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父嫌弃是女孩,奶奶收养了我丨三明治
文 | Riko
编辑 | 郭歌
从小有一个怪癖,喜欢摸冰凉的耳朵,从耳廓到耳垂,等到整个耳朵被摸到温热了,才意犹未尽地放开手,就是个习惯,也没去想过为什么。
奶奶的耳朵是最理想的了,耳型大、耳廓硬、耳垂软滑、手感丰富、热得慢。不像我,整个儿又小又软。奶奶说这是她脾气硬,说软耳朵的人性格也软,可我却每每犯冲,惹她担心生气。
只有她肯让我长时间黏着,有次忍不住摸了摸弟弟的耳朵,立即被爸妈讲“哎哟,连吴辰的都不放过,这么爱摸你不会摸自己的嘛。”
理亏的我只好垂下眼皮悻悻然找个机会跑掉。每每搂着奶奶的脖颈,贪婪地嗅着她香香的味道,如醉如痴,这就是我的温柔乡、避风港了。
尤其在冬天,和她上街回来,便迫不及待把手捂了上去,像是打开一个已知惊喜的礼物一样心满意足。她有时无奈笑着任由我耍赖不撒手,有时也会板起面孔嗔怒“我打了嗷”。
摸耳朵这项保留活动,从我幼时晚晚睡在她旁边,上学住校后每周五回家,大学一个学期回去一次见到她,一直延续着。
家人以此嗤笑我,她也会笑问“二十多的人了怎么还没有长大,小时候摸住我的耳朵,嘴巴还一抿一抿的,跟吃奶一样,你啥时间(时候)才能长大?”
我才不要长大,只是哼哼着抱住她,傻乐,直到那次她跌倒……
大一寒假快结束了,我们去从小帮我买衣服的市场逛街。因奶奶没帮我买相中的外套,我便任性地在前头快步走,不理她,她在后面追赶,上电梯时没踩稳,向后仰着跌倒,我赶紧去拉她,一摸她后脑勺已经在流血……
我帮她擦伤口时,闻到洗发水香味混合血液的奇怪味道,心里不由得打冷颤,去诊所包扎好后她叫我不要声张,怕爸爸责怪我。因我拉她起身时动作不当,她的整条手臂,一侧后背,都出现了淤紫。
一个羸弱的老人家,即便这样因我遭罪,却还是不忍心让我受责备,多想冲回去跟那个不懂事又自私的我说:“你都不应该报名去那么远的地方念大学,留在当地抓紧时间陪着她,多抱抱她,多听话,乖乖的叫她少操点心……”
可是每一个不孝儿孙都无法弥补亲不待的悔恨和遗憾。
回家后她躺在床上,我坐在小板凳上同她聊天,以冲刷恐惧和罪恶感。聊到高中时,有次她生气说:“你也不姓吴!”,在我的追问下,奶奶道出了打算再守几年的秘密。
是的,我竟然,的确不姓吴,所以户口上我的出生地在一个和家人风马牛不相及的奇怪地址。所以,我一年级就去住校……
一些小娃娃吃奶时会摸妈妈的胸部,奶奶怕一些年轻女性抱我玩时,我去摸人家不好看,所以总把我的手放在她耳朵上,让我不知不觉养成了一边摸耳朵一边咂奶嘴的习惯。这个动作一直以来带给我的安全感,至此有了缘由。这缘由,便是一位善良的老太太对一个弃婴无来由的爱。
01
01
对,是我给你从医院抱回来的
在奶奶跌倒受伤那天,我第一次从她口中知道,原来二楼不只是我的家,更是我命运的转折点。
“我看那个女滴眼睛大大滴跟铜仁一样,想着这个娃娃长大不会丑。”小眼睛的奶奶对美目有追求。
“皮肤白吗?”黑黄皮的我不甘地追问。
“白,长得漂亮。那个男滴可恶,大奔娄(额头),你现在就随他了”,听着真气愤。
接着又补充“那个男滴”罪状:“生下来一看是女娃娃,追着叫我一针给你打死,我都说了,她生下来是个人了。”
“那个女滴呢?”“都(就)是哭们(嘛)。”她如是描述对我生母的印象。
此前二十年,一直以为自己和弟弟一样出生在L医一院的我问奶奶还是小娃娃时的事,她只是说按我问的话回给我。
“对,我给你从L医抱回来滴。”“那你是打的还是坐公交?”“坐公交嘛。”
奶奶也不多说,有时候她的发挥就离谱了:“你小时间就我的巴掌那么长,我出去干活都把你装西装抽抽(口袋)六(里头),我刷房子你就扒着看。”
我承认从小到大自己的思路都不太落地,已经二年级的我听到奶奶这样说我简直高兴地要飞起来,感觉自己跟书里的拇指姑娘竟然是一伙的,自然是咧着嘴巴望着她多讲讲当时多好玩。
02
02
收养最初的日子
出生时生父怎么也不肯要我了,巧就巧在,当时奶奶的小儿子儿媳,刚失去了还在腹中的胎儿。她听诊所负责接生的唐大夫说儿媳子宫壁薄,可能要打两年羊胎素才有机会怀上孩子。
有了收养我的想法时,她跟儿子儿媳商量,他们还是想自己生,但是态度也不坚决。跟亲家商量后,几位老人是同意的,加上家里好多年没小娃娃了,60岁的奶奶也想抱孙子了,她又一直遗憾没有个女儿贴心,事情便这样成了。
17年春节期间,奶奶意外摔倒前几天,在一再的催促下,我跟她去看望了独自居住在出租屋的爷爷。当时爷爷已经不认得我了,奶奶一再跟她解释:“吴芯来了,大连上学的那个吴芯。”
我心酸地哭起来。好歹爷爷总算是想起来了。很高兴地为用当时门诊砸中药的铁杵为我敲核桃吃。
人年纪大了可能就喜欢回顾最早以前的事——“你那时候刚出生,刚过罢年天冷得很。”“我和奶奶害怕你冻死,赶紧灌的热水瓶子给你暖。”“谁知道瓶子炸了,又害怕把你烫着,赶紧抱怀里。”
我仿佛能看到两位笨拙的不知怎么好的老人,小心翼翼试探着去照料一个小婴儿,进行最开始的破冰。
我自由自在地在我们的桥头诊所成长了两年后,生母和养母几乎同时生了两个男孩。这时我不得不说是不是上天看奶奶积了功德,于是给了赏赐,让两边的父母都能得偿所愿。
两年间奶奶的外甥女,我早年丧父的姑姑也被奶奶带来L城照管。如果没有姑姑,从小就是夜猫子的我恐怕真的会令两位老人吃不消。奶奶说我总是半夜醒着让姑姑只好陪我玩。白天在诊所上班时直打瞌睡。奶奶一家人都很善良,即便对于一个毫无血缘关系,长大也未必能记住他们好的小女婴,也会尽力付出呵护与陪伴。
养母常笑话我说,我大意马虎的性格就是小时候跟着姑姑被带坏的。讲她如何端起刚炖好的一锅鸡,冒冒失失给烫到连锅都扔了。我却不觉得姑姑不好,更在心里对她亲近起来。
03
03
周末晚餐
奶奶不吃葱姜大料,猪牛羊等红肉也不碰,她买过最多的肉类,大概就是鸡胸脯,翅根了。
现在被当作减肥良伴的鸡胸肉,我小学时每周大概要吃个5、6次。
奶奶会做饭,味道还很好。但因患有遗传性肝病,每每都是周末跑去东湖买了食材,坐公交到儿子媳妇这里,交给他俩炒菜,一起吃顿晚饭。
鸡胸多半会炒盆辣子鸡丁出来。翅根就更好,会和土豆一起红烧,配刚出锅的白米饭,香甜的滋味现在想到要咽口水的。
盛饭的时候,我会赶快从电视机柜右侧的抽屉里取出奶奶专用的瓷碗木筷,快步走到厨房电饭锅旁,压低眼眉把碗递给养母,只盼她快点盛好,好让我接住碗扭身就跑,不用在她旁边受这古怪的压抑。
奶奶的饭至多半碗,长大后我自己上手帮她盛饭时总会多添一勺,她坐在客厅的单人沙发上向前探着身子,头侧向我的背影,慌张地摆手:“够了,够啦!”
我有点好笑又像恶作剧一样不停下来,憋着笑把饭安置在奶奶手里时,她一手捧着碗底,一手拿筷子拨一拨表层的饭粒,感慨道:“哎哟,好咯好咯,太多咯!”
如果我盛得量再多一点点,她便怒了:“哎呀跟你说了我吃不完嘛,弄这么多倒了可惜掉了,你都不知道粮食种着不容易……”,我没时间跟她犟嘴的。
趁养母还没从厨房出来,抓紧时间用大勺舀鸡丁铺她碗里。当天吃翅根的话,就稳准快地夹只大个儿的,再每盘素菜各剜一勺。她老人家没我这心眼的,从不配合,有时还要把碗躲开,菜掉地上我的火就起来了,立刻拉下脸埋怨:“你躲什么躲呀!”心里怒喝:“哼,爱吃不吃!”
她不说话,我回头吃自己的。大家吃到一半,养母就早早起身去厨房表示饱了,养父总是端起碗对牢电脑的。弟弟去厨房加饭。奶奶眼眉一弯跟我说:“你多吃些菜。”
而后像自言自语轻微摇头,“动一下筷子眼睛赶紧瞟一下”(描述养母饭桌上看我夹菜时的神态),我不说话,赶紧再扒两口好吃的,大口吃完。收好屁股底下的小凳子拎着自己的碗去卫生间龙头下冲洗干净。一会儿她便也进来刷碗洗假牙了。
全程奶奶从不主动夹菜,顶多她儿子中途想起来说一声:“给奶奶搛些菜,怎么光吃米饭,吃菜啦……”
她怕人嫌,也从不给人机会嫌她,总是和乐地笑着,维持着一片太平的景色。
记得有次我同桌好友说起周末爸妈去外地,要不要去她家陪她?一贯贪玩的我当然是求之不得。没有大人,自在痛快。
平时周五放学回家就要完成的周末作业,也是拖到周末晚上才一起狂补起来。晚上她妈妈派车送我到家时,天已经黑了。家里气氛低沉,养母拧巴着脸指责我:“你奶奶等了你两天都没有等着你。”
当时我不知自己的处境,不知每个周六周天都要提着东西来,看似只是吃顿晚饭的奶奶,在被儿媳妇看穿,明里暗里地指责偏心后,还奉上笑脸,苦心孤诣地为我奔波讨好,只为操心我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愉快的,吃饱吃好的周末。
04
04
自序
16年年底,夜间刷豆瓣,看到一篇“与母亲的99件小事”,深受感动。
文中作者母亲已逝,他以99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日常生活片段为线,对妈妈进行了追忆。整篇长文就像一杯温吞水,在你喝干最后一口的同时,一个个片断积蓄起来的感伤力量却已经从头顶浇灌下来弥漫整个心房。
这样的感情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奶奶,彼时她还在,虽然相隔千里,但是还能在每周一次的电话里跟她叨念叨念:“记得吃钙片,多喝水,我已经赚钱了别再记挂着,人家不好好做饭就自己上街买哈。”,虽然我知道基本食素的她买不到什么可口的东西吃。
临近2017年春节假期结束,我即将回沪,她意外倒下。至此我同这位作者一样,成为了一名成年孤儿。至今仍不能多想她,在办公室电脑前流泪,回到家洗澡时流泪,收到老家寄来的大衣时,发现衣兜里揣着当时她昏迷进ICU,我们七手八脚从她脖子上解下来的小丝巾,更是泣不成声……
2017年年中有想过要把和奶奶的相处记录下来,但又急着逃出这场剧痛。刚刚过去的本命年,兵荒马乱,我一直不曾动笔。痛失至亲,无论对谁都是沉痛一击,但是生活还在继续,还是要出工付账,还是要笑脸相迎。这次参加每日书给了我一个机会,能将与祖母相处23年里,从老人对我的照拂,到小时候跟着她生活养成的习惯和长大后对我观念的影响纪录下来,记忆的长滩不至被漫漫岁月冲刷殆尽。
今天下班路上想起奶奶笑着讲的,我一两岁时,不知怎么从摇篮里爬出来寻她,及至她醒来,发现床边搭着颗毛绒绒脑袋,细看是我爬不上床,竟站着睡着了,立即捞起来搂怀里……
那位作者与母亲的小事一定不只文中的99件。我猜他选择以此数字记录,是遗憾于未能好好尽孝便失去了机会,终未达圆满。我与奶奶的小事也不能在这30日中尽书,惟愿这是个好的起头。
三零,倒过来看是零三,读起来像是离散,奶奶,一直没有梦到你来与我说话,不知天父肯不肯在未来让我们天上团聚,很想念你。
4月15日,三明治短故事学院再度启程,用十二天时间给你定制一趟讲故事的旅程。每位学员都将拥有一位尽职的“编辑”、“老师”的陪伴,一对一地和你保持沟通,指导你写下生命中的短故事。
生活过成了平面,还能怎么泛起激荡的浪花?4月6日-27日,和童言一起建筑故事宇宙
写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你需要陪伴你的物品,它们是毛毡包、Writers 帆布袋、有猫病本子、九口山本子......来三明治的“写作灵感铺子”吧~
▽ 点击进入“写作灵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