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业少,不考试,减负=制造学渣?“南京家长”文章刷屏,学校说……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昨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资料图:某星期五下午三点,南京一初中门前有大量家长等待孩子放学
多省市减负政策逐步落地

浙江小学生9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

最近,南京出台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具体举措: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抵制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减少课时,提前放学……
这并非南京一地的改革。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都在意见中被进一步明确。包括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等作为招生依据;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等等。
此后,为中小学生减负的相关政策逐渐在多个省市落地。在省级层面,就有浙江、云南、宁夏、上海、广东、河南、辽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多地。而在地市层面,诸如厦门、邢台、承德以及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南通等市都在同步进行。
最新一个出台相关政策的省份是浙江。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会同浙江省委网信办等14个部门联合起草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正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列出了33条重点举措,包括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加强竞赛管理、严禁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补课、严控校内考试次数、严禁发布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在征求意见稿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这一条: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真没作业家长却坐不住了
在很长时间以来,“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看似调侃的话,成为了中国万千家庭的真实写照。
而在如今的减负政策之下,“我没有作业”“我们从来不考试”“我不在课外补习”“我下午3点就放学回家”……当这些听起来很“母慈子孝”的生活状态,真实地发生后,一些家长却坐不住了。
在网传热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
和南京类似,浙江等地的家长在政策落地的同时,同样也有纠结。一部分家长表示,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很难不去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因为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
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减负减掉的不只是学生的压力,同样也减掉了学校和老师的压力。为了保住孩子的分数,这一部分压力自然只能平移到家长的肩上。但是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学习的家长并不多。

此外,家长还有“3点半以后,孩子谁来管”“校外辅导班、托管班更火了,感觉钱包越来越瘪”等声音

学校呼吁家长保持理性

减负绝不是减“课内”

有人纠结,也有人表达了另一种看法。南京的任女士自称“佛系”家长:“每天少了半小时作业,相当于多了半小时阅读时间,孩子可以尽情读书,我觉得这样挺好!
“学校教学都是依据课标的,并且组织老师不断进行研讨,家长对减负的担忧和焦虑是多余的。”南京一位小学校长告诉当地媒体记者,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当保持教育理性和教育定性,对教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才能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位校长呼吁:“比如我们倡导小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一两样兴趣爱好,热爱读书,对未来有自己的梦想。然而很多家长追求培养孩子成为一个‘会考试的学霸’,长远看来,这样单一的评价标准满足不了未来社会要求的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需求。”
“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方面比我们老师、比学校还专业,甚至质疑老师,我们有时候感觉被几拨力量裹挟着,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艰难前行。”胡老师(化名)是南京一位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胡老师说:“家长对减负有一种特别焦虑的情绪,其实不必,正常情况下,老师绝不会在课堂上少教、不教,该布置的作业不会少。至于很多家长吐槽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那是符合国家规定和教育规律的。”
资料图:南京市后标营小学举行轮滑运动会
学者:减负污名的说法不成立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或为关键
那么,给学生减负的政策,真的是在制造学渣吗?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在媒体上发布文章称,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
他进一步解释称,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因此,南京此番严格减负值得肯定,但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对那些不严格依法治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当所有地区都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
此外,在他看来,从根本上说,“减负=制造学渣”的观念背后,连着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

学业压力大,家长们心疼。

给孩子减负了,家长又担忧。

关于减负,你怎么看?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扬子晚报(ID:yzwb20102806)

编辑|孙晟源
监制|高杉

 更多精彩内容↓↓↓

悲痛!3名解放军飞行员坠机牺牲,刚参加完国庆飞行表演

大连13岁男孩杀害10岁女孩,警方通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收容教养

国企职工卷款37.7万潜逃24年:当时我以为这钱够花一辈子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