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造不凡!这名交大“十大学术新人”在加速奔跑...

西安交通大学

第九届“十大学术新人”


赵志斌 机械学院

■ 1993年生,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端装备智能运维及增材制造监控。

■ 2021年1月,进入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围绕航空发动机与直升机运行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国家重大需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研发子课题、博士后面上、特助等科研项目。

■ 作为骨干参与开发了直升机HUMS软硬件系统,已批量装机应用200余套,保障了直升机运行安全。

■ 在Nano Energy、IEEE-ASME T MECH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国内外数据挖掘大赛中获奖4次,授权发明专利1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担任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副编辑。

薪火相传助成长

导师陈雪峰教授团队里和谐向上的氛围一直影响着赵志斌,这也是机械学院所一直传承的。

“陈老师对细节严格要求,包括PPT、报告里的一些细节问题,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他都会给我们指出来。”前辈用言传身教影响着赵志斌,使得他在教学中拒绝“放羊式”管理,会悉心指导学生一起解决。

除了交大助理教授,赵志斌还有一层身份是期刊编辑。“这份工作对我自己有很大帮助,我可以获取很多知识,洞悉整个领域最前沿的发展情况,还能培养快速阅读判断论文质量的能力。”编辑职业不仅工作量巨大,还要面临诸多类似跨领域处理的难题,但他始终以“既要对投稿人负责也要对期刊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严谨认真。

赵志斌从博士阶段就养成了每天看论文的习惯,“一般在两天内会浏览百余篇论文,筛选与自己课题相关的论文。首先是看论文标题,然后筛选出几十篇再去看摘要,最后挑选出五六篇左右的论文看全文,如果哪天不看就会觉得少点东西。”

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谈及西迁精神,赵志斌的眼中闪耀出深深的敬仰之光。他认为,传承弘扬西迁精神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为国家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投身于国家科技进步的奋斗行列以及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这是我始终追求和守护的精神价值,我希望能以我的实际行动,将这份沉甸甸的信念传递给我的学生们。”他的话语中饱含深情。


Q1

如何抉择研究方向?

“面向国家发展大方向去努力,在研究方向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他提及自己毕业后从苏州来到西安的人生经历,“立志为国家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年轻人的奋斗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发展。”

Q2

如何做一名好老师?

他认为老师应当以身作则,努力奋斗,“当学生看到老师都已经那么努力了,他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这个想法继承于他的导师。导师对工作的投入让他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全力以赴的决心。

他建议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打好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他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走得更远。”

为国家发展而奋斗

谈及研究领域,他说:“航空发动机的健康管理系统非常重要,体现在其保证发动机安全和故障报警方面。”他以此为起点,强调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现在的奋斗并不单纯是为了自己的发展,更是为了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

与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是教学职责,“教学与科研是相长的”。他坦言,“通过教学实践,我在做科研报告凝练问题时,也能将其描述得更清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为赵志斌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源泉。赵志斌逐步探索出了教学科研相长的路径: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日常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学术探索,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领域。

赵志斌表示,这种理解与感悟并不是突然出现的灵感,而是传承自西迁老教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向老教授们学习,把科研融入在教学中,把教学做得更好。”


对于爱国的定义,赵志斌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怎么去衡量爱国?我们能做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多做一些研究,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二方面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和建设者。”



近期热文速递





文字 / 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通讯社 曹骏松

图片 /党委教师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值班编辑 / X工作室  王雨晴  

版尾设计 / X工作室  方柯淳

责任编辑 / 朱凡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