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树国校长央视再开讲:如何立足未来办教育!

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大学?

大学教育未来该向何处去?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做客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为我们深度解读如何立足未来办教育?快随交小童一起来看看吧!



“站在未来办教育”

一、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大学?

大学要适应人才需求新变化。

在21世纪的今天,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社会走在了大学的前面,需求走在了我们的前面,由原来大学到社会的单向流动,变成了社会向大学的逆向流动,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产生的新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需要与社会深度融合,社会也需要大学深度变革。

大学要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仅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行业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社会之所以设立大学,是希望你在基础研究、在学科领域,在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去引领社会,掌握最新的技术,站在社会的前沿,成为社会的积极骨干力量。

大学要深刻理解创新的内涵。

当今社会知识的垄断已经不复存在,产业结构变化催生新的学科组织方式,知识更新的高频节奏催生新的培养模式,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催生科研方式的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必须主动融入社会,利用大学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优势,利用大学基础研究的优势,和企业未来的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共同培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就是大学的新模式,我把它叫做大学的新形态。

二、大学教育未来该向何处去?

回应世界的关切。

在新时代背景下,整个人类社会在关注什么问题,这是我们大学不可回避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价值理念,在我们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深深的刻在一代又一代年轻孩子们的心中,因为他们作为人类未来的继承者,他要知道人类真正的价值所在。

回应国家的关切。

国家关切的“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们在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新的大学形态的办学思路。

回应社会的关切。

我们必须要主动的融入社会之中,去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倒逼我们自身科学的进步,进而支撑社会的发展。

回应人民的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再三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之根本,是一个民族灵魂传承之根本,你没有这点情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没有未来可言。如果我们不培养具备这种情怀的孩子,那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失误。


 三、大学的变革正在发生

变革指导思想。

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始终作为我们未来现代大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变革目标。

要打造一个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就西安交通大学的而言,我们打造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探索21世纪中国未来大学新形态


我们未来培养的中国学生应该具备国际视野,而我们应该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提供一个国际化的环境。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共同探寻未来世界前沿性问题的答案,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去培养人才。

我们一定要加快脚步,不仅仅是做强我们自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多的是我们要担当起引领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责任,在这其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必定会成为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排头兵。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央视频《中国经济大讲堂》

文字整理 / 赵苏苏

版尾设计 / 刘鸿翔

责任编辑 / 赵苏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