.com


小鹿角 | 第一批数据:255个公司、217个品牌、387个场地……音乐产业资讯数据终端小鹿角APP即将发布,用户公测开启!

博览会 | 猫王收音机创始人曾德钧:AI时代的音频硬件进化论

博览会 | 光和木星王天居:萌芽中的中国音乐网剧,人才储备和工业化程度问题亟待解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