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洞大开】脑暴创意,不要总盯着目标用户!

2016-09-01 小圈梨 小圈梨谈内容营销

我们在给某个产品或品牌脑暴创意时,总会习惯性地去分析该品牌的目标用户。比如:目标用户女性为主、20岁到30岁之间、注重生活品质等。


我们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的创意洞察来源都集中在“目标用户”身上。然而,有没有打破这种惯性思维,仔细想想:


到底什么是“目标用户”?


这个问题似乎不言而喻。“目标用户”根据其字面意思,就是:产品/服务的使用者。但是,在不同的购买场景/购买决策链里,“目标用户”的含义会发生变化,或者说:


仅仅瞄准目标用户就够了吗?


举个例子

一位16岁的妙龄少女特别想买一套性感的比基尼,和同学们(同学里有她的男朋友)去海边度假。她做梦都想买这套比基尼,幻想着穿这套比基尼在海边和男友牵手漫步的画面。因为,她的男朋友曾无意中称赞过一位穿同款比基尼的网红。

毫无疑问,少女是这套比基尼的目标用户!

但是,她最终还是无法得到这套比基尼。因为这个少女还是中学生,没有赚钱的能力。购买这套比基尼的最终经济决策者不是少女,是少女的父母。她的父母认为:一个中学生,穿着比基尼在海边张扬,简直不可思议!所以,父母斩钉截铁地断了少女的“比基尼之梦”。



从以上这个例子中,我们很明晰地看到:

一件产品最终被卖出去,不仅仅是“目标用户”,也就是字面意义的“目标使用者”决定的。

它由三种角色互相交织、共同决定:


使用者——少女影响者——男友(经济)决策者——父母


进一步分析:

少女之所以想穿比基尼,是为了男友眼中那个性感的自己。如果男友不对穿比基尼的网红大加称赞,少女也许也不会燃气穿比基尼的迫切之心。但是,少女最终无法获得比基尼,因为衣食父母果断拒绝了。


那么,如果你是这个比基尼品牌的市场营销人员,你在做传播推广方案时,你的策略会只导向“使用者”少女吗?这时,你的答案定是:当然不会!在不同的传播推广阶段,你会综合考虑对每个角色的发力程度。比如:

预热阶段:

(新)产品还没有上市,但要让目标使用者形成对(新)产品的期待、情感联想,你就要瞄准使用者和影响者。特别是影响者。因为对使用者而言,影响者如同一面镜子,折射了使用者的那个“理想自我”。


在“比基尼”的例子里,女就是为悦己者容!这个阶段,你的传播推广策略要展现影响者希望看到的使用者是什么形象?是什么风格?是什么性格?

上市阶段:

新品上市后,使用者已经蠢蠢欲动了。如果你的产品大多或部分使用者和(经济)决策者分属两人,那么,你就要想:怎么让(经济)决策者心甘情愿地掏钱了?


比如:在“比基尼”例子里,要证明:青春少女穿比基尼是“无害”的,不是张扬,更直白地说:不是招蜂引蝶;是一种自我美的表达。这种美和健康、活力强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这个例子里,要针对(经济)决策者拍广告片,可以创意:


少女(们)穿比基尼玩水上运动时(比如:沙滩排球),接受的挑战与展现的自信。


读到这里,你还会发现:这三种角色的所有人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的场景里,三种角色会“各自为阵”,也会重合变为两种、甚至一种角色:

这种情况推导的核心创意往往是:“独立”、“做自己”、“为己而活、为己而悦”。

除了“比基尼”例子里的三种角色“各自为阵”,我们往往忽略的,或者说创意的脑洞没有打开的是以下两种场景:在这两种场景里,我们的脑洞过于集中在“使用者”或者“使用者+(经济)决策者”身上,总想着他们的各种特征维度,比如:年龄、性别、喜好等,但是却忽略了那个很关键的人:影响者。

注意,这里的“影响者”有两类:


第一类:明星、网红、KOL(意见领袖)等。——这是和使用者有间接联系的人。使用者希望能成为他们。


第二类:父母、男/女朋友、老板等。——这是和使用者有直接联系的人。使用者希望能成为他们眼中的那个自己。


我们在做传播推广方案时,会不假思索地考虑第一类“影响者”,但往往忽略了第二类。


我们来看三个将“第二类”影响者发挥地不错的案例。这三个案例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排名不分先后。


1

   案例一  吉列剃须刀:手动or电动剃须 哪种剃须方式的男人更性感?



快节奏的生活,让电动剃须刀越来越主导男人的刮胡行为。很多男人尤其是年轻人告别了敷脸、涂剃须泡、手动剃须的冗长过程,投入了电动剃须刀的“干剃”时代。

在中国,2006年“干剃”与“湿剃”的男性消费者比例是5:5。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变为7:3;在年轻人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8:2。每年约有183万人从手动剃须刀转向电动剃须刀。

作为手动剃须刀的发明者吉列,怎么让男人重新回归“湿剃”呢?如果只是喋喋不休地强调:湿剃的好处、爽感,也许并不能打动几个男士。毕竟,现实摆在这里:“干剃”省时又方便。

但是,如果你告诉男人们:其实,在女人眼里,用手动剃须刀“湿剃”比“干剃”更性感。男人们的态度、消费行为会发生转变吗?

吉列找来了40名女性和一对双胞胎帅哥,让这两位帅哥分别用手动和电动剃须刀在玻璃后剃须。结束后,让现场的40位女性选择她们更心仪的一位,34位女性选择了手动剃须的那位帅哥!







2

    案例二:Lee优形丹宁系列——这一件新衣,连男生都觉得应该买!



其实,小圈梨本人早就开始关注Lee的这条可以把身材变美的牛仔裤了,并已入手。但是,我是因为第一类的“影响者”而买的。我看了“女人我最大”Kevin老师的推荐。

今年,Lee优形丹宁系列上市,围绕第二类“影响者”,表现男朋友/老公看到“自己”穿了这条牛仔裤后,对“自己”身材的赞不绝口:性感、翘臀、我没有想到你身材会变好……。这些词语都是女性最希望在对方眼里呈现的身姿描述;而这些词语,也是这条牛仔裤有关视觉错位、曲线、光影等专业卖点词汇的另一种生动表述。

什么都不说了,来看看这条让人很苏的TVC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225rj7fk&width=500&height=375&auto=0

3

     案例三:木村拓哉的口红广告



这个案例是第一类影响者和第二类影响者的结合体。1996年,24岁的木村拓哉接拍了佳丽宝(Kanebo)的口红广告,这是首次由男演员代言女性口红。当年,男神拍摄的这两条广告片几乎轰动了全日本。广告播出后那款口红卖到了脱销、再脱销。

化妆的女性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所有的化妆流程里,口红几乎是最画龙点睛的那一步。涂了口红的女生会显得神采奕奕,或性感、或活泼。我们为什么要涂口红?大多的理由还是希望他人看到我们时,能感受口红给我们的魅力。

所以,不管是木村拓哉往自己的嘴唇上涂这支口红,还是“女友”为他涂。总之,你涂了这支口红,会产生一种影响者带来的通感:男神爱看你涂这支口红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小圈梨原创,未经授权,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转载和篡改。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回复数字“9”,看看“脑洞大开”系列的其它文章:《怎么通过“媒介”产生创意?》


小圈梨的联系方式:498082807@qq.com。请不要加QQ。只要邮件写清楚了你的联系需求,我会根据需求,回邮件,或者和你通个电话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