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众多985“瓜分”,这所老牌211,如今成了全国最“水”的大学?
它扛着“弘扬文化”的重任出生,曾顶着时代的压力为学生们提供安身之所,将“忠信笃敬”刻于心中,经过多年调整,终于寻对方向,大胆向前,走向荣光。
——女同事说
在南海之滨的岭南大地上,坐落着一所神奇又“矛盾”的学校——
这里接收了全国数量最多的港澳台侨外学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侨校”,行走在校园间,经常能听到不同的方言和外语。
虽然学校因为开放包容的学风而闻名在外,却也常常因此,被别人误解为“水校”。
可哪怕它被说“水”,一到了考研的时候,报考的数据还是展现出了学子们行动上的诚实。
它被考生们列入考研四大“死亡211”之列,热门专业金融、新传、计算机等报考人数超过1000人,总报名人数超30000,平均报录比10:1,想上岸难如登天。
争议也好,长盛不衰的报考热度也罢,作为故事的主角,暨南大学只是继续走着自己的道路,笑看风雨。
01
“华侨最高学府”
暨南大学,本部地处美丽又富饶的羊城广州,直属统战部领导,是教育部、统战部、广东省三方共建大学,入选了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
全国由统战部直属管理的高校,仅有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而暨南大学又是里面唯一一所211、双一流高校,有着历史和学科底蕴上的光环。
但同时,它复杂又不能一眼看出含义的名字又总会让不知情的人误解,不小心和“济南大学”搞混。
事实上,“暨南”二字,出自于《尚书·禹贡》: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便是“暨南”二字的用意。
从诞生至今,暨大一直牢记着校名中所强调的文化使命,心系家国、拥抱世界,力求成为无数身在海外的华人侨胞与祖国大地之间的纽带。
暨南大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暨南学堂。
时间回到百年前的1906年,国家与民族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远在海外的侨胞与华人心系祖国,希望青年们能够回国读书。
正逢大臣端方考察完西方宪政回来,得知了这些青年人的诉求,于是上书光绪帝,请求让“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能够回国,“宏教泽而系侨情”。
端方上书,红圈为光绪朱批 图源:暨南大学
在海外侨胞的殷切期待下,第二年,暨南学堂应运而生。
首批21名爪哇归国的学生漂洋过海,历经颠簸才得以回到故土,离船上岸的那一刻,有些学生的眼中不自觉地流下了两行泪。
此后一年,在听闻暨南学堂创办后,又有五十多名侨生分批入学,其中大部分来自南洋各国。
自创办之初,暨南大学就承担起了弘扬文化、维系侨情的重任,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
那会儿的暨南大学自带“热搜体质”,可以说是当时最前卫的学校之一——
革命浪潮渐起,暨大学子互相号召着同学剪掉辫子,成为当时全国第一所全员“西装头”、全国唯一一所“没有辫子”的大学。
清政府被推翻,张勋带着“辫子军”谋算着复辟,把走在革命前沿的暨南学堂视为眼中钉,曾经用大炮对着学堂的大门进行威胁,但学生们依然挺直着脊梁。
尽管许多学生想参加革命军,但学校担心学生们的人身安全,还是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撤往上海,让大部分年岁尚小的侨生返回南洋。
暨南大学夜景
因为独特的侨校背景与学风,暨大不止一次像这样陷入停办危机。
比如1949年,暨大的文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被并入复旦,理学院被并入交大,实际上名存实亡。
到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暨大不仅没有复学,原有的一些院系还被分给了其他高校,如地理学系分到了南大,人类学系并入了浙大,暨大学子复学遥遥无期。
在50年代末,暨大好不容易可以在广州重建,却又在短短不到十年后再度停学。
可无论哪一次,无论多艰难,暨大人都会四处奔走寻求复校,从未放弃过返回校园的希望。
1978年暨大重办后首届开学典礼 图源:暨南大学
聚如一团火,散若满天星,暨大的精神就像一条纽带,将世界各地的暨南人紧紧维系在一起。
02
言忠信根在中华,行笃敬走遍万邦
百年暨大,不止对华侨教育与文化传播贡献良多,更是在悠悠岁月里,凭借着强劲的实力吸纳了无数优秀学者,贡献了一个高等教育奇迹。
1923年,为了容纳年年增加的学生,国立暨南学校(暨南学堂改称)的校址搬到了上海的真如镇,继续增加办学的学科门类,在1927年扩充为国立暨南大学。
国立暨南大学
上海的繁华与便利为暨大带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无数才学出众的专家学者被这所学风开放的大学所吸引,接过了暨大抛出的橄榄枝。
广纳英才,兼容并包。
真如时期的暨大,群星汇聚,师资力量在全国高校中都名列前茅。
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曾执教于此,在这里写出了近百万字的巨著《中国通史》,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在生物系任职,除此之外,还有文学家梁实秋、叶公超、梁遇春、教育家夏丏尊、中国社会学泰斗潘光旦……
梁实秋
那时,在暨南大学举办的名人讲座与会议数量之多、质量之优闻名上海,许多其他学校的学生慕名而来,挤满了台下每一处空位。
暨大的人文社科与基础学科底蕴深厚,商科同样走在时代前列。暨南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早在20世纪初叶,黄炎培就曾建议道:
“盖今世商战、工战,无非学战。”
为此,暨大最早创设了商科,后来改为商学院,在百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商业领域的人才,在工商管理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贡献良多。
黄炎培
当年的暨大,有多牛?
在硬件设施上,学校的教学楼、校舍、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
由海内外热心人士募捐建成的图书馆是暨大真如时期最为知名的建筑,里面有着40000多册的中外文藏书,在民国高校图书馆中排行前列。
而设施完善的运动场,更是为暨大学子提供了锻炼身体、体育训练的空间。
因为运动设施的完备与学校的高度重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暨大,可谓是全国著名的“体育大学”!
许多优秀的暨大学子作为国家代表队参加了多届远东运动会和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涌现出了如陈镇河、王南珍、郝春德等早期为国争光的运动员。
暨大学生出征奥运会 图源:暨南大学档案馆
体育精神,流传至今,时至今日暨南大学依然是一所体育成绩出色的高校,走出了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跳水运动员陈艾森、谢思埸等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将们。
除此之外,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还创下了许多中国高教史上的“第一”——
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全国第一所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校名一直沿用至今的百年名校之一,第一所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国内第一所在大学里开设医学院的高校……
校训中的“忠信笃敬”,成为暨南人记忆中永远的底色,照亮前行之路。
暨南大学番禺校区
03
文理并重,多元发展
近年来,暨大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或许,走过百年风雨,暨南大学在21世纪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许多人说,暨大是“特色侨校”,实际上,除了华人华侨研究与培养,暨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也形成了文、理、商、医、工、教、艺等学科多元发展的新局面,展现出三大独特的办学特色——
港澳台侨外教育先进,学科多元发展,与大湾区联系密切。
在最具特色的港澳台侨外教育上,暨南大学从创立之初就走在全国的最前沿。
从1927年开始,暨南大学便设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研究南洋华侨华人的文化与生活。
80年代,改革开放不久,暨南大学乘着对外开放的东风,成立了国内少有的华侨华人专门学术研究机构——华侨研究所,招收国内首批华侨史方向的博士生。
在学科发展上,暨南大学汇聚了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实力雄厚的科研平台,发展态势越来越迅猛。
2015年以来,暨大提出了“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与培养高层次的师资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716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兼职)9人,外籍境外院士10人,有国家级领军人才6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7人。
在强大师资团队的引领下,学校的硕博学位授予点愈发丰富,现有2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除此之外,暨南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学校微生物学、临床医学、经济与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广东省内暨大ESI前1%入选学科数量仅次于中山大学,位居第2。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群英荟萃、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暨南大学,在粤港澳一体化发展的今日,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暨大为大湾区学生创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让不同院校的学生们能够在网上学习到更多知识与技能。
此外,暨大努力促进学生就业,设立了大湾区规模最大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和广州、深圳等地联合创办了实习实践基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
不过,暨南大学作为一线城市中的老牌211高校,纵然历史底蕴深厚且发展迅速,但不得不承认,从前多次停办与院系拆分调整还是对这所百年老校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如今,在各大高校排行榜中,暨大基本都在40-50名左右的位置,和一些专业学科极为强势的顶流211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而且,因为独特的招生政策,网上出现了很多误认为暨大是“水校”、“保底校”的风言风语。
虽然,很多人都说暨南大学已经“落魄”,早已不如曾经那么辉煌,很难在竞争激烈的高教圈中再次崛起。
但经过这些年的调整与沉淀,暨大经过了艰苦的演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与方向。
如今,这所百年学府稳步发展,在自己的道路上铆足了劲往前走,久久为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重铸往日荣光。
04
海水所至,皆有暨南人
微风徐徐,四季常青。位于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省,不仅是实力惊人的经济重镇,还是风景优美的宜居之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在这里度过大学四年,可谓充实又快乐。
目前,暨南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设有五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226.81万平方米,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就有4所。
暨大的本部矗立在广州天河的石牌,与华南师范大学仅有一路之隔,附近紧邻着地铁与公交线路,交通便利。
石牌校区形似拱桥的“彩虹门”与背后的富力大楼是暨大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在这里,很多暨大同学在入学时拍下了在学校的第一张照片,又在毕业那年,站在“彩虹门”下,留下了毕业时的身影。
由于气候温暖、降水充足,校内植被密布、水草丰美,散落着日月湖、镜湖、明湖等如星点般的小湖。
每当天气晴朗、日光高悬之时,岸边的绿树、天空中的白云与岸边的教学楼会一起倒映在水中,小鱼轻盈游过,犹如一幅闲适的画卷。
明湖风光
校内的自然人文风光让人看着心旷神怡,点缀其间的建筑景观同样独具暨南特色。比如金灿灿的万国墙,象征五洲学子齐聚一堂,彰显着暨大的侨校历史与开放包容的学风,十分抓人眼球。
要说生源来源地的多元化,在国内暨大可以说是数一数二。
暨南大学在全球79个国家共设立了137个招生报名点,去年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2161人,遍布世界各地。
从前,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百年来,暨大人才辈出,优秀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强有力的暨大校友圈——
著名的华侨领袖、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和李岚清,泰国议会原主席、原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
学校取名“暨南”时所寄托的“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的愿望,在百年浮沉中,逐渐成为现实。
沐浴着一代代暨南人留下的荣光,生活在美丽舒适的校园中,也难怪尽管暨大的宿舍和饭堂总是被学生们自嘲为“招生减章”,但每当提起母校时,总会满怀着认同与热情。
正如校歌里唱的那样:
“扬子滔滔连珠江,暨南教泽播八方。百年沧桑千里路,一朝涅磐出凤凰。
言忠信,根在中华;行笃敬,走遍万邦。四海关爱,暖流荡漾,五洲学子,汇聚一堂。剑锋砺就,桃李芬芳,德润寰宇,辉映炎黄。”
迢迢千里路,暨南大学已走了一百多年,如今,路就在每一个暨南人的脚下。
心系中华,带着先辈们留下的期许,大胆地走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探索每一片未知之地。
参考资料
1.暨南大学:《习总书记刚走过的暨南大学,有你不知晓的百年荣耀》
2.暨南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3.暨南大学官网:《暨南文化》
4.暨南大学:《暨南大学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每日互动
对于暨大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评论区告诉我~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给弟弟开家长会发现班主任是自己以前老师,姐姐:挨了双份骂......
考研难度翻倍、转业率飙升,这个登上“最想退学榜第一”的专业,真有那么坑吗?
三战考研上岸,42岁当院士,离职清华去“双非”的网红校长,如今怎样了?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