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化乡村 青春邂逅实践 | 2017横港乡建营圆满落幕
奥雅设计8月4日 横港讯 “生长与成长”2017横港乡村建造营暨奥雅训练营活动在横港的蛙鼓蝉鸣中圆满结束,70多位学生在这里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第一个落地项目。三个星期从概念设计到落地实施的过程让大家收获满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3230vmlm&width=500&height=375&auto=0预告片先来一波,时长1'50''
作品考察
当日的议程于早上十点钟准时开始,在最后的汇报之前,12位评委到每一组的现场参观了他们艺术装置的落地情况。
首先到达的是第五组下乡知青队的场地,枇杷树和南瓜秧的禅院。他们以“禅-南心”作为他们得主题。在简短的介绍之后,评委和同学们纷纷进入他们的装置中体验互动。
第一组SV-梦港队的场地是周木桥边的桑田人家。一座全部以竹材构筑的观景栈桥架设于桑田之上,体现了他们“汇望桑海的”主题 。
在种向日葵的百年老宅,第六组老宅与瓜子儿通过三个木箱“记录·守望”老宅的记忆。
第三组插秧队则在“香樟树和它的桑基”的场地上创造了一个让大朋友小朋友都乐在其中的“茧•空间”。
“蛙鼓声里的树荫”是第四组爱屋及乌队的场地,通过红色飘带和黑色幕布的组合,他们希望引导大家去发现“圆境之下”的主题。
最后到了第二组Yayaya的场地,在这个“驿站旁的小空地”上,他们通过木构的二维码去“连接”横港村与外面的世界。
作品汇报
参观之后,进入到最为紧张的汇报与评分环节。六个小组回到会议室对这次艺术装置的设计和建造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
SV-梦港队
周木桥边的桑田人家——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为设计切入点,作为景观意境营造的主题。提取“桑海”“竹影”为景观元素,“汇望桑海”为设计主题。
“桑海”以桑田为自然背景,利用框景的设计手法,以构架为自然画框,营造框景的艺术效果,利用植物、风、蝉鸣、自然相互影响形成一副具有风吹桑田,以观桑海,邻听蝉鸣的自然画卷;
“竹影”以竹栅、竹影为主要设计灵感来源,在结构中寻找光与影的交错变化。以竹子为主要的材料,借用村中竹的意境,田垄水渠的自然肌理,采用直线条疏密渐变的设计表现形式,营造竹与影交错的视觉效果,营造静谧开阔具有禅意的静谧乡村景观体验。
设计结构上采用直线螺旋变化的形式,入口形式由大及小,侧面由疏及密,左右结构错落。以竹片做风铃营造声与乐的体验。顶面的旋转变化给人带来由高及低再到开阔的过程,构架最低部分高度为1.6m,营造低头穿过的体验,通过此再到构架末端给予豁然开朗的体验。设计材料上主要运用竹、麻绳、竹片等体现自然肌理的材料。
第一组的导师龚敏女士认为,本次设计中有很多浪漫的想法,包括秋千的设计,由于现场的限制因素,施工难度比较大,没有实现。同时电线也无法拉到现场,目前的完成情况很符合场地的特征,之后也有拆卸和移动的可能。
宋小超老师:这组方案最后呈现的状态是非常直白的概念表述,在单纯的一个场地中这样的表述是很适合的。虽然没有非常完美的展现,但是从概念到最后的实施体现了思考的过程。本组在材料的选用上也体现了对乡土性的尊重,在过程中获得了对竹子这种材料深刻的认识。
Yayaya组
第二组的作品位于横港国际艺术村的门户位置,丑小鸭艺术中心。二组的方案将设计理念定为“连接”,意在通过艺术装置引导游客与横港,游客与自然,游客与自我之间的连接。
构筑物以具象化的线性木条为框架,线的截面形成的二维码,游客扫描二维码就能关注横港国际艺术村的公众号,了解横港的乡土文化。每个面以镂空或彩色亚克力板形成通透的表皮,红黄蓝三原色错落布置,在阳光下形成斑斓的梦幻感,与儿童场地欢乐的氛围相契合。
宋小超老师:我觉得这个场地是所有方案中最难处理的一个。我当时推荐同学么去看希区柯克《后窗》这部电影,电影里的后窗提供了一个更为隐蔽的场所。最终他们用的这个形式很符合场地的特征。这个艺术装置概念背后其实是人与人关系。
伍晓雯老师:连接的概念在最后的作品呈现中,如果去掉二维码,是不是连接感就没有那么强了,但是如果二维码那么重要,那其他的结构部分是否缺乏连接的展现。
爱屋及乌组
设计从场所内部特征出发,抓住了场所中树冠围合出圆形天空所形成的场景,并以该场景为源头,力图打造圆境之下的宁静空间。人们从外部装置逐渐走进内部装置的过程寄托了设计者对于游人的美好愿景——喧嚣的内心终究归于平静。
在深化的过程中,团队对设计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圆与方的反衬,黑色与红色的反衬,阵列、隐显。最后方案确定为目前的状态。
原方案为支撑性的结构,但是因为遭遇了暴雨台风后,木龙骨的框架结构发生了松动,最终将支撑结构转变为悬挂式结构。
第四组导师袁恺先生点评:这个场所需要一个代入感,我们从成果中感受到大家背后的艰辛和努力。就项目本身而言,大家一开始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圆境,这是非常有意境的一个空间,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有完整的推导。立意很好,但是如何从立意到进入的过程如何才能更为惊喜,如何在一个团队下工作,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人合作,这也是在整个乡建营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的。
伍晓雯老师:我很欣赏你们的应变方法,因为当时结构不是很容易实现,在今天参观的时候你们讲述如何进入场地和场景,带来安静的气氛,虽然你们改变了方式,但是核心的理念没有改变,如何应对困难,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这样的经验也是非常难得的。
姜海龙先生点评:我对这个项目还是印象很深的,具有很强的代入感,能感受到你们在整个过程中,确实如伍老师所说核心没有改变,但是你们在核心最精彩的构筑体现,受到外来的冲击而没有实现,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最为核心的部分没有达成,如果采用原来的木结构方案,可能结果会更好。
插秧队
场地内的桑蚕丝为设计灵感,依托香樟树的现场条件,构建一个以空间体验为主题的艺术装置,强调空间的包裹性、互动性和丰富性,诠释生长与成长的过程。
设计以抽象化被撑开后的蚕茧为主,进行造型演变,加以具有童趣的翻花绳元素,塑造蚕茧朦胧和通透的视觉效果。
场地内香樟树阵列分布,桑树两边环绕,用塑料薄膜配合胶带模拟蚕茧蚕丝,串联香樟树形成异形的独特活动空间。整个装置围绕中心的三颗香樟树发散开来,并选取四颗大树为支点,同时也作为内部通道的入口,整个装置塑造了一个可休憩可游玩的独立空间,同时改变了原有的树阵空间,也串联了林下和外部莫奈花园的两个不同的视觉空间。
第三组的导师孙翀点评:插秧队的小伙伴真的非常的用心,这个桑宝的插画是团队的小伙伴自己画的,对场地空间的记忆和特征,在设计中都很好的表达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项目造价很低,在造价控制范围内创造了足够的空间体验,这是非常难得的,从概念的发展到落实,这中间投入的经历和心血是非常多的,都是大家自己探索、发展和研究的,这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职业生涯的开端有一个从设计到实践落地的经验是很难得的。
张柳栩女士点评:你们在捆绑的时候对周边植物的爱护是很让人感动的,但是因为材料薄膜本身比较多层,影响了视线的通透,与周边的场地视野上的链接就减弱了。较为炎热的天气也会对舒适度一定的影响。所以对薄膜的选择是出于什么呢?
回答:我们原本想用渔网,但是造价太高了,有老师建议用白纱但是不是很耐脏,所有我们选用了塑料薄膜,本身有一定的反光度,光影的变化更对,而且多层之后是呈现白色的状态,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材料。
老宅与瓜子组
此次构筑设计从场地本身出发,充分考虑构筑物与百年老宅之间的联系,提出记录与守望的概念,通过构筑物本身作为镜头实现对老宅的记录与守望;通过三个独立单体的移动自由组合来实现概念,同时结合场地,设计三条观赏动线,分别为拾忆线,拾趣线和拾光线,在三条动线上,设置镜框构筑物和软装,实现镜头构筑物单元的延续,引导流线,在回归场地关怀老宅的基础上,关注人的参与性,实现构筑物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第六组导师张柳栩女士点评:一开始拿到这个场地的时候,我们非常的激动,这是在横港很独特的地方,具有自己的历史气息和文脉,我们去场地的第一天,这个爷爷就跟着我们,他一直关注着我们的进展。整个过程是很温情的,不是那么物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有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设计,不是只在意材质感的,我们不希望这是一个喧宾夺主的设计,而是有互动性的,与老宅和老宅的居民。我们这个装置的后续使用,本身成本、时间、和本身建造能力限制了表达,但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来说,如何将装置长久的使用下去,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对于村名和未来游客来说,我们没有限定这个装置空间如何使用,真正的参与者和使用者才是这个空间的主人。
孙翀先生点评:这个场地与其他的差别很大,距离建筑非常近,这个设计还是不错的,记忆很深刻的是,这是唯一设计了参观动线的团队。反射材料也是用的不错,这也是一种对话和对比,盒子内侧稍微有点粗糙,如果用竹子再做一些设计比较好。
宋小超老师点评:这个组的概念来自镜头,这是镜头转化的一个风景,这是所有设计中,生活的参与度最高的一个作品。可能很多作品注重构筑物的诗意化表达,这个更关注历史感下真实的生活是怎么发生的,这是一个有各种活动的建筑化场所,这个作品最为感动我的就在于此。
下乡知青队
这个装置叫做“拾光”,拾:有捡拾,留住的意思,光,寓意时光,光阴。他们希望参观者来到场地的时候,听到了阵阵不绝于耳的蝉鸣,所以把“蝉鸣”,作为装置设计的元素。
用“脆弱的装置”代表蝉的一生,从出生、奔波、攀爬、蜕变、高飞的过程。穹顶投射的日月光影,代表阴晴圆缺寓意时间的浓缩。同时在木质骨架周围用报纸进行空间的围合,强化了“时间”这一主题,从村民手中收集的报纸,年代、题材均不相同,有的纸张甚至已经泛黄,作为时间浓缩的另一种表现。
陈圣导师点评:从之前的方案到落地这是变化最大的一个方案,之前方案提取了南瓜的一个形式,这是一个走形的设计,发现方案的问题后,变化到一个走心的设计。这个设计中报纸作为一个稍纵即逝的设计,是可以替换的,光影的展现,也为亲子带来一个互动的体验。在报纸上进行喷涂等活动也为设计带来更多乐趣。骨架的稳固,为上面的搭建和替换带来保障。
孙翀导师点评:这个最后的氛围还是比较符合场地特征的,最后的空间也很喜欢,蝉的概念与禅同音,蝉是很吵闹的一个生物,用一生的概念也是比较巧妙的。上面的空间处理的很好,但是地面的空间比较零散,建议进一步处理,让整个空间更有体验感。
总结点评
邓婧老师: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活动,很羡慕大家有这个机会,要不是我年纪太大了,也想来奥雅工作。
从艺术性的角度来说,每组的作品都是非常有艺术性的,真的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来说,这次的经历一定是记忆一辈子的,这对公司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活动。我建议有一些作品比如yayaya团队的“连接”和插秧队的“茧空间”,可以更为深入的改造和施工,应该可以呈现非常好的状态。
但是我需要指出,室外建筑和室内建筑是不一样的,这六个作品中茧空间和连接在室外是可行的,但是有一些比如拾光和圆境之下似乎不适合放在室外的。
室外建筑材料和室内建筑材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需求,希望大家在之后的设计中可以更多的考虑到这些差异。
伍晓雯老师:这几天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挑战,这次活动不仅有奥雅的应届生,也有一些在校生参与,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活动,其中有一些作品稍有不成熟,也有很多惊喜,从汇报中能够感受到,保持着设计师的热情,希望这些都可以在工作中能够保持。
宋小超老师:这个活动对大家来说是有很大触动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职业发展的前期有这样的富有创意并全心投入的活动是非常大的收获,最后的分数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意义在于你们体验了整个过程,这是人生的财富和收获。
颁奖仪式
汇报结束之后,评委与工作人员进行了紧张的统分环节。当天下午,现场举办了简短隆重的颁奖仪式。
最给力组员获奖者
乔晓亮、赵仲轩、方思婷
王伟全、朱元庆、李强
最佳通讯员
陈浩铭
最佳采购员
董琳
最具潜力个人奖
张倩
最佳汇报奖
孙佳沛
最佳组长奖
李文倩
最佳团队精神奖
第五组下乡知青队
韩宗挥、姚昕玥、李美莹、
刘洪志、朱元庆、李硕、
阮坤、夏禹、杨莎、李娟、龙夕
最佳设计表现奖
第二组YaYaYa队
杨念、康琛、都子义、
陈浩铭、赵仲轩、韩佳龙、
吴雨桦、侯品伯格、杜亚书、王钰、邵慧颖
最佳建造技术奖获得队伍
第一组SV-梦港队
霍绮晴、李紫薇、朱钟鸿、
陈文韬、王禹骁、乔晓亮、
蔡晓磊、黄怡葭、梁毅斌、黎锦婷、周少楠
2017横港乡建之星
第三组插秧队
方思婷、刘相玲、刘媛、
李昕钊、池伟伟、张泰玮、
魏佳尧、徐源、姚瑶、高梦琼、董琳
2017横港乡建营大合照
篝火晚会
颁奖结束后,横港国际艺术村为同学们准备了炫彩缤纷的篝火晚会,在轰隆隆的雷声和暴雨后,一场用手指彩灯点亮的烧烤晚会成为大家在横港村度过的最后一个难忘夜晚。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青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32qmixnw&width=500&height=375&auto=0走心片花,时长2'47''
编辑/烂柯人 梦婆
摄影/烂柯人
奥雅设计各公司招聘岗位信息如下:
项目总监(各地)/高级设计师(各地)/(高级)项目经理(各地)/项目负责人(奥雅郑州筹备团队)/(高级)设计师(各地)/(高级)植物设计师(深圳) / 水生态规划设计助理(上海)
施工图设计师(深圳上海/郑州筹备团队) / 软装设计师(深圳上海)/ 产品设计师(上海)/ 室内设计师(深圳上海)/ 建筑师(深圳上海) 规划师(深圳上海)/ 经济策划师(上海)/方案设计师(奥雅郑州筹备团队)/(前期后期)设计助理(奥雅郑州筹备团队)
市场推广经理(长沙)/ 文创产品经理(上海)/ 市场助理(上海)
(乌镇 )乡建运营招商总监/ 乡建景观设计师 / 乡建室内设计师 / 乡建建筑师 / 预决算工程师 / 农业研究员 / 儿童教育运营招商总监 / 自然课程规划师 / 培训助教 / 自然教育研究员
请回复以下任意关键词获得职位信息
“招聘/简历/实习/投递/加入奥雅/招人/职位/岗位”
联系我们:
请符合要求的先将简历与作品发至相应HR邮箱,并注明是微信应聘。
HR会在收到简历与作品后尽快回复,合则约见。
深圳(香港)林小姐:hr-sz@aoya-hk.com.cn
上海 谭小姐:hr-sh@aoya-hk.com.cn
北京 张小姐:hr-bj@aoya-hk.com.cn
青岛 王小姐:hr-qd@aoya-hk.com.cn
成都 汤小姐:hr-cd@aoya-hk.com.cn
长沙 罗小姐:hr-cs@aoya-hk.com.cn
西安 常小姐:hr-xa@aoya-hk.com.cn
更多岗位信息,请点击:www.aoya-hk.com 招贤纳士页面。
欢迎致电,业务洽询
忽先生 13602514454 (深圳)
张女士 13681842185 (上海)
袁女士 15901005457 (北京)
李女士 13880695657 (成都)
媒体合作,请联系
唐先生 18601077014(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