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舌尖3》不仅有惠安女,还有石花膏、面线糊、土笋冻等泉州美食...

2018-02-22 惠安小鱼网



正文

让万千吃货期待的

《舌尖上的中国3》

时隔4年暖心回归

在许多人胡吃海喝的春节假期里,

依然看饿了一帮观众!



对于能吃爱吃懂吃的福建人来说

这么美味的纪录片里

怎能少了泉州美食的踪影?

继萝卜饭登上《舌尖2》后

在前晚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

泉州的两大小吃

石花膏和面线糊

再一次让全国人民流下口水。


一起先来通过视频节选品味品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55nnqzd2&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55azg1r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第二集的片名叫《香》

介绍各地充满家乡香味的街边小吃


《舌尖》挑选的石花膏和面线糊

可谓泉州最具代表的两种街边美食



在闽南很多人的记忆里

石花膏与仙草冻一样

有清热解暑功效

是闽南人盛夏的清凉利器

一碗清澈的石花膏里

冰凉的蜜水、多样的配料

这是闽南人最原汁原味的冷饮

送入口中,暑气一扫而空



冻状的石花膏

原材料是海里生长的天然植物石花草

富含藻胶和丰富的矿物质



这类红藻类植物

跟海蛎等壳类生物长在海里礁岩上

每年四五月间

惠安女等闽南沿海居民会乘坐渔船

到人迹罕至的孤岛上采摘石花草



采集石花草需要等到退潮

需要弯着腰用工具把它从礁石上刮下来

极为不易



采摘回来

更加复杂的工序开始了

经过反复清洗

去掉附在草上的贝壳、沙土等杂质



铺在红砖厝埕上的石花草

需要不停地翻动

才能均匀地晒干

晒的差不多了

还要反复地用筛子筛掉多余的杂质




经过六晒六泡等繁琐处理

才能进入厨房熬煮



将处理完毕的石花草

倒入大锅中

老灶起着文火进行熬煮



熬煮时

用竹铲在锅中反复搅拌

这个动作需持续3小时



直至锅中的石花浆变得黏稠

方可熄火

只有如此反复的过程

才能熬制出醇正的石花膏



将熬好的石花浆液倒出

用纱布把石花草进行过滤

需经过十二小时的冷却与凝固



不锈钢盆中的浆液

产生了食材的转变

逐渐凝固成透明清澈、富有弹性的石花膏状



重吃的泉州人

在这天然原材料的基础上

锦上添花进行多样化搭配

创造出一种叫“四果汤”的名小吃



用刮刀

将石花膏刮出均匀的细条

如海上“果冻”一般Q弹



搭配各种水果

蜜饯、仙草、豆类

以及蜂蜜水的调味



最后舀一勺条状石花膏

灵魂般的存在一旦加入

清甜可口的闽南地道冷饮就算完成了



淡淡的凉、丝丝的甜

吸溜一口

便冰凉了闽南人的夏天



如果要推荐泉州的石花膏

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估计都是“秉正堂”

这家老店昨晚也登上《舌尖》



由从前的挑担沿街叫卖,到有了第一家店面

由传统的石花膏加糖水,增加到如今的多种配料

石花膏的味道依然如初



如今,泉州市区许多地方

都能看到秉正堂的店面


介绍完秉正堂的石花膏

面线糊上场了

作为泉州人的早餐美食之一

面线糊小店在泉州

几乎可以用“遍地都是”来形容


面线糊

面线糊是泉州的一道风味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地瓜粉制作成。先将水煮开,放入番薯粉和调料、面线。一般为早餐食用,也可以当做点心和夜宵,就着油条马蹄酥吃。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这次登上《舌尖》的面线糊小店

位于晋江莲屿头

街边小吃不仅美味

最关键是最能勾起人们心里的一份情



不少泉州朋友看完直播后

也在朋友圈晒出这份情怀



就像节目中介绍的

很久前,中原人南迁入闽

他们在泉州的山海之间落地生根

创造出丰富的泉州小吃

石花膏(四果汤)

土笋冻

海蛎煎

面线糊

全都是独树一帜


无论天南海北

闽南人对家乡的味道

都有特有的钟爱和绝不掩饰的自豪




这,就是家乡美食给我们的感觉,

你说是不是?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闽南好料


↓↓↓戳这里看小道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