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人的深夜泡面丨三明治
1958 年,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诞生了,这款“日清始祖鸡汤拉面”至今依然摆在货架上。泡面的出现起初是为了填补国民空空如也的肚子。后来它的消费场景迅速蔓延至火车车厢、午夜办公室、多人宿舍。
当各种流行爆红的东西在时代的洪流中来来去去,穿堂而过,已经有了60年历史的泡面居然有点经久不衰的意味,它的魅力发挥空间已经跳出了单纯吃食这个范畴,形形色色蕴含创意的人物故事都与它有关。
在泡面出现的第60年,我们将尝试用三篇文章记录关于泡面流行文化的故事,第一篇是关于泡面拾荒者的故事。这是第二篇。
一勺黄浊色的汤头,上面漂浮着半浸入水里的沥干蔬菜和调味粉末,针织网状的面饼逐渐舒展开来,在一个寒气逼人失意深沉的夜晚,热气腾腾来一碗,吸吸溜溜,带着汤汁在空中飞,就能把自己给汗流浃背地治愈了。
一日四食主义者——黑泽明,称夜宵是精神上的营养,想必创业人士对此话深有感触。在外卖时代到来之前,每一个野心勃勃渴望成功的创业人都不会对深夜泡面的味道感到陌生,面饼“滋滋”胀开的声响就像魔咒穿肠,能让人一瞬间卸下白日里全部的重压和伪装,迅疾而有启悟,就像个梦,等面下肚,一夜梦醒,才好继续走人生长长的路。
在上海静安区的一个联合办公空间里,有一家小面馆,叫做“方的面馆”(Founder’s Noodle House),专门开给有泡面情结的创业人。说是一家面馆可能会有点勉强,其实就是一个拐角处的空间,安置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厨房,满打满算6张座椅,墙上靠着一面格子货架,密集排列着80种泡面。两位老板娘从去年6月起占了这个小地盘,给周围创业公司的员工们煮面吃。厨房背后还有一面厨具装饰墙,挂着铁锅开瓶器,旁边写着“你饿不饿,我煮碗面给你吃”的俏皮话。
难找,是这家泡面馆最大的特点。首先你得到联合办公空间的大门口找前台帮忙开下门,然后经过一个个玻璃隔间办公室。一路上,你会看到穿着休闲衬衫的老外坐在窗边的高脚凳上和人聊天,时不时会抿一口手里的冰美式,或者无意识地敲敲原木色调的桌子,而一旁戴着降噪耳机的程序员则专心致志陷在沙发里噼里啪啦敲键盘。
有几个瞬间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但下一秒小路深处缭绕的面香味又给你指了条明路。大琰和一一说就是要“每天折磨他们”,说完两个人自己笑了起来。泡面馆从工作日的中午开始营业,因为老板娘们都是“生活在下午和晚上的人”,一一会带着从家附近菜场买来的食材来到办公室。至于打烊时间,看心情,要来的顾客务必提前给老板娘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赶在关门之前吃到一碗现煮面。
营业时间随缘,口味也随缘,过时不候。泡面馆每两周更新一次菜单,每次推出三款泡面,开到现在还没有重复过。当天的三款面是:卤鸭腿面、猪颈肉面、藤椒鱼面,大琰说新菜单还没来得及做好。这三款菜名就简易地写在黄色便签纸上,随意贴在洗手池旁边,供来客挑选。
灶台一侧摆着一台电脑,我到的时候一一正对着它在工作,她留着中长发,个子小小的,说话声音绵软细柔。大琰戴着大大的扩耳饰品,发尾烫得像泡面一样卷,束得高高的,她在锅碗瓢盆之间慢条斯理地干活。大琰管一一叫做泡面馆的“大堂经理”,管管这管管那,而她自己是厨子,负责给客人煮面吃。不过开面馆其实不是她俩的主业,一一自己做创意咨询,大琰做平面设计,她们都把自己算作是一种创业人士——“个体户”。像个自由职业者一样的工作状态,让她俩有更多时间泡在泡面馆里,这里有点像她们工作之余的游乐场。
一一说朋友几乎送了她们半个店,这个两星期内火速搭建起来的小空间,像家众筹店,从陈设到泡面都有些来头,货架展示出来的80种泡面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俄罗斯、瑞士……品种不定时更新。外出旅游的朋友,做空乘空姐的朋友,都会给泡面馆带来些异国新藏品,才来的会被挂上“新朋友”的吊牌,替换下来的老面,哪位顾客碰上了想吃就现场煮来吃。
不过两位老板娘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白家陈记酸辣粉,味重够劲道,连隔壁「足迹」APP的公司员工也爱上这种味道,为了他们,面馆里偶尔也会备几包,工作闲暇来一碗。有意思的是,这款中国酸辣粉几乎每年都被美国泡面达人Hans Lienesch列在最难吃Top 10的榜单里,到目前为止,在他创办的The Ramen Rater网站上,Hans Lienesch已经列了他自己对全球近3000种泡面的测评。
图片来源:The Ramen Rater
大琰和一一在刚开始筹备这个小店的时候,也用测评的方式筛选泡面,一排站上15个人,请朋友们把买来的面全部吃一遍。现在她俩对泡面有了更多自己的心得,研究浇头才是重中之重。泡面是一件很标准化的事情,一一觉得她们的面馆做的是非标化的事情。
搭配“吃鸡”游戏的主题面,“血包”套餐里要放猪肝,而“嘻哈”主题面的浇头则是西红柿和蛤蜊,再烫份蔬菜、加个蛋或者放片芝士,就是一碗合格的自煮面。有一次和旁边其他公司搞了个“神经病”主题料理活动,泡面馆的点子是“西瓜荞麦面”,拿西瓜当碗;可乐鸡翅浇头,要用蓝色可乐做;还有“皇帝的新面”,“我们买了看不见的鲍鱼和看不见的面,”一一卖着关子,“只有聪明的人才能看到。”
“方的面馆”一份曾经的菜单
到了下午茶时间,来了几个客人,猪颈肉面午间售罄,只有另外两款可选,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女生把包一撂,坐在落地窗边的凳子上,冲着厨房那头说道,“藤椒鱼面,多放点辣椒哦!”大琰应了声好,“呲啦”一声撕开泡面袋,开了电磁炉开始下料。海里特别爱吃辣椒,尤其对火鸡面情有独钟,她从台湾翘了课来,这次计划在上海待上一个月,看看工作顺带观光,“方的面馆”是她选中的打卡地,她对餐馆的要求是,“有意思才吃。”海里说完掏出手机“咔擦咔擦”对着泡面墙一阵拍,一一特地为她打开了墙后的大灯,说这样光线才好看。即使脸上已经爆了好几颗青春痘,嗜辣的习惯海里还是没有改。面从锅里捞出来以后,一一在泡面上放了点生黄瓜和胡萝卜丝,又拿了一罐私藏的“饭爷”辣酱给海里端过去。
“方的面馆”的日均客流在20人左右,其中有不少变成了店主的朋友,脱口秀演员史炎来店里吃过泡面,还有另一个脱口秀爱好者也经常光顾,一一昵称这个男生为“小胖子”,后来才发现他是脱口秀演员王建国粉丝会会长,来泡面馆之前他通常都会给老板娘闪通电话,吃碗面也权当是拜访老友。
“没有人会天天来泡面店,但大家每次来都会吃到不一样的东西,就会觉得很好玩。”一一经常会突发奇想给客人端上一些自己家冰箱里的限量小食。美食实验室,是一一对“方的面馆”的定位,客人们都像是她和大琰的“美食小白鼠”,能吃到啥,全凭缘分。偶尔老板娘还会心血来潮开瓶酒,大家站在一起碰杯聊天。厨房的灶台对面摆着一个小烤箱,一一说她们烤过蛋糕、全鸭、猪排、兔子。可以说是把办公室里的人馋得够呛。
好玩,是“方的面馆”诞生的初衷。一一甚至觉得吃泡面是不足以上升到美食情结的,创业人士有吃泡面的回忆,是个有趣的概念,和美食结合就会很有新意,她表示,“有人觉得我们开泡面店,就认为我们特别喜欢吃泡面,这是一个误解。喜不喜欢跟做不做没什么关系,我看重的是它好不好玩。”曾经在德国待了十年的一一现在更喜欢多尝试些异国特色菜,她经常和大琰一起去搜集好吃的日本菜和欧洲菜,反而是不怎么吃泡面了,“就是因为小时候一直吃这些垃圾食品,所以现在才没有长高。”一一打趣地说。
在泡面馆开张之前,一一和大琰做过一些调研,在广东有个“不方便面馆”,获得一众“面粉”拥趸。这是一个24小时的方便驿站,隶属于一家公司,名为“亚洲吃面公司”,“不方便面馆”是其中一项孵化计划。“不方便面馆”的位置也选在一个创意园区内,现煮面为数不多,面价和“方的面馆”的也不相上下,30元左右。不过“不方便面馆”是个把泡面和零食超市结合得更紧密的店,里面对外出售品种更多的全球泡面,还卖精酿啤酒、进口零食,另外设置有一面文艺的杂志墙,摆着Wallpaper,Kinfolk,Premium等杂志,hiphop风格的歌曲时常盘旋在店内。
图片来源:不方便面馆
这两年类似的泡面主题餐馆层出不穷,纷纷以“网红店”的身份在社交网络上引人“种草”,杭州的 Instant Noodles,厦门的“泡面小食堂”、佛山的“泡面娘娘”……用创意思维吃面,是这些泡面馆的共通之处。装修简单明快,泡面种类挑花眼,浇头配菜自我发挥,统统都把泡面煮成了包装袋上的样子。在这里,拍得好看吃得好玩是重点,味道是不是媲美“米其林”就不要较真了,不少顾客在“大众点评”上留言说,拍照打卡而来,性价比一般,应该不会再来第二次。
泡面主题餐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台湾一家名为“泡面达人馆”的小店可能是最早开始打泡面主意的。这家开在台湾大学附近老街区的小馆子,经常有学生们来聚餐会友,里面同样有老板搜集的上百种泡面以飨食客,鸡蛋、青菜、火腿肠、芝士搭配的汤面是最常见的基础款,店里还有炒面、焗烤拌面等泡面新吃法。
图片来源:泡面达人馆
创意泡面店能极大满足年轻人的猎奇心,ins风的吃面现场,摆着品种不断迭代的泡面,只用加上不同的食材,就可以演变出别样的口味,价格也能上涨好几倍。当然吃泡面很难被准确定义成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但是吃得有意思,一定是。
大琰告诉我,她们决定给“方的面馆”开家姊妹店,选址在上海杨浦区大学路。那里也是学生群体聚集的地方。这时候一一突然歪头打岔道,“我喜欢吃米,以后我还要开「方的饭店」!”这家泡面小分馆开张时间就在5月,她们还是原来雷厉风行的开店风格,一个月的装修准备时间,接着开门迎客。那里会更像个正经的餐厅,新店内陈设的泡面墙大概会有150个格子,给更多“新朋友”留上位置。至于这个小空间,一一说,依旧是她俩的私厨基地,招待那些慕名而来、询问“诶你们又有什么新东西?”的好奇客人。
·文中图片若无特别说明均为作者拍摄·
👆传送门:“泡面”系列第一篇
4月22日,用三小时制作属于你的土耳其水拓手帐本,让你的生活如春天的植物一样,多点色彩。
5月9-13日,来黔东南,三明治带你用笔尖挖掘并记录有趣又难忘的贵州故事。一起到凯里苗寨来顿“路边野餐”吧~
4月22日,来北京史家胡同,探寻民国才女凌淑华的书房,记录“老北京”与“新北京”的时代故事。
三明治招聘,给你发了邀请函👇
▽ 点击进入“写作灵感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