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血管一老,全身就跟着老!教你八招,轻松把它养年轻

2017-04-22 海南智慧养老

一个人的衰老从哪儿开始?


皱纹?记忆力?体力?


都不对!


其实是血管!


深藏在我们体内的血管,一旦开始“老化”,就可能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随之衰退。


血管一老,全身都跟着老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高聪教授提醒公众: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简称“动粥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据估算,我国每天死于动粥疾病的达9590人。因此,人们应多了解动粥疾病特有的危险因素,识别自身血管健康所面临的危险。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及早实施干预,维护血管健康。

胆固醇超标  血管健康亮“红灯”

定期检查血脂,若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胆固醇也超标,说明你的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


正常的动脉内壁光滑而富有弹性,而发生粥样硬化以后的动脉,由于血脂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这个过程俗称“粥样”硬化。


想了解你的血管是否健康,请先看看你的体检报告,如果血脂检查项目中,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LDL-C(低密度脂胆固醇)又呈现 “↑”,说明你的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你需要防范动粥疾病了。


高聪指出,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胆固醇主要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者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如同水管生锈),当“锈斑”越积越多时,会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会随时破裂或脱落,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若堵塞冠状动脉,会致急性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会引发缺血性卒中;堵塞肾动脉,则导致肾脏衰竭。


然而,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多数人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

防血管“生锈”,谨记三大忠告

1、定期检查。高聪教授指出,血管“生锈”总是悄然发生,要及早发现问题,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必不可少。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3-5年查一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都检查;60岁以上,每半年查一次;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则应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


此外,高聪还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B超检查。“颈动脉是人体血管的一个窗口,颈动脉超声能清晰显示血管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及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等,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有重要意义。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四大“处方”。若体检发现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在内的血脂指标轻微超标,可先通过调整饮食、坚持运动等生活干预3个月,再做复查。若仍然超标,则要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降脂治疗。


“当然,我们不主张剧烈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天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高聪说。


3、高危人群要坚持用药治疗。针对动粥疾病的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动粥疾病的极高危人群(有冠心病、发生过心梗、缺血性卒中),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坏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心肌梗死和卒中。高聪提醒:“防治动粥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见胆固醇指标下降就随意停药,这样,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刚刚发生过心梗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广泛存在,服用降脂药物后,化验单上显示的下降数值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容易引起疾病复发。

这几件事让血管老得最快!

1、大鱼大肉吃得多

鸡鸭鱼肉都是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吃多了可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多。这些东西附着沉积在血管上,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2、总喜欢下馆子

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3、总是熬夜

晚上11点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的时间。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4、抽烟

血管外科有句行话:“要么戒烟,要么截肢,您只能选一样”。这不是危言耸听。


“吸烟是导致血管发生故障的元凶之一,哪怕你身体再好,一天两包烟,也肯定会给血管留毒,让它一天天脆弱下去。”


大量统计学数据表明,80%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有长期吸烟的习惯,90%以上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有大量吸烟史。香烟通过动脉壁产生结构损伤,使人类血管老化过程提前10年。


5、久坐

逢节假日、周未,很多人会“坐”着度假,搓麻将打牌玩桌游。殊不知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坐着,容易引起静脉压迫,形成下肢静脉血栓。


6、喝酒无节制

很多地方无酒不成席。但饮酒过多,血管容易失去弹性、变硬,出现高血压。猛烈饮酒还可能引发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性命堪忧。


7、运动少

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会逐渐累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个“不定时炸弹”,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供血,并且随时可能被引爆。

这八招,让血管更年轻

1、每天二两水果

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对50万中国成年人长达7年的随访发现:每天吃二两新鲜水果(相当于一个苹果或橘子),能将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3。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这项研究认为:水果富含钾、抗氧化剂和活性化合物,而钠、脂肪和热量含量较低,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2、每天吃两瓣蒜

大蒜所含有的大蒜素,有血管的清道夫之称。无论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还是普通人群,每天食用两瓣蒜,都有辅助降压、扩张血管、降糖,甚至抵抗肿瘤的作用。


3、喝杂粮粥

每天喝碗杂粮粥,有助保护血管。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大麦和燕麦中,还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些物质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血胆固醇,保护血管。


杂粮煮粥最好先泡一泡,紫米、糙米等约泡4小时,绿豆、红豆等杂豆泡12小时以上。


4、喝点绿茶

绿茶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另外,绿茶中还含有特效成分儿茶酚,具有防止血液氧化的作用,预防血压、血糖的升高,让血液循环更加顺畅。


5、每天喝白酒不超过1两

其实临床医学并没有“少量喝酒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说法,因此不提倡不喜欢喝酒的人喝酒。


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男性每天只能选一种:白酒1两(50克)或葡萄酒2两或啤酒300毫升。女性在这个基础上减半,孕妇不能喝酒。


6、做做血管体操

我们的血管也可直接进行锻炼,天天坚持做“血管体操”就是一项很好的锻炼方式。


“血管体操”即用冷水擦身或冷水浴。当人的皮肤接触冷水后,皮肤血管急剧收缩,大量血液被驱入内脏和深部组织,使内脏血管扩张;稍停后皮肤血管又扩张,大量血液又从内脏流向体表。这反复地一舒一缩,好像做了一场血管体操一样。


血管体操可使血管弹性增强,并能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冷水浴可从夏季开始进行,随着气温和水温的逐步降低,人体的御寒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到了冬季就能运用自如了。


7、每天大笑15分钟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经常发自肺腑的大笑,对心血管健康极有益处。


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看搞笑喜剧时,血管会扩张且有弹性;而在看严肃纪录片时,血管会收缩。


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并持续时间15秒以上,可以带动大脑产生内啡肽,扩张血管,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


8、常伸懒腰

两手交叉于腹前,自胸至头顶上伸似举重样,将腰带起,如此数次。


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休息状态,或伏案工作过久时,肌肉组织内的静脉血管就会松弛,并淤积很多血液,使循环血量减少。


伸个懒腰,会引起全身大部分肌肉的较强收缩。在持续的伸懒腰动作中,淤积的血液又被赶回了心脏。

心血管健康的7条白金标准

1.不吸烟或戒烟至少1年。吸烟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血栓等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危险的风险因素。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克莱德·杨西教授表示,如果同住一起的家人或朋友吸烟,那么应劝其赶快戒烟。


2.身体质量指数在25以下。要保护心脏,身体质量指数(BMI)必须控制在25以下。杨西教授表示,体重超标或肥胖是成年糖尿病的第一步。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一大风险因素。关键要把握好热量的摄入与消耗平衡。


3.每周5次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在锻炼一项中,理想的心脏健康标准为,每周至少有5次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跳绳等。


4.保持健康饮食。标准的膳食是:富含纤维全谷类≥3份/天(每份28克),蔬菜和水果≥4.5份/天,鱼≥200克/周(最好是富含鱼油的鱼),干果、豆类和种子≥4份,食盐量低于3.75克/天,含糖饮料≤1升/周,加工肉≤2份/周,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热量7%,适当补充瘦肉、去皮鸡肉以及牛奶。


5.空腹胆固醇在5.2毫摩尔/升以下。为实现理想心脏健康状况,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应控制在5.2毫摩尔/升以下。血液胆固醇25%来自饮食。应该选择低胆固醇、低饱和脂肪和无反式脂肪的饮食。每天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6.不吃降压药,血压保持在120/80毫米汞柱内。高血压是心脏病一大高风险因素,久拖不治,易致心脏病、脑卒中等致命危险。调节饮食、经常运动、缓解压力、少饮酒、不吸烟等有助于控制血压。


7.空腹血糖不超过5.18毫摩尔/升。美国心脏协会表示,糖尿病患者最终发生心脏病或脑卒中的危险是常人的2—4倍。控制糖尿病发病进程至关重要,要经常检查血糖水平,使其平稳。

动粥疾病的病魔伸向青壮年

高聪教授表示,以往动粥疾病被视为老人病, 然而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工作压力大增,心梗、卒中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根据她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动粥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医院接诊的40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不少,可见,青壮年同样不能忽视自己的血管健康。


来源:人民网健康(综合自健康圈、环球网、羊城晚报)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