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交大穿越千年
5月14日,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大片”
——《千年回响》拉开序章
已有超多小伙伴们私信询问观看地址。
别着急!《千年回响》正片来了!
纪录片《千年回响》共5集
从今日起,在西安交大官方微信平台
首发!
在西迁先驱们选中的这方沃土上,
既回荡着邈远深沉的周秦古韵,
也散落着庄严典雅的汉唐遗存。
在这片开阔的土地上,
大汉之强音,盛唐之气度,
穿透历史的时空依然烈烈如鼓,
激荡出千年的回响。
第1集:历史演进的千古足音
1956年,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在这片广袤深邃的黄土地上深深扎根。
交通大学西迁校址所处的这方土地,在周代属于王畿之地。建元三年,汉武帝将这里纳入汉上林苑范围。至南北朝时,北周立国都长安,于城中分置长安、万年两县,形成“两县分治长安城”的行政格局。
其后,历隋、唐两代,长安城内“两县分治一城”的行政格局最终成型。
当年,武帝开疆拓土的雄风,相如凌云唱赋的豪情,玄宗开明励政的睿智,李白吞吐锦绣的神采都在这里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痕。
新中国建立后,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向西而行,与这片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土地珠联璧合,开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交通大学与西安的珠联璧合,开启了交大人60余年的奋斗征程,古老的黄土文明与现代海洋文明,借由西迁的历史契机最终熔铸在一起,形成西安交通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
西安有了交大,古风中透出勃勃新意;
交大有了西安,优雅中生出巍巍雄奇。
第2集:近距离见证盛唐气象
当历史的影子投射于交通大学西迁校址这片土地上,汉之雄风、唐之雅韵便具有了现实的质感。
在唐代,这片土地北邻兴庆宫,南接乐游原,东靠春明门,西贴东市街;从四个方位出发,后人可以体会到赫赫大唐不同的文化向度:恢弘、壮美、凄婉、开放。
校址北邻兴庆宫。兴庆宫与太极宫、大明宫并称“三大内”,这里的勤政务本楼,见证了唐玄宗励精图治的奋发有为;这里的花萼相辉楼,流传着唐玄宗连枝同荣的手足情深;碧海白云,蓬壶苍梧,这里还铭刻着李白与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之间的深情厚谊。
校址南接乐游原。乐游原地势高峻、风景幽雅,这里不仅是游人登高览胜之所,更是文人墨客赋诗抒怀之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时分,李商隐满怀惆怅,驾车登上乐游原,一不留神吟诵出大唐的千古绝唱。也许,他就是从交大校园穿梭而过,登上高原。他哪里料想得到,一千多年后,在他路过的地方,交大师生还在传唱他这首隽永的诗歌。
岁月悠悠,乐游原上的夕阳,是长安城留给人们的壮美诗篇。
校址东靠春明门。春明门始建于隋初,是唐长安城外郭城门,地靠“南内”兴庆宫。门内东西向大街即春明门街,是唐长安城主干六街之一。春明门经此街直通皇城,因此又被称为“东中门”或“东正门”。无论是官员进京、遣唐使节入城,还是离人东行、灞柳伤别,都绕不开春明门。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一座城门,隐藏着长安人最深挚的情感世界。
校址西贴东市。东市和西市,既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同时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当时国际贸易中心之一的东市,街巷里各国商旅熙熙攘攘来往贸易。
四通八达、繁华热闹的东市大街,将长安和伊斯坦布尔联系起来,将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系起来,中西方文明在这里得以融合。中国的绫锦纺织技术和造纸术经此传入阿拉伯,印度僧侣带来的梵文,促进了汉语音韵的研究,流寓长安的西域胡人带来的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以及中亚音乐,成为当时长安城的风尚。
正是从这里出发,张骞凿空造就了中国人最初的“世界”观念。而精美文物的出土,是西安交通大学与历史的不期而遇,更让古老文明绽放绰约风姿。
△1979年9月24日,西安交大校园西北角出土一套唐代三重银盒,分别为都管七国人物银盒、鹦鹉纹海棠形圈足银盒、海棠形龟纹小银盒。现藏于西安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1年,交大校园出土了6件唐代玉花簪头,现藏西安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
△2011年,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收藏了李商隐撰写并书丹的《王翊元夫妇墓志铭》,这方墓志是李商隐存世的唯一真迹。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视频总策划 / 张迈曾 王树国
总监制 / 成进 李黎明 许佳辉
策划 / 李慧 赵大良 李重
监制 / 李慧
导演 / 程让
制片人 / 李重 李慧 李一鸣
文字 / 人文学院
动图 / 崔可嘉
版尾设计 / 刘鸿翔
责任编辑 / 崔可嘉
点击“在看”,给交大一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