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3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最近,交大人在改变世界的路上又有哪些新发现?

2018-02-28 请点赞 西安交通大学

  扎根西部六十二载,西安交大人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科研硕果累累。每一份创新成果的背后,都是西安交大人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斗而来的。

  近期西安交大在科学研究方面又有哪些新收获?取得哪些新成果?一起来看看吧~


1

西安交大在贵金属纳米铸造方面

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电信学院方吉祥教授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李志远教授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合作,通过一种“软包裹”的方案,获得了多种组分、高纯、单分散的高质量贵金属纳米结构,成功的解决了贵金属纳米铸造过程中,产物向介孔模板外扩散这一长期的技术难题。这些有序介孔结构在电化学催化、癌症载药与复合治疗及等离激元纳米光学等领域的应用中均具有优异的性能。这一技术难题的成功解决为后续相关性能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研究成果“A general soft-enveloping strategy in the templating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metal nanostructures”于2月6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s41467-018-02930-9.上,同时该论文被Nature Research Chemistry Community作为亮点报道。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电信学院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2930-9WT.mc_id=COM_NComms_1802_Fang


2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

在介电储能复合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为进一步开发复合材料在介电储能领域的潜力,西安交通大学汪宏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逆构型三明治复合材料。在该结构中,高击穿层作为外层贴近电极设置,而高极化层则被夹在两个高击穿层中间。相比于传统的三明治结构,该逆构型三明治复合材料可以将击穿场强提高近1.5倍,同时将储能密度提高至原来的2倍。通过优化填料体积分数,该构型储能密度最大可达到26.4 J/cm3,并具有高达72%的充放电效率。上述储能特性为三明治类复合材料的最优值。有限元仿真结果显示在逆三明治结构中,由于绝缘层被放置在外侧,因此可以更好地抑制电极注入电荷对复合材料产生的影响,并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电绝缘特性。该结构设计突破了之前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的击穿特性阈值,为开发新材料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这项研究工作以“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and greatly enhanced discharged efficiency of sandwich-structured polymer nanocomposites with optimized spatial organization”为题,在纳米能源类重要期刊Nano Energy(影响因子12.343)上在线发表。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电信学院在读博士生王轶飞,西安交通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单位。参与本项工作的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王庆教授。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17307917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3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

肝星状细胞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刘青光教授研究团队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荷美尔研究所(Horme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Ningling Kang教授研究团队以及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胃肠研究室(GI Research Unit, Mayo Clinic)Vijay H. Shah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高基质硬度诱导HSC活化以及P300核内蓄积,P300在高基质硬度诱导的HSC活化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高基质硬度通过激活RhoA-Akt信号诱导P300磷酸化(Ser1834)并随后促进P300核内蓄积,P300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促进一系列转移促进因子表达,如趋化因子12(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2,CXCL12)。

该研究为肝脏肿瘤微环境中HSC促进肿瘤转移性生长提供了新的分子机制,也为减少肿瘤在肝脏种植和转移性生长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研究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影响因子为18.392),论文题目为“P300 Acetyltransferase Mediates Stiffness-Induced Activation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Into Tumor-promoting Myofibroblasts”。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窦常伟博士,刘志奎博士,涂康生副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该文章的第二单位。

http://www.gastrojournal.org/article/S0016-5085(18)30209-9/fulltext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4

西安交大在纳米杂化自组装体系用于

多肽抗肿瘤药物递送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Peter X Ma教授“千人计划”研究团队雷波研究员课题组与前沿院转化医学中心、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陆五元“千人计划”研究团队何旺骁博士合作,研发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稀土纳米团簇杂化自组装的多种抗肿瘤多肽递送方法,大大提高了多肽的生物稳定性,实现了多肽的肿瘤专一性递送。此研究有助于解决常规肿瘤药物治疗中的脱靶毒性问题,为抗肿瘤多肽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策略

  此成果以“Self-Assembled Peptide—Lanthanide Nanoclusters for Safe Tumor Therapy: Overcoming and Utilizing Biological Barriers to Peptide Drug Delivery”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 Nano(影响因子:13.942) 杂志上。前沿院博士生闫瑾、生命院博士生何旺骁及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硕士生闫思琪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前沿院为该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8b00081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5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新型压电材料

 西安交大材料学院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基于主动学习技术的材料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加速设计开发新型压电材料。这一设计思路是一个由数据采集、统计模型、实验设计、结果反馈组成的循环回路;通过对回路的多次循环,实现对材料目标性能的快速优化。区别于以往以预测结果为导向的实验设计,上述循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进行实验设计,仅仅通过三组实验就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高电致应变的无铅压电材料。同时,研究人员还比较了不同的实验设计策略,发现平衡考虑预测值与不确定性的策略在材料开发中更加高效。该思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的快速研发。

  该研究成果近日以“Accelerated Discovery of Large Electrostrains in BaTiO3-Based Piezoelectrics Using Active Learning”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19.791)上,西安交大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该工作是材料学院孙军教授、丁向东教授团队博士生袁睿豪、薛德祯副教授等与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Turab Lookman教授合作完成。


论文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2884/full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6

西安交大在高稳定性全无机钙钛矿量子

可控制备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和玲教授课题组以石墨烯表面接枝的聚合物为配体原位生长钙钛矿(CsPbX3,X=Cl,Br,I)量子点并有效对其进行了包裹,最终实现了该量子点的高稳定性制备。在该研究中,创新性地以石墨烯表面接枝的聚合物为量子点生长配体,原位生长钙钛矿(CsPbX3,X=Cl,Br,I)量子点,成功获得NC-GO-g-PAA。

通过对石墨烯表面接枝的聚合物的有效调控,实现了石墨烯接枝聚合物有效的包裹量子点,得到微纳尺度的棒状杂化结构,系统评估了该结构包裹下量子点的稳定性。本工作将为制备得到高稳定性钙钛矿量子点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新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线发表于期刊Nano Letters(影响因子12.712)上,题为“Nanorod Suprastructures from a Ternary Graphene Oxide-Polymer-CsPbX3Perovskite Nanocrystal Composite That Display High Environmental Stability”。论文第一作者为课题组青年教师潘爱钊博士,西安交大为第一作者单位与通讯作者单位。论文由西安交通大学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合作完成。


论文链接

http://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7b02959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7

西安交大在急性肾盂肾炎

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科研实验中心在急性肾脏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本研究中,科研实验中心武坤毅博士及项目组成员发现:大肠杆菌粘附、定殖肾脏小管上皮细胞有赖于与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化甘露糖位点结合,而补体C5a受体信号对细胞表面甘露糖位点表达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从而促进细菌在肾脏上皮细胞的粘附。该研究较好地揭示了细菌如何利用宿主细胞表面蛋白入侵宿主的新颖机制。

  该研究成果以二附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撰写的论著“C5aR1 promotes acute pyelonephritis induced by uropathogenicE. coli”日前在线发表在JCI Insight杂志上。该杂志是生物医学领域经典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CI,5年平均影响因子:14.8)于2016年新创的姊妹刊,主要接收发表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更注重文章的原创性和机制探讨。


论文链接

https://insight.jci.org/articles/view/97626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8

西安交大在

黑色素瘤耐药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线粒体生物医学研究所和前沿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发现了一种新的基于磷酸化与SUMO化修饰的SOX10转录活性调控机制,揭示了ERK1/2/SOX10/FOXD3/ERBB3信号通路在人黑色素瘤对RAF抑制剂的适应性耐药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突破性的进展将会极大地促进以SOX10为靶点提高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方面的研究

  此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17-02354-x;http://rdcu.be/DTUe),并同时申请了国际专利。该研究的论文题目是“ER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regulates SOX10 sumoylation and targets expression in mutant BRAF melanoma”。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韩戍君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邵永平教授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健康教授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这一研究是多个单位鼎力合作的成果,合作者包括交大二附院郑焱教授、美国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的Andrew E. Aplin教授等。西安交通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单位。

论文链接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9

Economics of Transition刊发

西安交大学者研究成果

近日,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李江龙副教授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李智副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in enlarging energy price elasticity”在转型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Economics of Transition正式刊发(2018年第2期),李江龙副教授为第一作者。

该论文研究了中国市场化转型背景下,能源需求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并详细讨论了市场化转型影响能源价格弹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市场(而非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转型增加了能源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影响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替代灵活性来实现的。更大的价格弹性意味着能源需求会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下降更多。从价格调控的角度来看,这使得能源价格相关的价财税政策能成为能源需求管理的有力手段。

论文对研究经济市场化转型如何影响生产过程的相关文献做了有益补充,也为我国能源价财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和能源需求预测提供了参数依据。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交大新闻网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马雪莹

版尾设计 / 刘鸿翔

封面图 / 李一鸣

责任编辑 /  交小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