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更驻心 !他把交汪当成家,把人民幸福当成一生的事业...
读懂中国 • 新时代铸魂育人大思政课③
“读懂中国·新时代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第二期内容
我们邀请到了
中南大1955级校友吴克铨
作为主讲人为大家讲述
他与“昆山之路”的故事
今天我们将与你分享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中南大78级校友
孙健与交汪村的故事
点击视频观看孙健校友
在交汪村的故事
孙健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财政78级校友
2021年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
孙健荣获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年过六旬的他
曾在贵州省黔东南的极贫村
交汪村驻村五年
是贵州省驻村时间
最长的驻村干部
因此交汪村的村民亲切地
称他为孙嘎雷
自2021年6月
卸任交汪村驻村第一书记
回到贵阳后
这是孙健第四次
回到他的“第二家乡”
他牵挂着这里
但凡是村里有事情需要帮忙
他都即刻“回家”
交汪村曾是一个极贫村,在孙健来驻村之前,交汪村还有185户贫困户,813名贫困人口,甚至连水都没通上。
交汪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苗家村寨,有着当地人自己的方言。孙健刚到交汪村时,听不懂村民的方言,年近60的他就拿着小小的笔记本,一个一个学。
当时我刚刚来到村里,还不太懂本地方言,看到村干调解纠纷气氛特别紧张,感觉双方都要打起来了,其实我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我劝不过来,赶紧拉着双方的手说不服不服,这个词我常听来办事的村民们说,但是还不知道什么意思,心想应该是个好词我就说了,在场的村干和村民顿时笑出声音来,紧张的气氛终于解开了。
孙健明白想要顺利开展工作,就必须尽快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于是他婉言谢绝了乡镇给安排的宿舍,在村活动室的一个房间里开始了驻村生活。
于是,他在村子里摆起了茶摊,邀请村民们过来喝茶聊天,向村民们学苗语。走过一条条乡间小路,遍访贫困户,了解民风民情,直到他能叫出每一个村民的名字。
来到交汪村3个月后,孙健将自己的思考和发问汇集成3717字的《交汪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并将这个报告作为与村干谈心谈话的重要交流工具。
孙健的车是全村的
义务交通工具
送老人看病
接孩子放学
跑各种项目
......
以至于驻村这五年
车胎换了十几个
车辆行程达20多万公里
在交汪村的日子里,孙健是村里的“发动机”、“万事通”、“热心人”、政策讲解员、群众解惑人。他带领着村民们成立产业基地,建设生产路、入户路,安装路灯;他帮村民们调节纠纷、安装家具,甚至村民家里的电视遥控器摆弄不好了,只要一个电话,孙健就上门帮忙修理。只要村民有事情找他,他都热情接待。看着孙健始终如一的行动,村民们从内心里开始肯定这个从大城市来的“第一书记”。
在中央财政扶贫资金
90万元支持下
孙健又自筹资金33万元
组建了方召镇松岭食药用菌
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孙健在产业基地
他携同村两委全力打造
“小而特”经济
摸索出了林下养鸡的生产模式
薇菜和青钱柳种植
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他带领交汪村民实现了交汪村
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为村民们带来了收益
山区常年大雾
很少有晴天
孙健屋里的被子
也都经常是湿的
冬天更是湿冷
孙健只能靠着炭火盆取暖
驻村两年期满后
孙健本可以回到省城
但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
他又留了下来
一留又是三年
我现在感觉,我就是交汪人,我流的是交汪血,我的心在这里。一个人的根,就因为这五年,就落在这里。
每次回到交汪村
孙健都说自己是
“回家了”
都会因热情和自己
打招呼的村民
而热泪盈眶
我是共产党员,不管顺境、逆境,我的初心是不变的。脚踩在这片地上,就要承担这片地上的责任。
人生不是算成本,也不是算回报,人生算的是你的能量能不能发出去。我觉得人生真正的哲理在于付出最大化。没有年限的设定,就要拿终生来做,一旦选择,就是终生。
——孙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彭佳 张睿捷
审核|崔桢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