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的中国式家庭育儿,互动模式是怎么样的?
中国的家族史很古老,但中国的现代家庭很年轻。
过去五十年来,中国家庭经历了几次结构重组。知青一代人走出原生家庭,走向农场组建小家庭,是中国由大家庭向小家庭演化的开始。他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独立父母的一代:遥远的父母很少能帮助他们抚养后代,在冲突的年代中人们也往往自顾不暇。
随着80后一代独生女成为父母,他们的孩子也成了整个大家庭资源关注的重点。当年在火红年代独挡一面锻炼出来的父母,也发挥余热,加入了育儿过程。中国的小家庭,又变大了。
这个变大的过程,是伴随着不少矛盾和冲突的。无论是父母一方从家乡来到大城市,和在大城市立足的孩子耦合成新的家庭,还是年轻人回到家乡工作,回归儿时的家庭氛围再抚养下一代。这中间夹杂了众多观念、地域、生活习惯的差异。最直接的聚焦体现,就是在育儿上。
在今天的“巨婴时代”,同时也是快速变化的压力时代,很多中国年轻父母不得不求助于上一辈来帮助育儿。这种代际杂糅出来的家庭文化,仍然处在冲突、发展和完善中。属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家庭文化,仍然尚未确立形成。
中国三明治联手故事星球教育智库,由中国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主持开展一项“三代同堂的中国家庭育儿互动机制和话语系统研究”,本研究会主要涵盖以下的内容:
1.从坐月子开始到育儿的各阶段(如0-3岁,4-6岁,小学阶段),老人和父母谁的养育意见占主导?
2.有没有在养育方法上的具体冲突事例?
3.父母和老人是否对彼此与孩子沟通时使用的话语方式(甚至包括方言口音)等存在意见和看法?
4.孩子常用的语言和词汇,或者口头禅,来自父母还是老人哪方比较多?
5.父母和老人哪一方对孩子的行为偏正面情绪(包括鼓励和溺爱),哪一方偏负面情绪(包括批评和打压)更多?
6.三代同堂家庭,父母和孩子每天净相处时间长短和质量(除睡觉外)
7.由老人接小孩放学的比例有多高?放学后到父母下班前,老人和孩子的互动机制如何?
8.晚饭后到睡觉前,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如何?
符合条件的研究家庭不分地域,孩子年龄最好在3-12岁之间。孩子父母与老人同住,或老人比较多帮忙参与家庭事务的均可。
有意参加研究者,欢迎填写以下简单表格报名,我们将甄选入选者,然后组成微信群,提供彼此交流和研究机会。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参与
该研究将产生系列文章,在中国三明治和故事星球教育智库发布,也将在其他教育类平台发布。资源合作方可联系 tellus@china30s.com
李梓新
“中国三明治”创始人,“故事星球智库”发起人。曾任《外滩画报》主笔。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英国民主生活走笔》、《灾难如何报道》等。家有两孩,最近致力于中产育儿现象研究,作为《外滩教育》和《菁 Kids》专栏作家,长期关注和写作教育主题的文章。
作者的《上海小升初的五道光谱》以及《北京小升初:10万 人争夺国内最优质教育资源,为何反成困局》这两篇深度研究上海、北京小升初现象的文章在发布之后,引发了许多热议,阅读数均破10万+。
(点击下方图片可以阅读)
《北京小升初:10万人争夺国内最优质教育资源,为何反成困局》
关于“故事星球智库”
故事星球不只是一家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机构,我们还怀有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研究精神,准备在这个对教育泛焦虑化的时代做一些独立而高质量的研究。
在欧美,智库是独立的研究机构,为整个社会提供知识和智慧。故事星球想在中国教育最跌宕起伏的时代,独立冷静地提供给公众关于儿童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所以,我们成立了“故事星球智库” (Storyland Think Tank) ,将把我们的目光投向5-15岁孩子成长过程中,整个世界、社会环境、教育体系、家庭结构、个人生活等相关主题,陆续发表一批研究和调查文章。以求真实、客观、理性、建设性地反映中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侧面,并探讨真正的教育新模式。
我们还将招募有意加入智库一起研究的朋友,年龄不限,只要对以上主题有兴趣并有一定研究写作经验,我们可以提供全职研究员的工作机会,工作地点在上海。同时,我们也欢迎各方英雄合作和提供资源支持。我们的招聘及联系邮箱是 tellus@china30s.com
点击图标,打开你的写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