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地理前沿问题学术沙龙 (2018)”在长春成功举办
5月5日,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重点学科、地理科学学院成功举办了“城市与区域地理前沿问题学术沙龙(2018)”。沙龙活动由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重点学科负责人修春亮教授发起,是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重点学科创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地理与规划论坛”的重要组成,论坛以“大视野审视地理,宽视角研究规划”为宗旨,着力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本次沙龙由修春亮教授和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刘艳军副教授主持,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宁越敏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薛德升教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柴彦威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小林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修春亮教授与杨青山教授为特邀演讲嘉宾和演讲人,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张平宇研究员、《地理科学》佟连军执行主编、《地理研究》朱晓华专职副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士君教授等学者,聚焦学术热点,共论“城市与区域地理前沿问题”,吸引了来自校内外百余名学者和师生的广泛参与。
本次沙龙活动聚焦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聚焦学术理论的前沿探索;有地理学传统问题的深化,也有新理念和新概念的提出;既有精致的实证研究,也有方法论的探索;既关注城市建设,也关注乡村振兴。各位主讲专家聚焦热点,探索前沿,以精彩的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引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和热烈反响。
与会学者合影
沙龙报告精彩纷呈
01
题目: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中国城市群发展
报告人:方创琳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主旨内容:报告介绍了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与功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建立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测度与建设标准,从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综合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我国国家中心城市进行综合测度,提出国家中心辐射带动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与建议。
02
题目:产业布局和东北经济发展
报告人:宁越敏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前主任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主旨内容:报告以“林毅夫团队的《吉林报告》、A.Scott和J.Robinson的争论”两个故事为引子,从地理位置条件、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产业分工、制度及其他因素等方面构建了产业布局分析框架,结合长波与世界城市形成、产业布局演变、金融资本、后发优势理论,从位置、历史、气候、资源、产业分工、外商投资等方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03
题目:成长中的中国世界城市:动力、过程与空间
报告人:薛德升教授,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主旨内容:报告介绍了从世界城市概念提出到其内涵和成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世界城市体系及我国世界城市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界学者对世界城市研究的争论,报告以广州为例,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方面深入研究与挖掘广州城市全球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三方面动力的相互联系。
04
题目:不同尺度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比较研究
报告人:杨青山教授,《经济地理》副主编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主旨内容:报告从区域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效率关系,基于市域—省域—城市群三级尺度,从分散度、中心度、空间紧凑度、交通通达度、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方面构建了我国区域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效率关系的评价体系,并与发达国家大都市区比较,探讨我国区域城市空间结构在不同尺度下对经济效率的作用,为我国哈长城市群发展、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吉林省新型城镇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05
题目:新时间地理学及其规划应用
报告人:柴彦威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前主任
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主旨内容:报告详细介绍了时间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全球传播与研究前沿,进而引申出新时间地理学理论创新与应用前沿,并提出新时间地理学在中国城市研究中新背景、新范式、新议题、新方向。
06
题目:发达地区县域城乡聚落体系的演化路径研究
报告人:张小林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主旨内容:将研究视角拓展至城乡聚落体系层面,构建了县域城乡聚落体系评价方法,揭示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县域城乡聚落体系的演化路径。以我国江苏省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江苏省县域城乡聚落体系的空间格局特征、演化过程、不同类型县域的演化路径及其驱动机制,最后联系理论与实际,提出江苏省城乡聚落体系发展的优化调控建议。
07
题目: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城市韧性评估
报告人:修春亮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主旨内容:基于形态、规模、密度特征的韧性城市分析框架,以大连为研究区域,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结合地理学和规划学思想方法,定量刻画城市形态-规模-密度等城市基本参数来评估城市韧性,并提出大连提升城市韧性的策略建议。
在大会正式报告之后,本次沙龙即席演讲与互动讨论气氛热烈。讨论嘉宾:张平宇、佟连军、朱晓华、王士君等。四位专家对之前7个报告所展示的学术观点和实践价值给予充分肯定,深入探讨地理学的使命与担当、时间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地理研究的价值等问题。之后,其他到场学者和师生还就报告中提到的城市技术积累与产出比较、东北振兴及相关热点研究报告、乡村性和乡村振兴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沙龙会场
与会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修春亮,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现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学专业,199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学重点学科负责人(PI),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近年来重点关注“流空间”视角的城市与区域地理问题、大城市的安全发展问题,出版著作《“流空间”视角的城市与区域结构》,发表各类论文100余篇,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地理科技工作者”称号。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起始于1949年8月成立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地理教学与科研单位之一。历经近70载,在几代地理学者辛勤耕耘和历届毕业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地理科学学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教风学风淳厚、毕业生广受赞誉,在地理学界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设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点,博士生导师20余人,招收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同时招收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院设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四个本科专业。秉承“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学院坚持“深厚自然科学基础与较高人文素养并重,把握地理思想精髓和现代地理研究手段方法,创新精神和地理情怀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地理学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学院建有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学院立足东北,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区域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努力在东北区域发展、沼泽湿地过程、长白山综合研究、新型城镇化、东北亚国际地缘关系、遥感应用等研究领域形成特色,建设一流地理学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供稿:东北师范大学 刘艳军、宋飏、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