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观尽毁的9分片,说透亿万富翁不敢承认的潜规则

公开课知酱 新东方 2019-08-27

地球某处

Tue.May.21


文章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作者:公开课知酱

头图来源:Photo by Oleg Ivanov on Unsplash


这个世界,还能找到没为生活头破血流过的人吗?


早起晚睡,拼命工作,为的就是过上好日子。


但在香港,有一群人,正在抛弃富翁的身份,主动选择没钱的生活。


香港电视台一档真人秀《穷富翁大作战》,三季评分均在9分左右,邀请社会各界名流转换角色。


他们之中,有政界领袖、商界大佬、知名律师、上市公司CEO。


但在一周时间内,他们要体验流浪汉、环卫工人等社会不同层面人的生活现状。


人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吗?现实,很残酷。


/01/

有些苦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发言权


没有人不想过优渥的生活,可现实就是,总有一群人,每天睁开眼想的不是怎么生活,而是怎么生存。


香港经济危机后,很多人因为失业、欠租,被迫露宿街头。


即便如此,这些人仍不愿靠政府,而是选择靠自己改变现状。


Eric,英国大学毕业,生意场上的佼佼者。


业余生活就是打高尔夫球、跳探戈、开豪车。


一周时间,他要体验流浪汉的生活。


节目录制开始,Eric信心满满地说,自己如果面临这种境遇,一定会想办法用短时间摆脱这种境况。


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Eric成为流浪汉后,身上除了15元港币没有任何身外之物。


睡觉时,只能用纸壳垫在身下,找避风处凑合着过夜。


为了挣钱吃饭,迅速摆脱困境,Eric如自己所讲一样,到处寻找工作,只是很少有地方雇人。


即便是有意向的,也只是让其留下联系方式。


但流浪汉,哪来的手机。


Eric没放弃,终于让他找到了一家,帮忙送外卖,时薪25港币。


但连续工作5个小时后,就被老板以“另外雇人了”的理由解雇。


朝不保夕的生活,让Eric崩溃。


原来觉得百十块钱吃一顿饭很正常,现在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挣出这点钱有多不易。


挣钱不易,改变现状更难。


一天的流浪汉生活,让当初信誓旦旦要改变生活状态的Eric也屈服。


“这样的生活会磨灭一个人的志向理想,我知道这个是真人秀,有期限,但对其他人根本没有期限。”


身在生存的边缘,只是努力活着就已经让人精疲力尽。


连休息都是奢侈的当下,疲惫根本不给人思考未来的机会。


想要跳出现状,太难。


可这就是无数人正在经历的困境。


/02/

“社会正在教训读不成书的人”


田北辰,香港政界的风云人物。


同时拥有高学历,和一家知名连锁企业,身家过亿。


他一直信奉的信条是,即便是弱者,只要有斗志,就能变成强者。


节目里,田北辰变身一位时薪只有25元的环卫工。


住在1.6平米,租金却高达1300元/月的笼屋里。


笼屋,香港出租屋的一种,是将各种单元房隔成十几处甚至更多的格子,只能容一个人躺下睡觉,厨房、浴室皆为公用。


讽刺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只容一张床铺的隔间,居然被称为“豪华笼屋”。


香港不仅有笼屋,还有板间房,劏(tāng)房(房中房),只要是有瓦遮头的地方,就可以成为一个居所,哪怕是卫生间顶棚上。


寸土寸金,很多人的工资扣除房租所剩无几。


为了生计,田北辰早上6点半就开始扫街,一番忙碌后,以为要吃午饭了,看下表才知道刚8点半。


足足做足9个钟头,没有做过如此辛苦工作的他,全靠斗志支撑。


即便如此,工资也刚刚够生活开支。


去便利店买饭,多一两块钱也得省,只敢挑最便宜的吃。


夜间巴士13元,惊得田北辰大喊,我哪有那么多钱?


而他的同事在下班后,还会去做另一份夜间扫街的工作来贴补家用,一天工作13-14个小时。


当初说着“只要有斗志,弱者也可以变强者”的田北辰,第二天就已经“开始有点累,开始得过且过”。


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如果做一个月或半年,自己未必还有斗志。


因为身体和心理的疲惫,已经让人只会想到如何生存。


连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去哪吃,如何考虑下一年的计划。


而从事这类重体力、低回报工作的人,大多有一个共性:低学历、低技术水平。


几天的体验,让田北辰深刻体悟:


这个社会,正在教训那些读不成书的人。


名流之子Brandon,是一位名校毕业的80后律师。


身为富二代的他,在节目中变身一名低学历80后。


没有父母的庇佑,学历低的Brandon找工作时第一次感到生活艰难。


高工资需要的是高学历,而低学历的人只能从事类似于清洁等需要大量体力的工作。


读了一些书的人都希望找到待遇好一点的工作,但是现实却不允许。


在摄制组的安排下,Brandon得到一份只需要低学历的工作,奶茶店服务员。


奶茶店的工作忙碌而单调,就是不停地为下单的顾客调配奶茶。


在Brandon看来,“就像一部机器中的齿轮不停地转,根本看不到前面的方向,究竟有没有前途,真的无法确定。”


无论是低学历,还是低技术,面对的选择都很少。


与之相对的收入,在高昂的生活开支面前更是杯水车薪。


事实就是这样,低学历者能选择的太少,维持生计才是常态。


/03/

挣扎还有希望

不尝试就永远是绝望


从小生活无忧的JuJu,是中国小姐,并兼职模特。


她在节目中跟住在板间房的一个单亲家庭生活。


这个单亲家庭中的母亲潘太,每天6点就要到养老院工作,留下儿子信誓独自一人。


每天只有20元,自己解决剩下的两餐。


JuJu有心帮信誓补功课,但不到半个小时,信誓已经开始精力不集中。


花一个小时,信誓只做了三页功课,学了三个英文单词(we,you,they),还没有记住意思。


比之一般家庭,有孩子的基层家庭,父母通常都会多打几份工。


不仅因为生活成本高昂,还因为孩子的教育费用也很高。


但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


就像信誓一样,独自面对外界的诱惑,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律习惯。


不仅如此,经济问题也是孩子求学道路上的阻力。


10岁的姜咏琳,父亲是外资银行高管,上五年级的她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学唱歌、跳舞、弹琴,每个星期都会有美国老师通过网络为她补习英语。


节目中,姜咏琳和母亲姜太要体验一个综援家庭(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的生活。


这个家庭的孩子吴海萍,同样上五年级,但两人的英语功底差异明显。


星期六姜咏琳都忙着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而对于吴海萍而言,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逛逛西九龙,同家人到公园游玩一下。


当问及两人长大后的愿望时,姜咏琳说她想写书,因为她喜欢写作。


而吴海萍的愿望则是当医生,因为医生工资高,可以治病救人。


但当吴海萍被问及自己的家庭是否有能力培育她成为一名医生时,她只是无奈地回答“应该不行”。


因为她清楚,目前的学费不高,但是到了中学、高中、大学,所需的费用并不是自己的家庭可以承担的。


经济问题的代际传递,成为当下香港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


那就只能默认现状吗?


节目中一位校长认为,之所以在孩子当中形成差异,是因为基层的孩子获得机会很少,如果为基层的孩子提供机会,他们是可以追上来的。


美国在90年代曾实施过一个名为MTO(向机会搬家)的社会实验。


向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让其搬至更富有,机会更多的地区。


10年后进行调查,发现搬去富有地区的家庭,家庭收入、失业率等一系列指标基本没什么改变。


结果让人绝望吗?不。


当几年后再次对这些家庭回访,发现虽然这些家庭自身没什么改变,但他们的孩子相比未搬家的家庭,无论是在升学率、经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实现了明显的突破和跨越。


一旦得到机会,很多人是可以弯道超车的。


而机会,从来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Richard Eng是连锁补习学校的创始人,童年同样经历过困难的日子,曾经一家五口人只有一碟腐乳和一碟菜。


但Richard认为,经济困难是上一代的事情,这一代是可以改变的。


只要肯在读书学习上付出心思,就毋需介意现在的状况,重要的是以后如何。


或许,为生计挣扎的人已经没有精力去考虑改变现状,但并不代表改变现状的可能性为零。


受教育水平、环境、机会,都在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


每一环,都在蝴蝶效应般相互作用。


更高的教育水平,意味着接触到优质环境的可能性越大,而优质环境,又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对于普通人来说,实现跨越最有效的办法,或许就是通过读书尽可能改变客观环境和自我价值,在决定人生的重要性机会出现时,有能力察觉并及时把握。


或许我们的努力不能带自己瞬间脱离泥沼,但只要向上一寸,就多一寸的希望,最不济,也是给后代带来希望。


而所谓奇迹,只不过是你的幸运,恰好撞上了你的努力。


▂▂▂▂▂

The End

文章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微博@网易公开课。


还有好看的:

10岁男孩辍学当网红:“读书没用”的骗局,还要毁掉多少人

“我,23岁,月薪4.5万”:这3件事,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

鲁迅,中文互联网永远的梗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