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林旧事 | 百年药店志诚利

2017-02-17 曼陀罗文化

吉林老城较早的大药房志诚利药店,始建于1913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地址在当时的翠花胡同27号,地处繁华的商业区,有宗绍伯等人集资(财东)合伙开办。宗绍伯是总经理,另在头道码头69号还设有西柜,经理杨庆复。

志诚利本着“诚信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经营方式是前店后厂,批发兼零售,加工丸、散、膏、丹等,两柜共有员工30多人,房屋30多间(包括前柜、后柜、库房、加工房等)。专设两名跑外的,一个叫朱长盛,一个叫张聚金;一个负责关内各大城市,一个负责东北各城市。

志诚利经营品种达四、五百种(包括加工的中成药),另外还有少量的西成药。除外批药材外,还收购药材,出售自己加工的丸、散、膏、丹,很有名声,特别是牛黄清心丸颇受群众欢迎。

药铺生意逐渐兴隆,远近闻名,于1920年开始扩大经营,增加了皮张、山货、猪鬃等土特产品,以及名贵药材,如人参、鹿茸、熊胆、虎骨,销往关内和东北城市。零售中草药日益增加,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坐堂先生有孙系涛、李培田、朱子方、李魁峰、景化文等七位名医。特别是景化文先后在志诚利坐堂40多年,擅治内、妇科诸症,颇有声誉,对妇人胎前产后、儿科豆疹,颇有心得,群众称赞其是个好医生。李魁峰于1923年到志诚利药铺坐堂,擅治内、妇科,亦熟药物。对妇人崩漏等症,独具专长,颇具声誉。1924年春,吉林城乡流行似痢非痢时疫,表现为身热下痢或便下黑水等症。时医多用清热导滞法,效验不应。他按前人所言:除三阴自下痢外,其余皆为阳症。拟用“犀角地黄汤”加味,重用升麻,贫者用水牛角代替犀角,竟获良效,声名远播,受到群众好评。

1925年秋,有一中年妇女,身体虚弱,因气滞血崩不止,经输血输液、服中药归脾汤等均无效,经他拟方以生地、白药、丹皮、焦枝子、川军等重剂,一剂血减,二剂血止,药效神速,令人佩服。从此,志诚利药铺远近闻名,受到群众称赞。

志诚利每天除有四、五十人看病外,还出售中药七、八十副,另外还出售些西药。从1924年志诚利药铺每年从银号可获得贷款30多万,到1928年志诚利总资产达到白银近万两,可见当时吉林医药业实力的雄厚。

1940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颁布了“7·25”物价停止令,建立了名目繁多的控制机构,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日本侵略者还实行土特产品统购统销,使志诚利失去了自由经营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得不缩小经营规模,仅能维持生存。

1948年3月9日吉林解放后,志诚利药店获得了新生,重新调整了企业,两店合并一起,地址在船营街,只是零售,停止了批发和中成药加工。

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志诚利实行了公私合营,企业变为国营企业,至1990年先后有李成舟、杨照义、胡若铁三名经理,有三、四名坐堂先生,经过三四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的志诚利大药房,地址在松江西路33号,营业室面积300多平方米,员工12名,经营品种3000多种,有中西成药、中药饮片、医疗保健品等。(消息来源/江城日报,2015年12月16日5版,作者/邵蔚风,原文无图,图片综合网络/张义安)

欢迎关注曼陀罗文化微信平台:jlmtl2014

大吉林,大东北,

聚焦乡梓历史,传播吉林人物语;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扬慢生活情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