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叩问2018】外资零售为什么在中国辉煌褪去?

龙商网 超市周刊 2019-05-15

作者:赖章平

本文2587字左右,阅读约需8分钟


记住2018。

这一年,故事很多,记忆深刻。

从中美贸易战开打,到暂时握手言和;从“一带一路”旗帜下“进博会”的召开,到“减税大计”浮出水面;从消费整体下行市场提振乏力,到“智慧零售”的甚嚣尘上;从便利店投资疯狂,到京东掌门人刘强东事件“大戏鸣锣”……

一年,就这样热热闹闹过去了。当然,有欢笑,也有悲伤;有收获满满,也有折戟沉沙。

龙商网&超市周刊以【叩问2018】为栏目,是从不同的侧面,去回忆或者来展示2018年留存下的记忆。

“叩问”过去,是为了更好总结过去,把握未来。

为什么?

不是对过去的质疑和批判,而是为了这个永恒的朝阳行业,能够卸下负累,轻装向前。


上世纪90年代,家乐福、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大批入华,大举拓店,以先进的企业理念和管理方式给本土零售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辉煌早已过去,迎来的是这些巨头的利润下滑、退出中国市场及经营惨淡闭店止损等相关信息。

 

前不久,传得沸沸扬扬的“麦德龙出售中国区业务”虽已澄清,但其全球营业额由高峰时期的600多亿欧元跌至现在的200多亿欧元,让人不免唏嘘在华已耕耘近25年的外资零售巨头之一今日发展的窘境。


今年10月中旬,乐天玛特将其93家门店出售给利群股份、物美集团,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日系巨头伊藤洋华堂在京“华堂商场”先后闭店,现今只剩亚运村店和三里屯的食品馆……


无独有偶。沃尔玛、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多次利润下滑后,开始积极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


那么,在外资零售经营业绩普遍不容乐观的当下,他们在中国为什么会“辉煌褪去”?

 

困境

 

1、电商的冲击

 

“您好,您有一份快递待取……”

 

正在上班、家里或走在路上的人们随时都有可能接到来自快递大哥让取快递的电话。有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将超6亿,以中国13亿人口计,那就是说几乎每2人中就有1人在网上买东西。

 

今年双十一淘宝、天猫以2135亿的成交额元再次刷新纪录,京东也以1598亿创新高。可见,网购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线上买东西成为时下人们购物的一种常见方式。

 

所以,以线下传统大卖场为主的家乐福、沃尔玛、卜蜂莲花及麦德龙等外资零售商不可避免地受到电商的冲击,尤以非食类更甚,市场份额被网购大幅地挤压。

 

2、本土零售商的崛起

 

今非昔比!我国现今的本土零售商与上世纪90年代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上世纪90年代外资零售巨头初进入时对本土零售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主要是因为国内零售商还尚未能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树立先进的企业理念,面对货品丰富、管理到位的外资零售巨头才会毫无应对之力。

 

现在,不论是如永辉超市一样的全国性超市龙头,还是和备受顾客喜爱及行业敬重的许昌胖东来,或是引领新零售发展的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企业,都已在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再根据消费者需求适时改进与升级,逐渐缩小与外资零售商的距离。

 

所以,本土零售企业的兴起必然会抢夺外资零售商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3、外资零售商难以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作出适时、正确的决策

 

当前国内的零售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消费升级为驱动力,商品和服务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总体来说,商品追求品质,服务重在贴心。

 

广阔的中国市场每个区域的消费者都有其特殊的需求,这就要求全国性布局的外资零售商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北京华堂商场的冷淡与火热的成都伊藤洋华堂显然就是各个区域之间发展战略针对性不强的表现。

 

在德国做to B业务的麦德龙,进入批发市场遍地的中国市场,现虽已对个人开放,但要消费者养成到麦德龙买东西的习惯是需要时间的。何况麦德龙门店的区位、商品和服务相较其他离消费者近的大型商超没有优势可言,所以想要扭转现下颓势,外资零售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外资企业决策权又都在海外,本地决策权力有限,就造成应对滞后,丢失最佳时机,经营业绩一再下滑。

  

新策

 

1、新模式

 

不论是自建线上商城,还是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入驻淘宝、天猫和京东等拥有超高流量的商城,搭建线上平台已是外资零售商促进业绩增长的不二之选。

 

近些年,沃尔玛、家乐福积极开始了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尤其是家乐福自去年开始就已开始进行全渠道布局,陆续牵手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及百度等第三方O2O平台。

 

此外,今年11月也传出麦德龙正与腾讯洽谈合作事宜,拓展线上业务。入华20多年的日本知名零售商伊藤洋华堂于今年1月、7月分别上线了微信商城和O2O到家业务,且其电商跨境购业务也与今年8月底正式上线。

 

可见,在网购渐成趋势的当下,线上已成外资零售商重点布局的一个版块。

 

2、新业态

 

社区超市、生鲜超市、食品超市、高端超市、便利店……

 

近些年,各种新业态层出不穷,大卖场市场份额遭到严重挤压。“大而全”的超市开始转向“精而美”,泰国正大集团旗下的卜蜂莲花也不例外。

 

2017年,卜蜂莲花就已开始布局小业态,不仅在广州开出了2家泰友高端社区超市,还在北京丰台区开出首家24小时便利店,后又推出了Lotus Plus精品超市业态。显然,卜蜂莲花业态“瘦身”的步伐正不断在加快。

 

而为顺应中国市场作出不少调整,对C端消费者开放的麦德龙也先后在上海开出4家便利店。可惜,还未走出上海4家门店就已悄然停业,这一业态在麦德龙板块上不复存在。

 

作为世界零售龙头的沃尔玛也不闲着。今年12月中旬,沃尔玛在成都正式推出新一代门店。这是继今年年初成功推出“惠选”智能超市后,沃尔玛在零售创新上的又一次尝试。

 

3、新技术

 

现在,在超市选购好商品后,可以自己称重、结账,完全不需他人之手,给顾客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科技赋能零售业,又将消费体验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今年3月,家乐福集团就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追踪食品从农场到门店全过程上,并率先在鸡肉、鸡蛋和西红柿等食品试点,为食品安全加码。

 

另外,今年10月23日,北京家乐福开始正式启用小程序扫码购功能,实现即买即扫,一键支付,节省顾客时间,提升消费体验。沃尔玛扫码购于今年4月上线后,至11月底已推广到180个城市的近400家门店,用户人数超过1500万。

 

还有其他新兴技术也相继上线,比如刷脸支付、自助称重等。可想而知,未来零售业将会往更加智能化方面发展。

  

有效?

 

“总体来说,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但具体到每个企业境遇是不一样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

 

比如,沃尔玛在中国肯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沃尔玛的业态比较多样,除了大卖场以外,又有很多迎合消费者时下需求的新兴业态。尤其是山姆会员店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业态。

 

第二,沃尔玛入股京东5%,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此后,沃尔玛在中国的实体门店就接入到京东集团投资的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和O2O电商平台“京东到家”。因此,沃尔玛各方面的布局都显得比较完善、成熟。

 

但业态单一、以大卖场为主的家乐福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则不容乐观。虽有尝试各种业态,但都是浅尝辄止,助益不显。

 

还有向以稳健、谨慎著称的伊藤洋华堂,近些年以转向发展成都市场为主,几乎放弃了北京市场。

 

这些都证明了外资零售在中国的发展情况不复当初,在成长起来的本土零售商面前,市场份额会愈渐缩小。



◎ 编辑:东风  执行主编:王彩霞

◎ 热点投稿:13716921512(艾米)

◎ 广告合作:18611185635(邢忱)

◎ 专业培训:15010621527(陈敏)

◎ 咨询项目:13810589361(高伟)

◎ 国际考察:15010621527(陈敏)



1、合力超市李德祥:1000平左右的社区生鲜店才更容易盈利

2、乐大嘴零食公园郑超:聚焦家庭需求的乐大嘴如何成为价格杀手

3、步步高集团总裁陈志强:零售企业的数字化价值重构

4、信誉楼总裁助理孟庆红:信誉楼的最大优势是替他人着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