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走出非洲》:做清醒而虔诚的过客

2017-06-17 王和平 新东方 新东方

你这么优秀,一定会关注我↑↑↑,对吧~



前些年,闺蜜静随家属去了非洲东南部一个我之前几乎从未听说过的国家,马拉维,在那里生活了两年时间。


我们常常隔着六小时的时差在微信上聊天。她会给我看院子里新绽放的玫瑰花,从市场刚买回的一堆芒果,告诉我他们在当地购下了一块地,准备建成旅馆做生意,还会抱怨雇来的黑人伙计懒惰又狡猾,以及她养的第四只小狗又病死了。


我除了跟她无限期地约定要去非洲来场惊天动地的旅行,也几次三番地鼓励她写点什么,还热心给她找来范文。然而直到她回到中国,我们的旅行计划仍旧只是说说而已。


至于她,除了做了几个月的旅馆老板娘,准备了几顿不中不洋的早午餐,以及教隔壁邻居两个黑人小女孩几句中文之外,并没有在非洲留下太多的痕迹。“或许是我找的范文不够好。”尤其在我读完卡伦·布里克森的代表作《走出非洲》后,我更常常这样想。


阅读《走出非洲》的体验是愉快的,卡伦的文字平静、准确、优雅,有着令人着迷的完美。全书既像散文也像小说还像回忆录,但不论你将其视作哪种文体,都能感受它邀请你进入的诚意。


后来又看了比书更知名的同名电影。原本想象中的卡伦温暖而宽厚,甚至有几分圣母玛利亚的光辉环绕,但电影中的卡伦绝非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淑女,反而颇具男子般的气魄和胆识,还有几分相当可笑的爱慕虚荣。


电影清晰地勾勒出卡伦的一生:上世纪20年代,一个丹麦富家之女,为获得一个男爵夫人的头衔嫁给布里克森,并与丈夫远赴肯尼亚,经营一座咖啡种植园。然而丈夫生性放荡,两人的婚姻生活支离破碎。与此同时,雄浑壮丽的草原美景、淳朴善良的非洲土著,以及与英国探险家戴尼斯之间的爱情抚慰了卡伦,让她深深迷恋上这里的生活。


可惜没有happy ending:卡伦和戴尼斯虽然多年保持情人关系,但并没有等来王子公主般最终牵手的结局;庄园经营不善,终于到了丰收的年份,却在一夜之间毁于一场大火;就在卡伦收拾完毕准备返回丹麦的前夕,戴尼斯坠机身亡。最后,卡伦离开了非洲,就像告别了她的一生。


和以爱情为主线的电影相比,书中有着更具体的描绘、更细腻的追忆、更绵长的情感。那里有卡伦从庄园窗户看出去时高渺的天空、庄严的山脉、深沉的森林,在草原上邂逅的静默的长颈鹿、高贵的羚羊、绚烂的火烈鸟,还有在熊熊燃烧的火堆四周举行的“恩戈马”,成群的非洲土著满脸图腾,跳着那古老而神秘的舞蹈……卡伦的文字满足了我们对原始非洲的想象,进而又构成我们想象的一部分。


卡伦的身份是殖民者,在她的庄园上,非洲土著是她的仆人和劳力。在她的笔下,他们的形象则复杂得多:有时像天真而好奇的孩子,有时又像一语道破宇宙真理的哲人。一百多年前,欧洲殖民者将教养和掠夺一并带入那片未开化的处女地,卡伦作为亲历者诚实地记录下了属于那片土地最后的纯洁和最为宝贵的无知。我们也藉此看到精致文明和原始野蛮在最初相遇时迸现的火花,其中不乏温暖人心的希望。



一个世纪过去,除了贫穷、混乱、通货膨胀、巨大的贫富差距等,今天我们对非洲的主流印象,一如别的地方一样,弥漫着商品经济的虚幻泡沫,争相引诱着人性深处的贪婪。这首卡伦写给非洲的情诗也成为人类献给它的挽歌:“如果我会唱非洲的歌,我想唱那长颈鹿,以及洒在它背上的新月;唱那田中犁铧,以及咖啡农淌汗的脸庞;那么,非洲会唱我的歌吗?”


然而,让卡伦超越简单的时代记录者或预言学家的,是她拨开历史的帷帐,透过生活表层与存在本质的对话,那是她从非洲学到的最深刻的知识,“上帝和恶魔是同一的永恒、并存的权威”。由此,个人经历的苦楚、战争的混乱、文明的荒谬,以及未来非洲大地可预见的命运都未能困扰卡伦,因为她与那些赤足的非洲土著一样明白,悲剧乃是生存的基调。在此意义上,悲剧已不再是悲剧。


如果一个白人想跟你说句亲热的话,他会说“我永远不忘记你”,而非洲人则说“我们不想念你,因为你会忘记我们”。对于世间万物,包括某种文明,人类从不能奢望去占据、保管,或者永久持有。在真理频现的原始非洲面前,西方文明更像个冲动浅薄的少年,在吵吵闹闹中贸然闯入一种永恒,其宿命必然是被遗忘。“我们只是过客而已。”正如戴尼斯对卡伦如是说。


很喜欢卡伦和戴尼斯相处的一种场景。戴尼斯游猎归来,回到庄园便会问:“你有故事吗?”这时,卡伦就会和戴尼斯围坐在夜晚的火炉前,拿出她精心准备的故事徐徐讲来。戴尼斯双眸明澈,兴致勃勃地开始聆听。


我们也是听故事的人。像是面对精巧的俄罗斯套娃,我们倾听着卡伦一生的故事,感受她的成长与超脱;故事里的卡伦又在讲述着另外的故事——关于那段时光,那片土地,和那些已经不存在了的人。那些故事不渲染喜悲,不纠结得失,只有曾经路过的深情。


我们也用一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只是太多的故事是用浑浑噩噩和随波逐流写就,或被世俗映衬得了无颜色,或被时代挤压得毫无生机。就像如今的我和闺蜜静,我们生活在了同一时区里,但彼此分享的不外乎体重秤怎样令人失望、工作是忙还是很忙等。我仍旧遗憾她曾与一种原本可以更加深刻的际遇擦身而过,我们也会再聊起一起旅行的计划,但那似乎已经变成政府、旅行社和航空公司强行灌输给我们的虚伪梦想。


我长久地在脑海中描画着卡伦每一个奋笔疾书的暗夜,迎接过的每一个绯红色的清晨,与佣人交换过的每一个微笑,那都是故事展开自我的时刻,清晰而鲜明。“不要视而不见,不要人云亦云。做一个清醒而虔诚的过客吧,像卡伦那样。”我对自己说,“没什么比经过本身更重要了。”




文章来源:早安,新东方(第274期)


还有好看的:

知乎全网最高赞:人生最重要的三种能力,不是读书能学来的

告别浮躁的10个方法,99%的人都做得到

你是个大人了,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委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版权声明: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已取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xdfzhenggao@163.com)


想和新东方一起变有料

就快关注新东方吧!


我是cwo,你的小新

每日为你奉上成长干货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东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成长干货。多多留言,小编就来勾搭你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