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瑞典小镇杜迪城,人与人之间怎么相处? | 童言专栏

2016-07-30 童言 三明治



每年夏天,我们一家都会像非洲动物大迁徙一样,乘10多个小时飞机,开三个小时汽车,从亚洲某个大城市,回到瑞典这个海滨小镇 Hudiksvall度假。

Hu——dik——svall,(以下简称为胡迪城)陌生的名词,生僻的地名,需要在舌头与牙齿间搓搓揉揉几次,才可以把三个音节连接起来。没关系,多练习几次就好。正如我,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每年一次,屁颠屁颠地跟着回到这个北欧小镇探亲,也可以把我一个city girl变成一块口香糖,粘上了这个我已经当作半个家的小镇。




认识这个小镇,要从空气开始。


深呼吸,氧气欢快跳跃地游进鼻腔,冰冰的,甜甜的,像喝了一杯来自冰川的水一样,把最纯净的感觉吸进身体。记忆中亚洲的空气里总带着食物喧嚣,水煮鱼,肯德基,吵吵嚷嚷得不可开交。


此时此地,0就是0,2就是2,简单明了,进入呼吸系统,融进血液。
城市生活积累下来的焦躁,急促,不安,愤怒,欲望,思念,潮流,奢侈,结构,繁芜,随着一次次呼吸,和二氧化碳一起,排出身体。灵魂像新洗出来的被单,在太阳底下,散发出阵阵清香。




夏天的蓝天是任性的,早上4点就起床,一直疯到凌晨。小镇人们也不例外。增长了待机寿命的阳光,把人们憋屈了一个冬天的野性都吸了出来,全镇派对,老爷车游行,或者干脆脱得只剩下内衣内裤,太阳底下就是一趟。只有经历过漫长严冬黑暗的人,才明白100天夏日的短暂与珍贵。
瑞典人一年有6周带薪年假,而大多数会把其中4周放在夏天。接近一个月的假期,小镇人们会迅速逃逸只满足基本需求的市中心,回到隐藏在树林里面的度假屋。就像Coach包包是office lady的标配,几乎每一家都有一间度假屋,有些是祖辈留下来,有些是自己一手一脚搭建起来。 1年?3年?没关系,反正夏天的日子好用着呢。

小镇夏天活动,大多与树林有关。7月,从树林里摘来野生蓝莓,草莓,放进早餐酸奶里。8月,收获覆盘子,做上一听又一听果酱,冬天打开时,隐隐约约记起夏天的味道。9月,鸡油菌从泥土里冒出来。这种卖好几百块钱一公斤的小蘑菇,小镇树林里藏了许多。从小被大自然喂养长大的人们,总可以从一片漫山遍野的绿色中,翻出金黄的鲜嫩的菌中之后。




至于城市生活,人与自然相处得像一块契合的拼图。塑料袋,塑料盒,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纸片,所有生活垃圾都有相应地方回收。剩饭剩菜被收集,腐化,回归土地。就连排泄物,都能在超市里买到帮助分解的泥土,撒上一点,与人体有关的各种物质随即被转化成各种氢,氨,酸,重新回到生物链上。
从自然而来,由自然而去,生态平衡的道理,就像晚安故事一样,伴着孩子入睡。和大自然一起生活上百年,他们像对待长辈一样敬重她,保护她。所以,读到“瑞典垃圾回收率为99%”的新闻时,也就没什么需要惊讶的。
胡迪城常住居民15015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只习惯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小镇面积10.0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不到1500人。上海,这个数值为3631,香港,6544。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随意。
走的随意,慢的随意,穿的随意。每个人都拖着篮球场大小的空间走路,没有必要,无需靠近。走在晚上八点以后的街道,如同置身于世界尽头,时间边缘,就算赤身裸体,横躺在马路上,都不会有警察过来干涉。但城市依然热闹。叶子与叶子,耳鬓厮磨,微风轻轻地吻着湖面,鸭子长空一啸,与远处的树林,碰出回音碎片。




人, 为什么一定是主角呢?


从市中心的这头走到另一头,只需要半小时。一路经过一家小超市,一间药房,一幢简单线条的楼房,里面既有shopping mall,也有政府办公室。一间麦当劳和两家大型超市,处在城乡结合处,开车5分钟到达。小学,中学,高中加起来一共5间。整座城市最高的楼房只有9层楼——那是医院。
1582年, 瑞典国王约翰三世建立了这座小镇,他看中这里靠海,便于税收。16世纪,靠皮草,金属,木材贸易,小镇曾经兴旺过一个世纪。18世纪,俄罗斯入侵,一枚大炮打进了镇上唯一的教堂——如今,大炮成了旅游手册上的一个景点。19世纪,因为其好客的态度和多姿多彩的生活,小镇被誉为“Glada Hudik”(快乐胡迪)。之后,逐渐退出历史教材,旅游介绍,安安分分地做一个海港小镇。




如果说首都斯德哥尔摩以分针速度发展,那几个世纪以来的胡迪城,就一直以时针速度发展,需要过很久很久,才会“滴答”一下。


第一个交通灯,出现在1988年。二十多年过去,全镇还只有六个交通灯。老婆婆小时候喝的牛奶牌子,孙子今天还在喝。超市几乎每隔几年才有新口味上货架,它更像博物馆,上世纪的味道原封不动地保留在那里。小镇人们似乎傲视一切物质与口感,尽忠尽责地恪守每天一块牛油火腿芝士干面包。



童言女儿金橘的背影


单调?无聊?的确,选择的海洋与选择的枯井,两种文化打得不可开交。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在眼花缭乱中选择,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最后未必是最佳答案。瑞典人对选择的理解,是吃饭八成饱的满足,不泛滥,也不缺稀,不铺张,也不寒碜。他们还专门造了一个词,叫lagom,英文译为“sufficient”,中文可解为“刚刚好”。
正如lagom可以放在任何情景,形容大小,重量,天气,食物,这种民族精神,如氧气存在在每个瑞典人的血液里,无论有多少新移民,都稀释不了。lagom最好的例子?宜家啊!价格刚好的书架,分量刚好的肉丸,线条刚好的设计,新家刚好的需要。瑞典是离我们有点远,但其灵魂,早已通过每一件宜家商品,悄悄进入我们的家居,生活,习惯。
——对了,离小镇最近的宜家,一小时车程距离。
喏,这就是Hudiksvall。明年夏天,约吗?



支持原创,打赏鼓励一下作者吧~



活动推荐

更多精彩在三明治发生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三明治第一款周边帆布袋 /

破茧作者童言带去瑞典小镇度假

任性帆布袋

想要轻松get同款吗?

点击图片,带它回家




/ 张春的生活写作课堂 /

她是厦门“晴天见“冰淇凌店的掌柜的,

也是《一生里的某一刻》作者,犀牛故事App的主编

想和她一起学习写作的魔力吗?

点击图片,查看课程详情



/ 中国三明治写作会员 /


每天欣赏一篇佳作

不间断的文字创作练习

每周组织一次写作技法交流

点击图片,报名参与



/ 三明治在寻找第四个你 /

这里有一份

以写“好文字”为生的职业

等待你接受OFFER




中国故事记录者

创新生活方式倡导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