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危机?抱歉,这世界上从来没有“娘炮”。

新东方·姜如也 新东方

配音服务由闪电配音公众号 提供

作者:姜如也 | 编辑:北楼8层的女同事

封面图:电影《丹麦女孩》



关于“娘炮危机”这个话题的各种观点,已经在前段时间刷屏的朋友圈里看到了,虽然现在有些晚,但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是有些想说的话。


“娘炮危机”的起因是一档央视节目中,有大量小鲜肉的身影,很多家长认为这些小鲜肉的打扮太女性化,这样的“娘炮”形象会对小孩造成负面影响。


此言一出,万千网友振臂高呼“向娘炮开炮”,各路媒体和大V也纷纷群起而响应,痛骂这些“娘炮”们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危害,影响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泄愤之时还不忘去小鲜肉的微博上演一场语言暴力。


义正言辞,字字珠玑,好像每个人都无比正义。



蔡依林曾经在自己的演唱会上播放过一段名为“玫瑰男孩”的纪录片。



视频中的男孩叫叶永志,是个非常温柔的人,每天会帮妈妈按摩,给妈妈说你辛苦了。


能有这么懂事的孩子当小棉袄,周围的人都非常羡慕叶妈妈。


天性使然,他很喜欢一些女孩子也很喜欢的东西。但就因为大家喜好不同,因为他的温柔,激发了同学对他的霸凌。


“他就不像个男人啊!”


男同学们,义正言辞,字字珠玑。


接着强行脱下叶永志的裤子“以验真身”。


就这样,叶永志陷入了无处不在的恐惧里,连上厕所都变成一种不敢轻易尝试的举动。


恐惧压得他不得不发出求救的呼告,于是叶妈妈迅速采取行动保护她的孩子——向学校投诉,但学校的态度是,不重视不作为。


直到2000 年 4 月 20 日,他在下课前 5 分钟离开教室去上厕所,结果被发现倒在血泊中,嘴里和鼻子里都在流血,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年仅15岁。


不难想象,叶永志最后是如何在绝望之中呼救,现在终于有人听见了,全岛人民都听见了,却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发出的最后呐喊。


拍摄的纪录片导演说: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叶永志死讯时的感觉,那是一种小动物看见自己同类被害的感觉。


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躺在那血泊中的,很可能是我。”


后来叶妈妈成了平权运动的推动者。



大学时候修过一门课,叫做《生物多样性》。里面提到,生态系统保持多样性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可以增加稳定性,因为生物多样,各种食物链形成网络,就可以形成互补共存的生态圈。


生物多样性是如此神奇又必然。


而这,放置人类社会同理。


你以为“正确的”“正常的”东西,其实并不具有唯一性和绝对性,它往往只是万千多样性中的一种。而只有那些你认为不那么“正确”“正常”的多样性存在,人类社会才会有各种有趣的可能性发生——各种类型的人和事物自有他存在的意义。


然而我们身边充斥着太多义正言辞、字字珠玑的“正义”之人,举着“主流审美”的旗帜,叫嚣着“娘炮当道,国之将亡”试图把自己觉得不入眼的思想、审美、行为抹去。可惜,亡国的从来不是“娘炮”,而是观念的狭窄和刻板的偏见。


卓别林7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 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 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 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 “尊重”。


我们并非上帝,无权制定这个大千世界的形态,每个人都是一个珍贵而独立的个体。既然我们能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不能接受一千个独立个体就有一千种精彩的姿态?


尊重多元,而不是用自以为是的态度去唾弃那些我们看不懂、看不惯的存在。


我们把“尊重个性,多元发展”写进教书育人的课本,投进传播推广的荧幕,为的不是维持表面的伪道德嘴脸,而是要让大家都发自心底地相信: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那就是人。我们当中没有异类,只有异样的精彩人生。



还有好看的:

俞敏洪:这位96岁的老教授,是我人生中难能可贵的灯塔。(文末专属福利~)

欧阳娜娜暂别娱乐圈:世上最快的捷径,是慢慢来

奋斗型失眠者:与其被动熬夜,不如主动失眠



留言聊聊吧~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成长干货!

▼▼▼▼

    Read more
    Added to Top Stories

    S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