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建军: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奋进的 西安交通大学 2021-10-19

2021年9月1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了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同志署名文章《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科技自立自强纳入了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传承好西迁精神,听党指挥跟党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刻理解西迁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立党兴党强党、救国兴国强国提供了丰厚滋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塑造形成的西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大西迁博物馆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师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65年前,交通大学师生坚决执行党和国家部署,“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滨,你们打起背包就出发,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铸就了光荣的西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西迁精神作出了深刻阐释,为新时代科教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弘扬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代高校传承弘扬西迁精神的关键就是听党指挥跟党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高扬爱国主义,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要坚定不移地将大学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需要、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融为一体,不断提升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要贡献。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始终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历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人类认识、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历史一次次证明,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难得机遇,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浪潮催生出诸多新产业,高科技已经成为国家地区间相互博弈的重要因素,时代呼唤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方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另一方面我们与美西方的博弈也日益复杂激烈,一些关键技术面临“卡脖子”,这些都要求我们加紧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目前,我国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仍需完善,创新联合体建设还有待深入。长期以来高校和企业形成了“甲乙双方、一纸合同、一个项目、一笔经费”的简单合作方式,高校的科研还不能更好地匹配企业的研发需求,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不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协同贯通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双导师”制度无法充分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缺少工程化环境。与此同时,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还带来了产业共性技术封闭,造成创新链中间环节缺失,影响了创新链向产业链的转移效果。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必须利用好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方面特色优势,增强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能力,与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同题共答,协同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衔接互补,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努力探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创新资源聚集地,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参与由政府政策、领军企业、金融服务、科研院所等资源汇聚的创新生态之中,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互动融合。要坚持企业为需求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市场主体,实现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高校要积极联合企业,在校内或周边建立“四主体一联合”创新联合体。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校企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国家和企业“卡脖子”难题实行“揭榜挂帅”,强化应用牵引的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高校技术成果“端”给企业和金融,推动新兴产业的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三是跨越创新链条“死亡谷”,一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新的共性技术研发共享,另一方面校企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共享,拓展三者各自在1到9级创新链中的作用,打通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关键技术工艺全链条,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


在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坚持“四个面向”,做好“四个服务”,把人才培养与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更好结合,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建设创新联合体,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培养创新人才;要把人才培养与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重点推进校企联合模式下的科教融合,在科技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以创新联合体建设为契机,保障大学老师不离开校园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研发环境从事联合研发工作,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工程化的创新环境,真正实现了“科学家+工程师”双导师乃至多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为平台,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改革高层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着力问题导向的能力培养,进行“采集式”学习。通过创新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担当国家科技重任的“大师”“总师”,做到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2021年4月8日,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揭牌成立。


深化科技创新评价机制改革

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推动科技创新“顶天立地”的重要保障,必须突出“破四唯、讲成效、论贡献”。要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重点解决好“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等问题,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要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理念,“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共享模式,探索“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才新模式,切实做好人才的全方位保障,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切实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


近期热文速递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内容来源 / 学习时报

图片 / 新华社 张玥 西域贤王等

责任编辑 / 徐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