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与我们的城市》,谈过这样的恋爱 | 三明治X中信出版社Mook

2017-07-13 李梓新 三明治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五原路待了三年多。


很难想象,这个来自内蒙古某地方的名字,会在上海前法租界隐秘的腹部,和一条小马路安静舒朗地对应起来。“五”有简单的笔画和数学之美,“原”提醒着这里每一个人的本心和出发点。


五原路咖啡店JARAJAM两姐妹


当你第五次访问自己的本心,然后还继续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可能就对了。


我相信,在这条路上做着美好小事业的文艺居民,在他们租下空间,投入装修之前,都曾这样访问过自己的内心。所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坚持下来,即使曾经面对一波波的整治。


五原路上这家杂志编辑部,只有一个人


在今天,任何一个微小的尝试,都会面临商业残酷的考验,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是这阻挡不了路边两旁一朵朵“小花”的盛开。在上海这个天然适合闲逛马路的城市,小马路掩映的树影,多年的老房子,街角的一处风景,经常能给文艺创业者一些怦然心动的冲动:在这里做一点什么吧?


五原路上杂货铺ETIK店主,以北欧式的简单看五原路的人生


于是,这构成了今日上海这样的都市里的“在地”文化图景,它们柔美、脆弱,易于离散,却又隐忍坚持。


五原路街边的文艺果汁小店果篓


从搬到五原路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想记录下这里每一个人的故事。日子飞逝,我们能记下的仍然太少。幸好还是和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这本以五原路作为封面故事的Mook,作为《三明治》杂志书的第一期,也是提醒我们自己不忘初心。


《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

书籍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7月1日)

平装: 220页

开本: 16


亚马逊编辑推荐:


三明治,记录多样的时代,记录身边有趣的个体的故事。
城市如我们的容器,我们却又不断试图改造它。
有自然生长,也有剧烈重组。
于是,一些记忆被打破了,一些新的记忆填进来。
这个动态的过程,催生了我们的记录。
这些记录,在变幻的中国时代,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



这本书从策划、采访到出版,历时一年多。以至于有些书里采访的主人公,已经连同他们的事业离开了五原路。但是记下存在过和存在着的故事和印记,正和三明治的初心契合。特别地,我们反映了都市化进程和古老社区文艺活化过程中的努力、拉锯和坚持,如果你了解北京和上海最近在街区小店上发生的一些故事的话。


当然,在这本书里,我们还记录了台北的故事、厦门的故事、湖南某座小城的故事……乃至于更多的地方,每一天都在发生的故事。这会是第一本以城市作为经脉维度,讲述故事的杂志书。



《文章目录节选》

01. 文艺街区:五原路


序 美好社区的自发形成和挑战
果篓:号称上海最文艺果汁店的日常
LOST:五原路上这家杂志编辑部,只有一个人
ETIK:以北欧式的简单看五原路的人生
蒙Cafe:不过是早上起来烤饼干,晚上搬花入室
TE AMO:对年轻人来说世界每天都像面包热乎乎
JARAJAM:归去来


02. 岛屿故事:台北肖像


话剧偶像陈幼芳:活在当下,爱谁就赶快去讲
作家张典婉:最后她也变成了一艘渡船
纪录片导演何明瑞:活在“50岁大限”的预言里如何做自己
创业者杨阳:我在台湾一边念书,一边创业


03. 破茧 城与人


鼓浪屿困境:岛塌的十年
西关如梦,天下大同


04-06部分,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这也是三明治和中信出版社联合出版的MOOK的第一期,请支持我们,也保持期待。


精彩内页提前读

CITY 

LIFE

INSPIRATION




❖ 五原路透社:日常生活街景



❖ 岛屿故事:台北肖像




❖ 果篓:号称上海最文艺果汁店的日常



现在,你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到亚马逊下单预售。接下来,我们也将在各地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欢迎有兴趣的书店和空间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加微信"明仔" ming30s。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并购买

《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


MOOK文章提前读 

《JARAJAM:归去来》



文 | Daisy


JARAJAM的门前有一块小小的空地,摆了简单的桌椅,对着街的立面开了一扇大窗,两个打扮得十分精致的姑娘坐在窗前喝饮料,一个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一个是烈焰红唇。


门前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地垂着,浓郁的绿色摇曳着,远远望去,像一幅时间定格的画。


男主人是一位意大利建筑师,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也有自己的乐队。每日清晨,建筑师早早到店里亲自煮咖啡,监督苹果派是否烤好,等待早起的弄堂居民或是路人来买早餐。不知不觉到了10点,他还要赶回工作室去,那边的设计图也不能耽误。


这时太太Lita才姗姗地来,因为家里有一个1岁多的小不点儿,像考拉一样挂在妈妈身上,要费一点工夫才能脱身。这样的节奏略像打仗:工作室有日程表,还要照顾咿呀学语的小宝贝,但对待食物的态度也绝对不能马虎。


JARAJAM的咖啡无论是拿铁还是卡布奇诺,都是小小一杯,而且是自动做成两倍浓缩咖啡。作为意大利人的男主人,不能够忍受上海许多咖啡的杯型可以变成中杯、大杯,虽然有各种口味的选择,但喝起来却总是寡淡,咖啡的本味越来越少。在他心中,咖啡就是小小的一杯,却口感丰盈。


除了面包与咖啡,JARAJAM还有花草茶,那是喜爱东南亚风情的Lita亲手调配的。店里的木头架子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装满了Lita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形色各异的花草、香料,加上喜欢烘焙的妹妹做的小甜点,几页A4纸的菜单,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客人。



JARAJAM是上海很少有的能喝到Masala chai的地方,这是一种叫“玛莎拉茶” 的印度国饮。它不使用茶包,而是用香料熬煮。常有很多客人穿过大半个上海来到这里,就为了喝一杯Masala chai,更是有从宁波专程慕名而来的老夫妇。


几个月前,JARAJAM还在五原路108号的铺子,门前不是空地,而是一扇大大的落地窗。阳光一路照过去,像一只明亮的玻璃盒子,引来许多吃早餐的客人。刚开两个月,就有些美食杂志陆陆续续地找来,更有人想来谈加盟事宜。小店一天天热闹起来,熟客们的圈子也一点点扩展。


然而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2016年春天,五原路经历了一次严厉的整改,JARAJAM也未能逃脱。不过Lita倒是懂得迂回前进,听从了房东的建议,早早关了门,但东西未撤出来,想着先静观其变。结果还是不行,4月底JARAJAM就彻底关了门。这时距离开业才短短4个多月。



回想起JARAJAM刚开张那一日,是圣诞节的第二天。马路上活跃着的外国人都跑回家过节,仍挡不住Lita一家激动的心情。找店是磨人的,但当三个人同时站在大大的玻璃窗前,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同一个想法:就是它了。


开始选五原路,初衷就是离家近,完全没有一点“文艺”的刻意。“法租界”那么多条马路,热烈的,张扬的,名声在外的,这些标签安静的五原路一个都没有,生活的气息噗噗地冒出来,在高大的梧桐树影下酝酿,这其中就有一间小小的JARAJAM。


看着大榔头咣咣咣,让Lita无比喜欢的玻璃窗碎了一地,心也跟着坐过山车。像是吃酸橙子,一阵阵难过涌上胸腔,涌上眼角;又像心里面演起一部静默的电影,没有一个观众。但生活不能一直碎在地上。Lita想着,那就当放假了吧,不好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情的开始。寻找新址的事情也在进行中,边走边看,兜兜转转,心态竟也平和了。


经过几个月的寻觅,一家人几乎要放弃了,想要一个自己喜欢又合适的店面,太难。但冥冥之中有人带了路,又把JARAJAM带回五原路来。


7月,传来了88号可以租的消息,和原来的店面只有几步路程。刚兴高采烈地想定下,房东又回复暂时搁置,心中期待的气球才刚要飞就梗住了脚。过了许久,房东又打电话来说可以租,于是JARAJAM重新搬回了五原路。



重新开业那天是个周末,JARAJAM的老客人,五原路上的邻居,结伴来到新店祝贺。新店比老店门面更宽,多出个露天的小院,意外的搬家反而让JARAJAM有了更敞亮的空间。就着还是老味道的特制饮品和点心,大人们闲聊,孩子们在屋里屋外奔跑。


9月初的上海,午后的阳光还有些灼热与黏腻,所幸有凉爽的风。自然木质的柜子与桌椅,架子上一罐罐大玻璃瓶子干花草,这些都是从之前店里挪过来的。托了设计师男主人的福,新店的材料几乎都是再利用,省却了许多重新装修的麻烦。不一样的是,菜单又丰富了些,有了午餐的选择,还添了些小酒。


每一日,从头到脚都充满东南亚风情的Lita笑嘻嘻地进店来,像是从自家的院子迈入了客厅般契合。她热情又随性地与熟客打招呼,又去逗一下客人带来的窜来窜去的狗狗。“JARAJAM就是我们家的迷你版,是我们家的客厅,是想要招待客人的地方,想要遇到奇妙的人的地方。”



长按并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并购买

《三明治:我们与我们的城市》

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页面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关内容详情


/ 社群“故事公园”邀你入园 / 

这是一个线上版的三明治故事公园

这里的通行货币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故事

映射着这个时代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症常青年”来报道 / 

我们将打造一个症常青年“游乐园”项目

邀请更多症常青年和我们一起观察、思考、成长

互相慰藉和治愈彼此的时代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带着故事入住世界药丸 Hostel / 

邀请有多年海外生活经历的你

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当代中国和世界之间的有趣故事

这也是中国和全球化不断耦合,偶尔脱离的过程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