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40天!交大创新港科创基地全面封顶!
11月20日上午10点08分,随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5号巨构最后一处混凝土浇筑完毕,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教学科研板块)159万平米主体工程全面封顶。
西安交大副校长张汉荣,陕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义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宇斌等出席封顶仪式。西安交大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学生代表以及沣西新城管委会、创新港公司、陕建集团、监理单位、劳务公司等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见证。
今天开始,创新港科创基地将进入各建筑主管线的布设、室内外装饰装修施工等二次结构施工的新阶段。
科创基地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项目占地2100亩,建设面积159万平方米,主要包括4个巨构(科研教学楼)、文科楼、医学化工板块、学生宿舍、食堂等,共计48个单体。
科创基地围绕理、工、医、社科四大方向,建设电力电子、高端装备制造、能源与动力、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23个研究院,打造若干跨领域、国家级的“科研大平台”,建设前沿性、战略级的“大科学装置”。
在科创基地建设过程中,各施工环节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本,采用天然地基,节能环保且缩短建设周期;广泛应用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优化设计,在施工阶段动态掌握施工进度;编制《绿建设计导则》,全部建筑均按照绿建星级标准建设;部分楼宇使用装配式建筑,在产业基地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等。
这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使得科创基地的工地成为真正的智慧工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工地。
根据总体计划,科创基地将于2018年底竣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
届时,一座占地5000余亩,包含教学、科研、转孵化、综合配套四大板块,集“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智慧学镇将傲然矗立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渭河南岸。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将真正成为高教改革的“交大样板”、新型城镇化的西咸示范、国际科研教学高地和世界创新创业平台,也将成为助力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建设、发挥“大西安”发展引领、加速陕西“追赶超越”的创新之举。
交大速度
2017年2月
创新港科创基地正式开工
2017年3月
创新港科创基地土方工程全面展开
2017年6月
创新港科创基地完成正负零以下结构施工
2017年8月
创新港科创基地多栋建筑陆续封顶
2017年11月
创新港科创基地主体工程全面封顶
预计2018年底
科创基地竣工
预计2020年
创新港全面建成
西安交大的创新探索
【编者按】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全面封顶之际,11月18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以“西安交大的创新探索”为题,深度全面报道了西安交大以创新港建设引领新时代大学发展的创新举措。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李勇、主任记者许祖华先后两次深入学校实地采访,专访张迈曾书记、王树国校长及相关建设方,全面挖掘报道创新港的建设初衷与创新内涵。
大学应如何引领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即是对大学与社会融合发展新形态的探索。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目前正热火朝天建设中,23个研究院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创新港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初显。预计到2019年完成科研教育板块建设,到2020年,创新港将全面建成。
建设创新港的初衷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教育部与陕西省合作共建的国家级重点项目。项目由西安交大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分为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约360万平方米,其中科研、教育板块占地约2100亩,建筑面积约159万平方米。
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创新港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90多台塔吊正在作业,规划建设的不少建筑已拔地而起,显示出勃勃生机。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说,创新港是西安交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西安交大对大学如何发挥引领社会作用的积极探索。作为承担“双一流”大学建设重任的大学,必须深入社会,主动作为。
谈及创新港建设的初衷,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说,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不是要办一个新校区,而是要探索21世纪大学怎么办?一所大学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如何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西安交大希望把科技创新港建设成为21世纪中国一流大学的新模式。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大学,它与社会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新的大学形态。
在王树国看来,创新港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的腾挪扩张,而是开放的,具有“吞吐”的能力:“吞”即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国际高端技术,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吐”则是发挥创新港自主创新能力,将优质的创新成果与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向社会。
“我们尝试将大学深度融入社会,建立一个‘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全新形态,它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理念,并与社会交流互动的21世纪大学新形态。它既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器;既着眼于世界科技前沿,又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王树国说。
构筑西部创新“新高地”
按照学科优势和发展属性,西安交大将创新港划为基础、工程、医学、人文社科四大学科板块,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等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布局建设23个研究院和一批研究中心。其中,全球健康研究院、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等已陆续成立,全面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推进成果转化。至2020年前,西安交大129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将全部搬迁到创新港,形成科技创新集群,打造科技平台新高地。
西安交大副校长张汉荣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在创新港建设过程中,西安交大非常注重创新体制机制,开创了教育部与陕西省“省部共建”、西安交大与西咸新区“校区联建”、校区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平台运营”,这种新模式力求把创新港建设成为一个探索科教改革和技术创新的试验区,发挥省部共建优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改革教学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学术特区”,创新办学模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西安交大副校长王铁军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创新港一开始就瞄准国家战略,积极筹划、争取重大基地和重大项目。2016年初,创新港迎来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地——西安交大和国家质检总局、陕西省质监局三方携手共建的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批复,同意依托西安交大建设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并落户创新港,这是国家在西部建设集能源技术、能源装备、能源战略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的重要部署。
即将落户创新港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是工信部落实《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15个国家创新中心之一,目前其建设方案已顺利通过论证。
此外,创新港孵化的超精密计量标准传递及研发、Z箍缩及应用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大科学装置都已列入相关培育项目。
创新港将以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形成面向中国和全球未来发展的高端智库,使创新港成为一个无论是从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关注产业发展的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才华的创新大平台。
据了解,建成后的创新港将以全球一流的人才,世界知名的科学研究园区,形成西部人才培养和集聚的新高地。届时,创新港将聚集至少2万研究生和留学生,汇聚至少3万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青年学者和高端人才,吸引至少5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创新港设立研发中心、技术创新联盟、工程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形成国际化的产业创新基地。
打造引领西部发展的“智慧引擎”
创新港立足于陕西,但又不仅仅局限于陕西,而是要在陕西这块土地上来引领整个中国西部乃至更大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建设创新港的进程中,西安交大与陕西省紧密合作,为科技强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不懈努力。一方面,陕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创新港建设,一次性批复29个陕西省科研基地落户创新港。另一方面,创新港积极与陕西12个地市合作,建设辐射西部的“创新码头”,实现人才、信息、资本等市场要素的穿梭流动。
与此同时,西安交大还特别注重加强与一流大学、世界500强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实质性合作,通过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开放合作,打造世界级的科研高地。
创新港项目吸引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跨国公司等高度关注,美国3M公司、英国利物浦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韩国LG集团等与学校洽谈了合作事宜,采取设立研发中心、开展联合办学、深化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创新港建设。
今年2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教授、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设计学院负责人Sergio,受邀出席中国西部创新港建设现场推进会。他说,作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框架下的标志性项目,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设计学院大楼已经开始兴建,希望能建成创新港的地标性建筑,联合设计学院也能成为西安交大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合作办学的典范。
由西安交大发起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海内外高校加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秘书处也将设立在创新港,共同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文交流、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为交大速度点赞
长按上方二维码,
送上您对创新港的专属祝福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文字 / 毕晓楠 牛媛媛
图片来源 / 郭小龙 李斌 王五寅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郝永强
责任编辑 / 交小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