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援滇十周年:发挥特色优势 凝聚工作合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援滇十周年


近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滇定点帮扶十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并讲话。怀进鹏指出,十年来,直属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战略部署,成为教育部定点联系滇西的一支重要力量,探索形成了以教育、人才、产业、健康帮扶为重点,应地方所需、尽高校所能的特色帮扶路径,在滇定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教育部党组关于援滇工作部署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13年至今先后承担了定点帮扶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对口支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定点帮扶昭通市盐津县等任务。


十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累计选派29位挂职干部人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4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900余万元,开展消费帮扶2000余万元,培训各类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乡村振兴带头人20000余人次,助力梁河县、盐津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官网多次报道学校援滇工作经验做法。


定点帮扶德宏州梁河县

(2013年—2017年)


在定点帮扶期间,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提出并实施“滇西扶贫‘文澜 • 金孔雀工程’”(该项目获评“2014年度滇西边境片区精准扶贫优秀落地项目”),形成教育帮扶、人员培训、政策咨询、招商创业和文化推介“五位一体”的帮扶模式。

▲“文澜 · 金孔雀工程”项目

1

教育帮扶


学校累计拨付和筹募资金400余万元支持县域教育事业发展;


实施“天使成长助学计划”,累计完成牵手对接156人,年资助金额30余万元;


累计建立本科优质生源基地4个,提增本科招生计划数23个,每年给予滇西籍本科生2个支教保研专项指标,每年给予德宏州1-3个博士研究生“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


累计选派研究生支教团4批32人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云南梁河开展支教活动

2

人员培训


学校承办滇西领导干部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德宏青年创业专题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11期,累计培训1300余人次;


邀请黄冈中学、复旦附中8名专家赴梁河县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双向挂职”项目,德宏州瑞丽市、梁河县累计选派9名基层干部到学校挂职交流。

3

政策咨询

学校推荐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法学、社会治理等领域的8名教授受聘为德宏州有关县(市)政府咨询委员,为县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开展《认清经济形势,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专题报告10余场,形成《维护区域品牌 助力转型升级——关于“瑞丽”商标抢注的咨询报告》等多篇高质量咨询报告。

4

招商创业


学校发挥校友帮扶作用,先后在广东、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开展“德宏州旅游开发推介会”“梁河县农业产业招商会”“瑞丽市招商引资会”等活动;


依托学校“湖北青年创业学院”,指导组建“勐巴娜西•德宏茶文化馆”创业团队。


5

文化推介


学校专门邀请德宏籍葫芦丝演奏艺术家团队来校开展滇西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七彩云南•美梁河”民风民俗主题文艺晚会、“文澜小剧场•葫芦丝”文化晚会;


举办两期梁河葫芦丝培训班。


增进和提升了学校师生对滇西多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对滇西扶贫工作的参与共识

对口支援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2016年至今)


为加快推进滇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党组于2015年4月批准设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按照教育部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于2016年开始结对帮扶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筹),并签订《校校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9月,学校与滇西大续签了《校校战略合作协议》。结对以来,学校在挂职干部选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智库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大力开展帮扶工作,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

挂职干部人才选派


2016年以来

学校累计选派

6名挂职干部人才

15名银龄教师

到滇西大挂职工作


▲银龄教师及家属在滇西大的合影

▲央视《焦点访谈》采访报道我校银龄教师代表孙贤林教授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工作要求,累计选派“全国模范教师”孙贤林等15位银龄教师到滇西大支教工作,支持成立“孙贤林名师工作室”;


学校银龄教师选派数量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教育部有关领导对学校银龄教师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教师节特别报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银龄教师周月梅先进事迹

2

支持专业学科发展


学校积极帮助滇西大开展专业学科建设,先后协助滇西大成功申报本科专业17个;


落实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2019年以来共录取3名滇西大青年教师作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


推动两校师生交流访学,接收滇西大两位专业教师来校跟岗学习,邀请滇西大多名师生来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3

开展学术科研交流


2017年,由香樟经济学圈主办,滇西大举办,滇西金融研究院、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2017·第三届香樟经济学英文论坛”在滇西大成功举办;


2021年滇西大与中南大组建的科研团队获得首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21年10月滇西大、中南大共建“滇西财务会计研究院”,邀请全国会计学界泰斗郭道扬教授任名誉院长,打造滇西地区财会教研高地。

4

开展智库建设


学校联合恒丰银行,与滇西大签订《共建滇西金融研究院三方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滇西大首个研究机构——滇西金融研究院;


学校先后选派7名教授专家和党政管理骨干挂职担任滇西金融研究院负责人,并协调聘请10位专家教师和企业精英担任滇西金融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自成立以来,滇西金融研究院坚持“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紧扣国家战略”的定位,积极开展实地调研,研究人员先后撰写提交“借鉴瑞丽经验 进一步推进沿边重点地区人民币跨境使用”等10余项高质量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智囊团”作用明显。

▲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共建滇西金融研究院

▲共建滇西金融研究院,创新模式“造血”金融扶贫

5

开展人才培训


学校根据滇西大和地方企业单位需求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结合教育部课题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研究,深入云南德宏、瑞丽、梁河、腾冲、怒江、永平、丽江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的主题调研,建立观测点,完成综述报告和调研报告20份。

学校召开2023年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专题工作会议

定点帮扶昭通市盐津县

(2020年至今)


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要求部署,学校于2020年正式承担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任务,结对帮扶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结对帮扶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组有关要求部署,高质量完成各项帮扶任务。学校连续三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最高等次“好”。

1

坚持强化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抓健全机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副职校领导任副组长,学校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

抓完善机制。制定出台学校《援派挂职干部人才工作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及年度计划等文件。坚持实行六项工作机制,即学习研究机制、互访对接机制、责任归口机制、督查指导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定期报告机制,确保各项帮扶任务落实落地;


抓研究部署。校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定点帮扶与对口支援工作,2020年以来先后25次研究定点帮扶工作。分管校领导先后31次主持召开专题研究调度会,召开年度专题工作会议及其他协调会20余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践行一线规则,2020年以来班子成员累计11人次带队赴盐津县调研。

▲校领导带队前往盐津开展调研

2

坚持尽锐出战,强化干部选派


强化挂职干部选派。学校坚持“选硬人、硬选人”原则,累计选派4名管理骨干、1位主任医师、3位优秀幼师赴盐津县挂职工作。新选派挂职干部到岗前,学校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为挂职干部上好“政治课”“政策课”“心理课”“业务课”等任前“第一课”;

抓实挂职干部激励保障。学校建立挂职干部联系人制度,定期发放有关补贴、购买保险,并利用“七一”、春节等对挂职干部及其家属进行慰问。

学校召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盐津县校地联席会议暨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

3

坚持压实责任,强化体系化帮扶


强化支撑保障,开展资金帮扶。学校统筹年度自筹资金,积极联系协调校友企业、合作单位等向盐津县引进帮扶资金。2020年以来,学校直接向盐津县支持帮扶资金92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696万元,为盐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有关校友企业校友会与盐津县签订合作协议


助力产业振兴,实施“产业强基”工程。学校将产业帮扶作为定点帮扶工作的“牛鼻子”,提出实施定点帮扶盐津县“产业富民工程”。一方面,协调推动保利(北京)民爆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武汉楚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海亦丰教育集团与盐津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矿产资源开发、高山蔬菜种植、医疗和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投资意向金额达5亿余元。同时,累计投入300余万元帮扶资金,支持盐津县实施兴隆乡保宁村茶产业公路硬化项目、箭坝村“双产业路”硬化项目以及电商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不断改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坚持把消费帮扶作为产业帮扶的重要内容,优先采购盐津县等脱贫地区农副产品。2020年以来,学校累计购买盐津县等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1300余万元、帮助盐津县等832脱贫地区销售农副产品770余万元;

助力人才振兴,实施“能人培育”工程。学校在盐津县建立“继续教育基地”,大力实施盐津县“能人培育”工程,积极为盐津县培育管理能人、致富能人、技术能人。2020年以来,为盐津县累计培训管理干部2864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0578人次。此外,学校还支持盐津县制定实施基层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累计招录2名盐津县乡镇干部到我校就读MPA专业研究生。学校自2020年结对帮扶盐津县实现盐津籍本科招生零的突破以来,连续四年累计录取盐津籍本科生10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盐津县各级管理干部开展专题讲座


助力文化振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统筹教育振兴乡村和振兴乡村教育,深入实施盐津县“文化惠民”工程。助力盐津县改善基础办学条件,实施“十个一项目”,即修缮一所美丽学校、援建一批智慧教室、捐赠一批教学物资、设立一个教育基金、援派一支教授团队、培育一支师资队伍、结对一批贫困学子、建设一个网教平台、打造一门教学金课、招录一批盐津学子。2020年以来,学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00余万元用于盐津县中小学改善教学场馆,捐赠价值近800万元教育物资,建设盐津县首批智慧教室3间,招录本科生、研究生累计12人,发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励志奖学金”合计近30万元,培训中小学教师2000余人次;


▲来自盐津的邵海娇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00分的好成绩,超出云南省理科一本分数线115分,原本能去其他更好的985院校,也可以选择其他偏理科的专业,但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她毅然在第一志愿和第一专业上填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助力盐津县改善基础办学条件


助力生态振兴,实施“业态融合”工程。积极对接盐津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探索实施盐津县“业态融合”工程。一方面,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15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箭坝村为民服务中心改造项目、箭坝村饮用水提升综合改造项目,协调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向盐津县捐赠净水器26台,帮助实施农村厕改50户。另一方面,学校发挥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院等14个研究机构人才优势,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理论实践研究,形成研究成果18个;

▲助力盐津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帮扶建设完成了箭坝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项目

▲箭坝村服务中心


助力组织振兴,实施“雁阵样板”工程。学校聚焦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助力盐津县建强组织阵地,投入帮扶资金近100万元支持箭坝村实施为民服务中心改造及二期项目。发挥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带头人“头雁”标杆作用,支持帮扶地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形成促进乡村振兴“雁阵样板”效应。此外,学校广泛动员各二级单位、师生校友等参与支持定点帮扶盐津县工作。学校累计20个基层党组织与盐津县(箭坝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累计捐赠帮扶资金220余万元,捐赠帮扶物资价值200余万元。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滇定点帮扶十周年座谈会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凝聚壮大帮扶工作合力,抓实各项帮扶举措,为云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中南大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发布建新功,正青春!点击进入新生第一堂美育思政课中南师说㊷ | 张思怡:媒介融合环境下党媒传播实践与社会整合机制研究中南大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优秀!中南大三位学子荣获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 | 党委组织部

文字 | 陈金川 徐庆祥

图片来源 | 文澜新闻网 校报学通社

部分图片来源 | 刘祚衡

编辑 | 万琛玥

责编|崔桢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援滇十周年:发挥特色优势 凝聚工作合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