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核!交大科技力!

优秀的 西安交通大学 2020-08-23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生物、航天、管理、公共卫生、电子科学技术等领域相继取得重要进展,一起来看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让我们为交大科研实力打Call!




1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开发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新方法,助力肿瘤精准检测


发表期刊

《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内容摘要

近日,在西安交大叶凯教授的指导下,叶凯青年科学家工作室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探索,从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机理出发,通过数学模型抽象,从单个肿瘤样本中提取特征,开发了MSIsensor-pro。MSIsensor-pro实现不依赖正常对照样本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只需50个微卫星位点的测序数据即可实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精准检测MSIsensor-pro的开发扩大了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应用范围,减低了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的成本。同时MSIsensor-pro在低肿瘤纯度和低测序深度这类低信噪比数据中也显示出来很大的潜力。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权威期刊《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影响因子6.597)上。

文章作者

叶凯的博士生贾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叶凯为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20300218




2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制备

具有高稳定性钙钛矿蓝光电致发光二极管


发表期刊

《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

内容摘要

近日,西安交大吴朝新教授团队采用调制“鸡尾酒”的方式,在无机钙钛矿CsPb(Cl/Br)3中引入多重阳离子Rb/FA/PEA/K,解决蓝光钙钛矿材料固有缺点(辐射复合效率低及稳定性差等)的同时,通过离子诱导结晶改善成膜质量,制备出兼具高荧光量子效率(~17.1%)、高平整度及高稳定性的多重阳离子钙钛矿(Cs/Rb/FA/PEA/K)Pb(Cl/Br)3薄膜;结合课题组提出的“绝缘层-钙钛矿-绝缘层”结构,即将钙钛矿薄膜置于两层超薄绝缘层LiF之间,通过载流子隧穿效应,诱导载流子进入钙钛矿晶体内实现有效辐射复合,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少针孔引起的漏电流,抑制激子淬灭。最终,基于多重阳离子钙钛矿薄膜的蓝光PeLED器件在电致发光波长484 nm处实现了最大发光亮度4015 cd/m2,最大EQE为2.01%的出色性能。最为重要的是,该器件表现出优异的工作稳定性,其连续工作状态下的半衰寿命超过300 min

这项工作表明多重阳离子调控策略为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多重阳离子调控与“绝缘层—钙钛矿—绝缘层”结构的强强联合,为未来设计兼具高效且高稳定的蓝光PeLED器件提供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新策略

该项研究工作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影响因子 16.331)。

文章作者

第一作者为课题组专职科研博士后袁方博士,吴朝新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9b02562




3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探索突破:

在线医疗社区有效干预慢性病管理


发表期刊

《管理信息系统季刊》

(MIS Quarterly)

内容摘要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刘笑笑讲师及其团队针对此普遍存在的社会医疗问题展开“医生主导的在线医疗社区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认为医生主导的在线医疗社区能够支持患者与医生间的合作关系,并且能够通过集成医生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患者的经验知识来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可以为慢性病管理带来新的潜在途径

该研究成果以“医生主导的在线医疗社区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来自两个自然实验的证据”为题发表在《管理信息系统季刊》(MIS Quarterly)上。其核心理论为在线医疗社区相关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在线医疗模式,通过开发一个概念框架,揭示了医生主导的在线医疗社区在慢性病管理中作用的理论机制。在实践上为如何加强患者-医生合作关系、缓解慢性病管理负担和改善医患关系提供了重要建议。

文章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为论文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misq.org/the-effects-of-participating-in-a-physician-driven-online-health-community-in-managing-chronic-disease-evidence-from-two-natural-experiments.html




4

西安交大国际团队在自润滑液滴反弹研究中

取得新进展


发表期刊

Science Advances

内容摘要

近日,由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学院Marie-Jean Thoraval(陶益壮)教授带领国际化科研团队完成的关于自润滑液滴反弹的研究成果——“Rebound of self-lubricating compound drops” 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

该研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典型,为精密复杂液滴沉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2D、3D打印以及液滴分离/油水分离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该研究的实验是在西安交通大学Marie-Jean Thoraval教授负责的高速多相流实验室进行的,该实验室的建设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实验室中先进的高速摄影系统是该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文章作者

Marie-Jean Thoraval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第一和第二作者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高级进修生Nathan Blanken和研究生Muhammad Saeed Saleem,第二通讯作者是意大利Carlo Antonini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1/eaay3499?rss=1




5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金属有机单分子磁体研究中

取得新进展


发表期刊

Angew. Chem. Int. Ed

内容摘要

近日,在西安交大在郑彦臻教授指导下,西安交大前沿院直博生金鹏博经过两年的探索,合成出了一系列夹心和半夹心状镝基碳硼烷配合物。磁性研究发现这两类配合物都如预期般表现出明显的单分子磁体行为。尤其半夹心结构的例子中,镝离子位于碳硼烷五元环中心的正上方,且两者之间距离非常短,明显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这使得镝离子产生很强的磁各向异性,有效磁反转能垒达到了804 K。从而该工作首次预测并实现了基于碳硼烷的镝单分子磁体。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Angew. Chem. Int. Ed(影响因子12.257)上。这是郑彦臻教授课题组在继前期分子磁性研究工作基础上(Angew. Chem. Int. Ed.,2016,55, 16071;J.Am.Chem.Soc.2017,139,16405;Angew.Chem.Int.Ed.,2017,56,16571;Nat.Commun.,2018,9, 3134;)的又一重要突破。

文章作者

金鹏博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001401




6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鉴别致癌乳腺细胞系方面

取得新进展


发表期刊

《科技日报》、《美国化学会志》

内容摘要

近日,西安交大生命学院生命分析化学与仪器研究所赵永席教授团队立足西安交大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基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院士团队等多方支援,发展了可特异区分5hmU与5hmC的化学酶(chemoenzymatic)标记法,并构建单细胞凝胶液滴微流控DNA扩增检测系统,实现单细胞5hmU/5hmC的单分子可视化分析,揭示细胞类型特异的表观修饰位点数目、分布规律等分子特征,并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首次证实5hmU与5hmC可作为标志物,区分正常、致癌、高度转移的乳腺细胞系的科研目标

其相关成果以《微流凝胶编码的单细胞5hmU/5hmC可视化分析》为题,在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

报道链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3/16/content_441516.htm?div=-1




7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发现大豆制品对心血管

具有保护作用


发表期刊

《循环》

(Circulation)

内容摘要

近日,西安交大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乐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合作分析了大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低的人群,高摄入量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降低13%(HR=0.87,95% CI: 0.81-0.94)。与不食用豆腐的人群相比,每周食用一份豆腐可降低18%的冠心病发生风险(HR=0.82,95% CI: 0.70-0.95)。对于女性而言,该关联在绝经前女性和未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女性中更为显著。该项工作发现大豆制品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对于膳食指南的制定和心脏保护剂筛选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文章作者

该项研究是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乐教授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Qi Sun教授、Frank B. Hu教授、Walter C. Willett 教授、Eric B. Rimm 教授、JoAnn E. Manson教授等合作完成,研究以论文形式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循环》(Circulation)在线发表,西安交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abs/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1306




8

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在可编程材料设计

及生物逻辑运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发表期刊

Nature Chemistry

内容摘要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所(BEBC)徐峰教授、张鹏晖博士联合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受“乐高”积木“即插即用”的启发,开发了一类新型的可编程化学工具——环境响应分子砌块库,用于构建具有逻辑门的智能聚合物和纳米载体,通过生物逻辑运算,实现了肿瘤内多种药物的分层释放,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精准性。该工作为智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编程工具,在智能药物的设计和递送、细胞微环境工程、干细胞编程分化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成果以“可编程聚合物库用于构建具有逻辑门的环境响应纳米载体(A programmable polymer library that enables the construction ofstimuli-responsive nanocarriers containing logic gat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Nature Chemistry 。

文章作者

本工作是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等多家单位多学科合作的结果。西安交大张鹏晖副教授、博士生安克莉及南京大学的博士生高迪是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谭蔚泓教授、徐峰教授、朱俊杰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大邵永平教授、张彦峰教授等对本工作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426-3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交大新闻网

内容整理 / 赵苏苏

版尾设计 / 刘鸿翔

责任编辑 / 赵苏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