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吉林旧事 | 清代打牲乌拉教育追记

2017-02-18 曼陀罗文化

吉林乌拉(即吉林城)在清朝被皇家视为“龙兴之地”,同时也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清政府自雍正帝开始在东北推行的教育体系就与中原完全不同。从教育的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国语骑射”方面。

“国语”即“清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满语;“骑射”当然就是习马射箭了。在清代的统治者看来,入关的满族人已完全淹没在汉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满族子弟尽管也研习满语、练习骑射,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习俗及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浸入了满族子弟的精髓。唯有吉林、黑龙江等“柳条边”外之地区,因其长期被圈禁,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小,故被清朝的统治者视为维系满族传统习俗文化的根本之所在。

雍正二年即1724年,吉林乌拉的地方官员请求设文庙并修建学汉文的学校,令满、汉子弟与关内子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不料却被雍正帝断然拒绝。原因是“我满洲人等因居汉地,不得已与本习日以相远,惟乌拉、宁古塔等处兵丁,不改易满洲本习耳”(清世宗实录)。很显然,雍正帝是怕满洲的习俗文化受到汉民族的影响,污染了满洲这块民族文化的“净土”。而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学堂。这一点,恰好顺应了清圣祖康熙在满洲兴办满学的用意。

吉林乌拉城及打牲乌拉城官学的建立

早在康熙三十二年即1693年,康熙帝就在吉林乌拉城建立起继盛京官学之后的第二个满学学堂。满学学堂又称左右翼官学,系公捐所建。其中有校舍20间,左右翼学各设助教官一人,教习笔贴式四人,满文教习三人,八旗每佐领学额四人,吉林城驻防八旗共四十个佐领,每年可接纳160名学生入学,学业三年。

乌拉官学始建于雍正七年,亦公捐所建,校址在乌拉城过街牌楼东,房舍六间,前三间为汉文班,后三间为满文班,学员和老师“是由八旗子弟内,拣选十岁以上者……分设左、右翼官学,仍由该旗拣选其学问优长、骑射熟习之牲丁,出派一名,令其教授”,对于教授者的考核标准是“教读勤慎”、“子弟习学有方”。类似于现代教师“德、能、勤、绩”的量化考核标准。不过,当时的考核者却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因其学员数额不足,圣上旨意每年每旗选送四人,计每年收录三十二位学员。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乌拉官学教职人员的等级、待遇

满学教学管理人员,分为三个级别,依次为助教官、教习笔贴式、教习。第一等级的助教官俗称“满学官”。吉林将军辖区内,只有吉林满学即吉林左右翼学设有助教官二员,乌拉官学却没有设助教官。第二等级是教习笔贴式 ,吉林将军所属之宁古塔、伯都讷、三姓、阿拉楚喀、乌拉、拉林六城满学,“每学各设教习笔贴式一名,亦各有教习帮教”。由此可见,教学笔贴式比教习要高一个等级。不言而喻第三个等级就是教习了,教习是由本处领催、披甲内挑选通晓文义者充任。自咸丰以后,地方满文教习难觅。同治九年,吉林将军富明阿请奏,设法统一解决,借此机会乌拉官学也添设满教习一员。而教员则是每旗中挑选长于“习马步箭”的教授学员,但不可与教习相提并论。而到了清朝晚期,教员与教习几乎平起平坐了。

教职人员的待遇因级别而异。一般的助教官的俸禄是每年白银45两,仓米22石半;教习笔贴式的俸禄是每年白银40两,仓米20石;教习的俸禄比当时的披甲充当无品级笔贴式要高一些,大体是30两左右,仓米15石1斗。这样的待遇在当时是很高的了,因为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中的铺副的年俸最多十八两白银,弓匠仅有十二两。何况还有十几石、二十几石仓米哪!

乌拉满、汉义学即乌拉左、右翼官学的学制及教学内容

据《吉林外纪》载:“生徒俱于二月上学,习清文骑射。”学员均由协领或佐领按名额选送,每年春季入学,学习期限为一年。“国语骑射”是吉林将军辖属教育的全部内容,这种状况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道光年间,吉林将军富俊才提出八旗子弟于“国语骑射”之外,还应当教授满汉文义的问题,吉林乌拉城等满学堂才开始开设满汉文翻译课程。时至光绪年间,课程开设已扩展为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等九个科目。学制也由原来的一年提升为初等小学四年、高等小学四年,共八年。当然,这一切还取决于学员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资质等客观因素,亦有中途结业者。

学堂管理及教职员工的考核机制

当时的学堂管理很是严格,近乎于现在的“封闭式管理”。如清光绪三十二年磐石知县李洞呈报吉林将军的一份“学堂章程清册”中,就有清晰的记载:学堂大门非有要紧事不得擅开,其平日无论何项人等出入大门均须认真稽查。学生购买必需之物都由学堂杂役完成。至于家长来学堂看亲,也要等学生课业完成,到寝室会晤以免耽误功课。从这细节上可见学堂管理的严格所在。教习教导学生“贵乎明廉耻、知羞恶、崇尚礼让、激发忠义”,“不可轻用扑责以辱其身,亦不得漫无约束以骄其气”。“各教习须按课程认真督课,循循善诱,使学生日新月异”。透古通今,唯有敬畏“规矩”,长存朝乾夕惕,才能规范行为,绘“方”成“圆 ”。(消息来源/江城日报,2015年11月11日5版,作者/胡彦春)

欢迎关注曼陀罗文化微信平台:jlmtl2014

大吉林,大东北,

聚焦乡梓历史,传播吉林人物语;

大文化,大生活,

助力文化交流,弘扬慢生活情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