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重磅宣布后,张文宏凌晨发长文

当地时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前报道戳这里)

5月6日凌晨,张文宏微博发文: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全文如下:

搭乘深夜航班MU5165 在夜间23点45分落地,打开微信,第一条跳出来的消息就是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匆匆从熟悉的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来,行李大厅熙熙攘攘,没有任何人理你,没有人测体温,也没有健康码,恍惚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正常的感觉特别好。

三年多时间我们的新闻中总是会有新冠的消息。办公室的疫情地图每日都在告诉今天的发热病人数量,新冠检测阳性数量,还有病毒亚型,城市地下水监测的病毒拷贝数。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抑或政府官员,似乎都在担心正常的日子会回去,担心刚刚活跃的经济复苏会被打断。

这次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大旅行,从上海城市进出的流动数据都已经高于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担心的医院急诊发热就诊病人比例虽略有上升,但仍远低于甲流流行期间的发热就诊比例。城市污水中病毒含量虽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极低水平。监测中国的新冠病毒亚型也已经逐渐和国际流行的病毒亚型趋同,都是以XBB为主,并且严重程度对医疗没有造成压力。

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从机场出来的一刹那,深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所有经过的一切,都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让我们暂时道别,加快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无论生活是艰难还是容易,只要我们不退场,终会看到我们期待的未来。

【相关新闻】

“新决定”对我国有何影响?专家解读

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改变将对全球带来哪些影响?对我国来说意味着什么?未来在我国新冠疫情应对上会带来哪些变化?针对这些问题,央视记者专访了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 梁万年:全球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梁万年介绍,按照国际卫生条例的规定,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3个标准:
第一,这一事件是突如其来和超乎寻常的;第二,这个疾病可以跨境快速传播;第三,这一事件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和协作来消除这一病毒的危害。
梁万年表示,首先,从当前的流行态势来看,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ICU的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呈持续下降状态。其次,病毒虽在继续变异,但没有看到其致病力、致死率的变化。虽然其有时变异株传播速度变快、免疫逃避能力变强,但总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三,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加上主动的疫苗接种,全球已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抵抗力,也就是免疫屏障。第四,三年抗疫各国都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综合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梁万年进一步解释称,达到不再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流行没有了,疾病危害消失了,而是说明我们的能力目前已经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带来的危害。
  • 万年: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将进一步减少
梁万年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国际交往,此前因部分新冠病毒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都有望减少。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国家对疫情防控就放任不管,我国还是要继续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有效地、更具针对性地、更有成本效益地来管控疫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梁万年说。

  • 梁万年:继续保持监测、预警等防控措施
梁万年表示,未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
一是如何更加有效和敏感地监测新冠病毒的病原体变异情况、疫情发生发展情况,要建立强大的监测网络;
二是仍要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加强疫苗接种;
三是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救治能力需进一步强化;
四是保持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已经养成的良好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仍是要对新冠感染的疫情保持警惕。

综合@张文宏医生 央视新闻

题图|视觉中国

编辑|石佳
统筹|柳璐 
监制|高杉
更多内容↓↓↓

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情侣出游七天吵了五次架!评论区成大型吐槽现场……网友:这不是在说我吗

“挖呀挖呀挖”火了!原发视频作者遭网暴,当事人回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